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书包及书包里的那些个家当

上学歌 音乐: 经典儿歌

题记:
开学“新三件” 手机电脑电子辞典成必备(转载)
中小学开学在即,“开学经济”持续升温。记者在省城各大卖场注意到,在传统文具变着花样抢市场的同时,手机、学习电脑、电子辞典等也逐步成为学生开学购置的“新三件”。
28日上午,在历下大润发超市,“开学啦”的巨幅促销牌在文具区显得异常耀眼。练习本、中性笔、书包、双面白板、笔袋……几乎所有的文具都在搞促销活动,一款书包礼盒从原价160元直降到99元,里面包括书包、笔袋、水杯、饭盒等。
记者发现,本子、橡皮、转笔刀等传统玩具越来越讲求创意和新奇感,仅一款削笔刀就有足球、橙子、泡泡龟、旋锋虎、笨笨狗等多种造型。
除了传统文具,中小学开学还拉动了不少电子产品的销售,像电子辞典、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不少孩子开学时书包里的“新三件”。
在大润发超市,一品牌点读机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客流量增多了三分之一。另一学生手机专柜的销售人员也告诉记者,有些手机因为音乐、游戏功能等强大,特别受学生欢迎,尤其是智能机。在国美槐荫店,记者了解到,一款新推出的学习电脑,因为里面存有与课本同步的学习资料,且不具有上网功能,可保证学生使用电脑而不是上网玩游戏聊天,深受家长欢迎。
此外,记者还发现,学习电脑和电子辞典也深受中小学生的欢迎,而且很多电子辞典已不仅仅限于英汉互译,还出现了法语王、韩语王、西语王等其他语种的电子翻译产品。
(这是2013年9月1日开学前记者在一篇文章中的描述由此引发了作者的一番回忆)
开学了:淘到新书包了吗?清洗书包了吗?准备好笔和本了吗?为你的爱书包好书皮了吗?铅笔盒整理好了吗?有兴趣翻看一下当年的旧书包吗?
那时你去新街口买过笔和本吗?
那个时候又有多少同龄人没去过新街口文具商店买过便宜的残次品呢。开学的时候家家的孩子们都要置办一些笔和本,六七十年代谁家不是俩仨孩子甚至更多,一对低工资的父母养一群上学的儿女,要吃要喝要穿,开学了要买些笔和本了,仅有的钱交了学费书杂费,买笔和本的钱就要生挤了。去新街口,孩子们相约着到那里扫货,十来岁、十多岁的孩子三五结伴,怎么去?坐公交,有的家里是给了坐车钱的,但为了省下这笔来回坐车的一毛钱, 孩子们选择了走着,从鼓楼走到新街口也不近呢,穿后海走积水谭,选择最佳路线,那时都是柜台式服务,我记得,柜台前全是小孩子的头,大家踮着脚尖,指点着售货员要这要那,一撂残次本好像也就一毛多钱,白封面无图无字,里面不是印走了格就是白页或是连页。一 捆残次笔也就一毛钱,十支,笔杆原木无漆,不是开裂就是断杆。孩子们拎着这些超值的笔和本回家别提多高兴了,如果再舍得花上三五分钱买根冰棍,那就高兴的蹦着跳着回家了。
书包的变迁
明天就要上学了, 背上一个妈妈亲手缝制的小花布书包装满新书,这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想想会跟现在的孩子一样搂着书包睡到天亮的。然而现在的孩子没见过我小时候的书包,见到了也不会那么高兴,因为那又土气又穷气,都是手工缝制的一家一个样,有的还是碎布拼的,可那时的小学生觉得它特漂亮。我上小学是在六十年代,没几年就迎来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兴什么,兴军挎,也就是一种军队用的黄绿色挎包,一般人家怎么搞的到?我家姊妹三个挨间的上学,哪儿弄军挎去,妈妈买来相同颜色的粗布为我们照着样子一人缝了一个,背上也是很神气的,可心里还是痒痒的惦记着那真正的军挎,羡慕班上家里有部队的,背的是正经军挎。后来工作了,不知从那儿弄来了一个真正的军挎,挎着它去看马拉松赛跑,人多被人抢跑了,钱包一起也丢了。
包书皮
开学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从学校里拿回一堆新书,欢喜的不得了,包什么书皮呢?这里边也大有讲究,如果能找到包装用的牛皮纸那是再牛不过的了,没有的话就用旧报纸包,包装也是有工艺的有许多包法,图省事就包直角,为了防磨损结实就包双折重叠角,开学的时候每个同学把自己包的新书放在桌上由老师检查,光看书皮大概就能知道这是个什么学生,家境如何了。我说的是我们上学的六七十年代,到了儿子九十年代,包书皮就用上挂历纸了,有铜版纸的有塑料膜的,隔年的挂历都用上了,后来省事了可以到商店去买现成的塑料书皮了,回家一套就齐活儿了。
铅笔盒里的玄机
打开铅笔盒你会发现,那时每个学生都会做一个课程表贴在盒盖上面,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等,随着年级的增高课程也在改变,小学叫算术,而上了中学就叫数学了。里边的笔也在发生着变化,上小学时流行小暖壶钢笔,上中学时流行依金笔和包尖笔,仔细的同学为了保证铅笔盒不磨损还要铺一张大小相当的纸在里边,把铅笔削好了戴上纸制的小笔帽以防笔尖踫断,这个我也会叠的。还有用布缝一个小口袋把钢笔装进去,起到保护的作用,因为那是铅笔盒里的大家当了。为了省钱,买不起中华铅笔,就买笔芯自己做笔,同样是用白纸把笔芯包在里边裹紧,粘牢,为了美观还可以涂上颜色。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当年上学的那点家当与现在孩子们上学的书包文具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写于2013年9月1日
后记:距离写这篇文章又过去七、八年了。新学期,孙女上了六年级,孙子上了一年级,新书包,新笔袋,还要装上这学期的新书新本儿新笔,一应物品都是新的,看着他们幸福喜悦的样子,我都想背起书包跟着他们一起去上学。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几十年前我们背着书包上学的样子。现在上学的家当儿已经电子化了,大一点的孩子家里要备上电脑、打印机、手写板、IPAD,电纸书,还有手机已经完全离不开了,作业留在手机上,阅读背诵等等需要用手机来完成和回复,这两年天天还要填报疫情动态调查表,说起手机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眼睛!小心眼睛!可是不打开手机一些事情还真办不了。而小一点的孩子家里有着各种电子点读本和电子识字卡片,斑马APP还是离不开IPAD,出门手腕上带着能定位的智能手表,真神气。一天我发现桌子上多了俩个像杯子似的圆桶,这是什么东东?孙子说这是削铅笔用的,奶奶你试试,我把铅笔插进那个小圆孔里,噌的一下铅笔被咬住了,吓了我一跳,铅笔削好了,拿出来一看,哇!笔尖好尖好细好工整啊!
时光荏苒,日子过的好快啊,距离我上小学那会儿已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如今孩子们上学的家当儿真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怎可同日而语。
2021年9月1日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