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崔允漷:新课标的修订,将带来哪些教学变革?》论坛(五)

主持、编辑:腾龙

Day54——

【学习分享】

区实验小学 樊老师、朱老师、黄老师、万老师:

关注教学整合促进学习进阶——《新教学“新”在哪里》研读体会

崔允漷教授说:21世纪新时代的中国,我们的国民需要的是能提升国民素养的“新教学、新课程”。那为什么需要“新教学、新课程”呢?崔教授举出了两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上海中心大厦“龙”的设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的最初意象设计都是外国人操刀的。“龙”与“凤”这充满着浓浓中国风的元素,竟然是欧美老外的设计!

为啥我们中国人不能设计呢?是的,在现行我国的国民教育大环境下,“创意”、“美感”被“分数”、“成绩”挤到了一边。“分数、成绩”固然是重要的,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在一切向分数看齐的当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加自主、更有思考地学习,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01 关注教学整合

如何让学生更加自主、更有思考地学习?崔教授举了一个有趣的学习“狗”的例子:狗头考了解,狗身考理解,狗腿、狗尾巴考简单应用。学完了,考完了,但是考了100分还是不知道什么是狗,最终“看狗不是狗”。而有效的学习应该把生活情境与学科情境整合在一起,并认识狗的独立价值,以及狗对于人类的意义。学习逻辑是进阶取向,依靠整合论,把生活与学科整合,实现从“双基”到“素养”的升华,从而“看狗还是狗”。

通过这个例子,反思我们日常的教学,常常就是忽视了重要的整合学习环节。由于考试的要求,我们常常把知识分割开来,缺乏有效地整合、再加工,部分学生只能“看狗是狗”、“看狗不是狗”。

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学习《认识三角形的高》这一课中,学生最初通过生活中的经验画出人字梁的高,初步感知数学概念“高”,接着通过几何图形三角形明确了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有了生活经验的直观体验和学科知识的专业辅助,画全三角形的三条高仍然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难点。

按照上述的“结合论”的观点,直接在三角形里找全所有的高是困难的,我们可以尝试把实际物体和数学语言结合在一起,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三角形教具通过三角形高的定义从每一个顶点一一对应找出相应的高和底,再从不同的三角形中依次找 “高”,让学生感受高与底相对应并让学生跟着指一指、画一画出相应三角形的三条高。这样的结合是有效的,在生活经验与学科的结合下,学生在经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的练习,最后“看高还是高”。

02 编好学历案促进学习进阶

崔教授针对现行普遍的阶段性、过程性目标提出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他指出“了解、理解、掌握”的目标并不是最终目标,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在“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下从创意实现到形成美感、确立观念、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制作产品、形成作品、编制方案,学生们经过思考后从“0”创造到“1”的素养目标。

崔教授针对“大”单元教学,他总结出以下四点:

1.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老师设计课程的时候、实施教学的时候要看到素养。

2.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内容、不仅是换教材,还要换学习方式。

3.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一定要从真实问题解决进行评价。

4.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线上学习已经实施了20多年,以及去年大规模的线上学习也证明,光靠线上学习是靠不住的,哪怕人工智能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线上有线上的优势,线下面对面有面对面的优势,所以未来的学习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学习。

针对以上四个环节的要求,崔教授提出教师要编制“学历案”。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围绕某一学习单元,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专业地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促进儿童自主或社会建构经验的方案。学历案是教师依据教材编制的、给学生学习用的教学方案。

就某学习内容,呈现学生从不知(会)到知(会)、从少知(会)到多知(会)的学习历程。学生借以独立或协作地开展按部就班、自我调节的学习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差异性、自主性与协作性的一致。在普通课时教案与学历案的对比中,我们能感受到两者内在逻辑完全不同。课时教案是写教师每一步做什么,是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然后传递给学生,而学历案主张教师要把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进阶过程设计出来,帮助学生整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行进行个性加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个内容时,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较为常见,通过编写这课的学历案,引导学生整理发现规律,尝试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先整理两年的日历,再小组进行观察比较,最后将月份的天数进行归类整理,这样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难度不大,操作性强,可以提高学生整理和分析能力。

崔教授又举出一个形象的例子:教师工资为何低于医生?医生以患者为中心,医嘱上写得都是患者要注意的事项;而教师还是以自己为中心,教案上写得都是自己要做的一二三。这个例子可能并不值得推敲,但教师能否像医生一样,在课时教案上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路径,设计好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评价方式,这样为学生量身打造的学习方案可能会更适合教学。

崔教师指出学历案的设计,还要包含6个要素,这6个要素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1)单元名称与课时:为何要学此单元?

(2)学习目标:期望学会什么?

(3)评价目标:何以知道学会了?

(4)学习过程:怎样的学习进阶?

(5)作业与检测:真的学会了吗?

(6)学后反思:通过什么支架管理学习?

崔教授的6个问题,也让我对日常的教学产生思考,在我的教学中缺乏了中期的评价目标与最终的学后反思。崔教授说:“没有评价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目标之后写评价,可以矫正已写好的目标,避免目标假大空。把评价任务嵌入后续的学习过程,做到教学评一致。”学后反思往往是让人忽略的重要一步,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经常反思,不断的反思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知道哪些是自己会的,自己是怎么掌握的;哪些是自己不会的,如何进一步探究。学生可以通过学历案作为自己的学习过程档案,在反复查阅,积极反思中巩固并尝试管理自己的学习。

从“课时教案”到“学历案”,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改变,更是教学思想的大转变。“教”是为了“学”,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研读教材,从学生的视角关注知识的构建,挖掘教材中的学生学习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力,是我们设计学历案的首要考虑因素,所以这给教师以及学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首先自身转变观念,精心设计教学,我们与学生一起经历学习发生的过程,让学习留痕。

崔教授遗憾“中国龙、中国凤”设计竟出自别国之手,如若在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学习历程、关注学生能力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定能让中国学生们迸发出更多精妙、创新的中国设计,彰显更多的自信,那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一致追求的教育,也是最适合的教育!

2021年8月25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