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精华:三阳经证的标证、本证、见证、兼证的不同表现

《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

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01

太阳经证

1、太阳标证:

头痛,身热,恶寒,怕风,项强腰痛,骨节烦疼。无汗者寒甚于风,自汗者风重于寒。

2、太阳本证: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甚或短数淋沥,或反小便自利,蓄血如狂。

(太阳之为病,寒水之气为病也。寒为病,故宜温散;水为病,故宜利水。总以发汗为出路,利水为去路。若非水蓄而血蓄,则又以通瘀为去路。)

3、太阳中见证:

凡见太阳标证而大便不实、清便清白,甚则男子遗精,女子带多,腰脊坠痛,痛如被杖,甚或气促而喘,角弓发痉,若目戴眼上视,尤为危候。

秀按:此即张仲景所谓太阳未解,少阴先溃是也。必其人肾气先虚,刚肾中之阳不足以抵御阴寒,即从太阳中络直入足少阴肾经。

4、太阳兼证:

兼肺经证,鼻塞流涕,鼻鸣喷嚏,咳痰稀白,甚则喘而胸满;

兼脾经证,肢懈嗜卧,口腻腹泻;

兼胃经证,饱闷恶食,嗳腐吞酸。

02

少阳经证

1、少阳标证:寒热往来,耳聋胁痛。

2、少阳本证:目眩咽干,口苦善呕,膈中气塞。

3、少阳中见证:

手足乍温乍冷,烦满消渴,甚则谵语、发痉、四肢厥逆。

4、少阳兼证:

兼胃经证,烦闷恶心,面赤,便闭,身痛,足冷,斑点隐隐;

兼脾经证,四肢倦懈,肌肉烦疼,唇燥口渴,膈中痞满,斑欲出而不出;

兼肾经证,耳大聋,齿焦枯,腰背酸痛如折,甚则精自遗,冲任脉动;

兼肺经证,喉痛红肿,咳则胁痛,甚则咯血;

兼心经证,舌红齿燥,午后壮热,神错不语,甚则郑声作笑;

兼小肠经证,舌赤神呆,语言颠倒,小便赤涩,点滴如稠;

兼大肠经证,胸膈硬满而呕,腹中痛,发潮热,大便秘,或反自利。

03

阳明经证

1、阳明标证:

始虽恶寒,二日自止,身大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目痛鼻干,不得眠,或多眠睡。

2、阳明本证:

在上脘病尚浅,咽干口苦,气上冲喉,胸满而喘,心中懊恼;

在中脘病已重,大烦大渴,胃实满,手足汗,发潮热,不大便,小便不利,

在下脘,由幽门直逼小肠,且与大肠相表里,病尤深重,日晡所热,谵语发狂,目睛不和,腹胀满,绕脐痛,喘冒不得卧,腹中转矢气,大便胶闭,或自利纯青水,昏不识人,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3、阳明中见证:

四肢烦疼,口腻而淡,脘腹痞满,便如红酱,溺短数热,甚或小便不利,便硬发黄,黄色鲜明,或斑点隐隐发而不透,神识模糊,躁扰异常。

4、阳明兼证:

兼肺经证,头胀心烦,脘闷嗽痰,痰色黄白相兼,喉燥,渴饮。苦热壮、胸闷、呕恶、足冷者,将发痧疹;若胸胁滞痛、咳嗽气喘者,肺多伏痰。

兼心经证,嗌干舌燥,口糜气秽,欲寐而不得寐,或似寐而非寐,甚则郑声作笑,面色娇红。

兼肾经证,口燥咽干,心下急痛,腹胀便闭,或自利酸臭水。

兼包络证,口燥消渴,气上冲心,膈上热痛,神昏谵语,甚或晕厥如尸,口吐黏涎。

兼肝经证,脘中大痛,呕吐酸水,或吐黄绿苦水,四肢厥逆,泄利下重,或便脓血,甚则脐间动气,跃跃震手.

《伤寒论》的核心——唯方与证。只要症状与原文能对上,使用相应的方剂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因为每个方剂的背后,都是对六经辨病的系统认知、对疾病产生和治疗机理的准确判断!

点击“了解更多”学习中医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