三部九候脉法原来是这样的…………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部九候脉法是通过人体上、中、下三部九处动脉的比较,以某脉之大、小、疾、迟、寒、热及陷下之变,来诊察九脏之病。考此脉法与标本脉法多有相似,将十二经标本部位与三部九候脉诊部位加以对比,就会发现:手太阴、手少阴、手阳明、足少阴、足阳明之“本”的部位与三部九候相应的脉诊部位完全相同,手足少阳之标相当于“耳前之动脉”,手足阳明之标近于“两颊之动脉”,手足太阳之标则近于“两额之动脉”。二者虽然在某些经络的诊脉部位上有所差异,但在诊断方法,和诊断内容方面则相互一致,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三部九候脉法是标本脉法的简单化,或二者属于内经时代不同医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医学经验的总结。

(一)

三部九候脉法脉诊部位考证:

1.分条考证:

⑴上部天,两额之动脉;

杨上善:上部之天,两额,足少阳、阳明二脉之动,候头角气。

王冰:在额两傍,动应于手,足少阳脉气所行也。

张介宾:额傍动脉,当颌厌之分,足少阳脉气所行也。

龙伯坚:两额之动脉,是颞浅动脉的额前支。

⑵上部地,两颊之动脉;

杨上善:上部之地,两颊,足阳明在大迎中动,候口齿气。

王冰:在鼻孔下两傍,近于巨髎之分,动应于手,足阳明脉气之所行。

张介宾:两颊动脉,即地仓大迎之分,足阳明脉气所行也。

龙伯坚:两颊之动脉,是颌外动脉。

⑶上部人,耳前之动脉。

杨上善:上部之人,目后耳前,手太阳、手少阳、足少阳三脉在和窌中动,候耳目之气也。

王冰:在耳前陷者中,动应于手,手少阳脉气之所行也。

张介宾:耳前动脉,即和髎之分,手少阳脉气所行也。

龙伯坚:耳前之动脉,是颞浅动脉。

⑷中部天,手太阴也;

杨上善:中部之天,手太阴脉,动在中府、天府、侠白、尺泽四处,以候肺气。

王冰:谓肺脉也。在掌后寸口中,是谓经渠,动应于手。

龙伯坚:据王冰的解释,是经渠穴的部位。经渠穴在腕上一寸,桡动脉侧。这里能触着的动脉是桡动脉。

⑸中部地,手阳明也;

杨上善:中部之地,手阳明脉,检经无动处。吕广注《八十一难》云:“动在口边。”以为候者候大肠气。

王冰:谓大肠脉也。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合骨之分,动应于手也。

龙伯坚:据王冰的解释,是合谷穴的部位。合谷穴在大指、次指歧骨的中间,靠近次指边缘。这里能触着的动脉是第一掌背动脉。

⑹中部人,手少阴也。

杨上善:中部之人,手少阴,动在极泉、少海二处,以候心气也。

王冰:谓心脉也。在掌后锐骨之端,神门之分,动应于手也。

龙伯坚:据王冰的解释,是神门穴的部位。神门穴在掌后尺侧锐骨的尖端陷中,阴郄穴前五分。这里能触着的动脉是尺动脉。

⑺下部天,足厥阴也;

杨上善:下部之天,足厥阴脉,动在曲骨、行间、冲门三处,以候肝气。

王冰:谓肝脉也。在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动应于手也。女子取太冲,右足大指本节后二寸陷中是。

龙伯坚:据王冰的解释,男子是五里穴的部位。五里穴在阴股内大肌前凹陷中(阴廉穴)下一寸。这里能触着的动脉是阴部外浅动脉。女子是太冲穴的部位。太冲穴在足大趾外侧(小趾侧)本节后一寸半。这里能触着的动脉是第一足背动脉。

⑻下部地,足少阴也;

杨上善:下部之地,足少阴脉,动在太溪一处,以候肾气。

王冰:谓肾脉也。在足内踝后跟跟骨上陷中,太溪之分,动应手。

龙伯坚:据王冰的解释,是太溪穴的部位。太溪穴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侧陷中。这里能触着的动脉是胫后动脉。

⑼下部人,足太阴也。

杨上善:下部之人,足太阴脉,动在中府、箕门、五里、阴广、冲门、云门六处,以候脾气。(《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王冰:谓脾脉也。在鱼腹上越筋间直五里下,箕门之分,宽巩足单衣沉取乃得之,而动应于手也。候胃气者,当取足跗之上,冲阳之分,穴中脉动乃应手也。

龙伯坚:据王冰的解释,脾脉是箕门穴的部位。箕门穴在股内侧,膝上六寸,两肌中间,动脉侧,当阴廉穴到鹤顶穴的中点。这里能触着的动脉是股动脉。胃脉是冲阳穴。冲阳在陷谷穴后,足背高处,骨间动脉侧。这里能触着的动脉是足背动脉。

2.总结:根据上述考证,现总结三部九候脉法诊脉部位如下:

⑴上部天,位于两额颌厌穴附近的动脉(颞浅动脉的额前支)。属足少阳。

⑵上部地,位于两颊大迎穴附近的动脉(颌外动脉)。属足阳明。

⑶上部人,位于耳前耳门穴附近的动脉(颞浅动脉)。属手少阳。

⑷中部天,位于手腕部太渊穴附近的动脉(桡动脉)。属手太阴。

⑸中部地,位于手腕部合谷穴附近的动脉(第一掌背动脉)。属手阳明。

⑹中部人,位于手腕部神门穴附近的动脉(尺动脉)。属手少阴。

⑺下部天,位于太冲穴(足背动脉)、五里穴(阴外浅动脉)。属足厥阴。

⑻下部地,位于太溪穴(胫后动脉)。属足少阴

⑼下部人,位于箕门穴(股动脉)、冲阳穴(足背动脉)。属足太阴

文源:医品阁

========== END ==========

(0)

相关推荐

  • 黄帝密码|三部九候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三)三部九候脉法 <出窍系列2>.水墨.本然绘三部九候脉法,是<素问>脉法的大宗.所谓三部九候,是"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 ...

  • 六腑化谷、 脉法解、寸口人迎脉法、 三部九候脉法

    四圣心源 卷三 [原文]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气口成寸,以决生死.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医法无传,脉理遂湮,金简长封,玉字永埋.方书累架,七诊之义无闻,医录连床,九候之法莫着.既迷惘 ...

  • 王四进经方讲座-28-《脉法》《揆度》三部九候脉法

    咱们中医界从古到今一直比较重视脉法,因为望闻问切,脉诊是中医的象征.国外都没有这种技术,内经以前已经有了脉法,原来有<脉法>.<揆度>都是收集了脉法的书.这两部书都是用的三部九 ...

  • 《四圣心源》:卷三·4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 ...

  • 《四圣心源》:卷三·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 ...

  • 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 ...

  • 《四圣心源》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 ...

  • 被遗忘的三部九候诊脉法

    三部九候的要道,早已经属于子孙后代,著之骨髓,藏之肝肺.学者都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歃血而受.师者不遇此人,不能妄泄. 诊脉中的三部九野,都是令合天道,有终有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着六气,下遵循着四 ...

  • 脉法:《内经》和《难经》记录的三部九候法和独脉法

    历代医家关于"脉法"的论著及流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内经><难经>伊始,至近代为止,各家关于脉法的研究各抒己见,各具特色.然而,因医者悟性及知识面 ...

  • 脉法三字心法

    一.浮脉 (一)脉学三字诀 脉象歌 轻取有,重按无,飘飘然,肉上游. 主病歌 浮为阳,表证候,秋常见,久病愁: 表风热,有力浮,若血虚,无力浮. 分部主病歌 左寸浮,是伤风,或风痰,聚在胸: 左关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