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与小建中汤
这两个方子的药势方向是不一样的,同样是针对中焦虚寒,温补脾阳,理中汤侧重于守,而小建中汤侧重于走。所谓守,就是守护胃气的意思,所以,理中汤用药精简,势大力沉,适合于救急。而小建中汤系列的“走”,则是指,它不仅仅可以温补脾胃,还能将胃气通过灵活的加减,向人体的上下左右输出,所以,小建中汤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方子。
因为宗旨就是坚守人体最重要的阵地:胃气,所以理中汤系列的方子不多,也就是表里同治的“桂枝人参汤”,用于中焦阳虚急性期的“理中汤”,慢性期的“理中丸”,以及加强了温阳效果的“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汤”。
因为有理中汤有很强的守和收的力量,所以《金匮要略》才会如此描述人参汤(也就是理中汤的功效):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所谓胁下逆抢心,也就是从心下向胸中,如刀插入,嵌入般令患者痛苦不适。胸部满闷不适感,的确是枳实薤白的主症,而从下往上冲则是桂枝的应用指针之一。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确有破解胸中结气积聚之效。可是为什么也能用理中汤呢?这因为理中汤有强大的收和守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这种从心下插向胸部的刺痛,它有活生生的把这股上冲的气拉回来的力量!
但是,由于承担着输出胃气的使命,所以,依据胃气输出方向和力量的不同,小建中汤变化多端。如果说,理中汤系列如同正襟危坐,身着正装的君子,小建中汤则像长袖善舞,套装很多的少女。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变化而来。桂枝汤是一个在夯实胃气的同时,让胃气向上下、内外均衡输出的方子。桂枝汤芍药剂量加倍后,即成了桂枝加芍药汤,在此方中,大剂量的芍药可以使心下、胃、小肠、大肠之气下行,所以可以解除腹满。如果还要加强降下之力,还可以加大黄二两,这就是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再加饴糖,就是小建中汤了。饴糖的加入,使得这个方子在顾护胃气,通络除满,缓急止痛的同时,有了更强的补益胃之气津的作用。
小建中汤加上黄芪,就是黄芪建中汤。在黄芪建中汤中,芍药是下沉的,内向的,但是桂枝和黄芪却是向上的,向外的,所以我们可以把黄芪建中汤看成是加强版的桂枝汤。它不但有补益胃气的作用,而且还能使得胃气均衡地向身体四处输出。如再加当归,则可以加强这个方子温血活血的力量。
实际上,黄芪建中汤是非常灵活的,如果要加强活血的力量,可以加当归,川芎;如果要化饮,可以加半夏;如果要化痰可以加贝母,全瓜蒌;若要清虚热,可以加知母;想滋阴补血,可以加地黄,阿胶;想要固肾,可以覆盆子,牡蛎,五味子;想补肾阳,可以加附子;想要利水,可以加白术,茯苓;想要增强胃气,可以再加人参。这是一个婀娜多姿,舞步纷繁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