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望岳》杜甫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  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

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

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释

1.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2.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3.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4.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5.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6. 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7. 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8.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  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

“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

相关推荐

  • 《望岳》——泰山为何如此神圣?

    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杜甫的<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的作者杜甫,是唐朝时期 ...

  • 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有答案)

    20 古代诗歌五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独chuàng(怆)然而tì(涕)下 (2)岱(dài)宗夫如何 (3)决眦(zì)入归鸟 (3)丰年留客足鸡豚(t ...

  • 我爱背诗词|杜甫(1)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开元二十三年(735),自吴越漫游归来,赴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取.后赴长安应征召,又落第,终身未成进士.安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佳人》杜甫

    佳人 唐代·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 《八阵图》杜甫

    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简介] <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梦李白·其一》杜甫

    梦李白·其一 唐代·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 《贫女》秦韬玉

    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简介] <贫女>是唐代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怨情》李白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简介] <怨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抒写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当地写怨,而只作美人神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听筝》李端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简介] <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游子吟》孟郊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