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21)

十一、王国维和他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是一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他早年也曾留学日本学习哲学,归国后在多所院校任教。他在国学方面是无师自通,1922年,他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5年受聘担任清华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同被称为清华大学的“五星聚奎”。

王国维于诗、词、文诸方面无一不精。他写的《人间词话》在学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已故著名文学理论家朱光潜教授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书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当代文学评论家王攸欣教授则说“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几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学习宋词必须先学会如何鉴赏宋词,《人间词话》无疑是人们学习、鉴赏宋词的权威教材之一。下面我们就谈谈王国维先生的的《人间词话》的主要观点: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共六十四条(即六十四个自然段),第一条就开宗明义的说明他自己对于诗词鉴赏的主要标准乃是“境界”。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也是他推崇五代和北宋词的主要原因。他说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例如冯延巳的【鹊踏枝】词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的【踏沙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描写的是有我之境;而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元好问的【颖亭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则属于无我之境。

先生在阐述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不同特点后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就是说,境界不光指对景物的描写,也包括对人的心境描写,凡能够写出“真景物”和“真感情”的就是有境界,否则便是无境界。

写境界是要有技巧的,他举例说: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张先【天仙子】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中的“弄”字,就让境界全出来了。

境界有大小,但却不能以大小论优劣。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诗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后出塞五首】中“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秦观【浣溪沙】词中的“宝帘闲挂小银钩”也绝不逊色于他在【踏沙行】中的名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二、“兴趣说”、“神韵说”和王国维的“境界说”

关于鉴赏诗词的主要标准,宋代有以严羽(严沧浪)为代表的“兴趣说”、清代以王士祯(王渔阳)为代表的“神韵”说,而王国维先生则主张“境界说”。论者认为“境界说”是王国维在吸收了西方近代艺术哲学的基础上,改造了兴趣说和神韵说而形成的研究宋词的现代文艺理论。

南宋严羽所著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他认为唐诗的精髓是“兴趣”,他这里所说的兴趣不是指兴致趣味,兴是比兴赋的兴,趣是旨趣的趣,兴趣是严羽独创的一个术语,用以概括唐诗的审美特征。而清初的王士祯(号阮亭,别号渔阳)提出“神韵说”,认为神韵是诗的最高境界,主张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王国维不反对严羽和王士祯的说法,但他认为:“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也就是说他认为“兴趣”、“神韵”只不过说出了表象,而自己的“境界说”则是道出了本质。

境界(意境)往往是只能意会不能言谈的东西。王国维认为境界要讲究“气象”(气势、韵味),他认为李白诗词的境界“纯以气象胜”,例如李白词【忆秦娥】中的句子“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个字,千古以来写登临的诗句无人可比!虽然后世范仲淹【渔家傲】词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和夏竦【喜迁莺令】词中的“夜凉银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的句子也很大气,但与李白的八个字相比,“气象已不逮矣”。

由于自民国初年以来词汇释义的变迁,现代人对“气象”的理解已与王国维迥然不同,所以我认为王文中的“气象”应理解为“大气浑然之象”或“气势、韵味”。

(待续)

(0)

相关推荐

  • 刘烜: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

    刘 烜 境界,或意境,大家都熟悉,谈诗.论画,常常提到它.它本是佛教用语,以后又用于品评诗歌.但是,把境界当作"文学之本"来认识,又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它进行了系统的.独创性的研究的 ...

  • 《人间词话》:四首春天之词与宋代美学的对话

    星期五言:2020年的春天,没有人转发林徽因那句"最美人间四月天"了:也很少看到海子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因为这是个特殊的春天--这不禁让我想到诗人T· ...

  • 青花词客 | 浅谈“境界“,只说“真”

    青花词客 只说"真" 浅谈"境界" "境界"一词,<诗.大雅.江汉>之"于疆于理"句,汉郑玄笺云:"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和对联规则(26)

    (十三).网络对联纵横谈 一.对联的上联 对联分为上下两联,在网络上往往是一人出上联,求对下联.但也有出下联,征对上联的.出联又称出句,应对联又称对句.下面文中除注明者外,一律指上联为出句,下联为对句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和对联规则(25)

    第三部分.对联基本知识 一.对联的产生与发展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它和诗词歌赋曲牌灯谜一样,也是古代汉语文学艺术中的一个分支.由于对联的句式整齐,内容凝练含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所以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24)

    六.北宋词.南宋词,孰领风骚? 宋词的顶峰在北宋还是南宋,论家历来是有不同意见的.例如清初文人朱彝尊说:"词至南宋始极其工",持这种意见的人主要是就词的艺术形式而言的.南宋的姜夔等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23)

    四.诗词用语应该自然真切,反对使用 "替代词" 从北宋末期到南宋,一些词人在选词用字方面开始主张"倡雅弃俗",提倡使用"替代字",而这些字词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22)

    三.王国维纵论晚唐五代词 人们将晚唐五代时期的词统归于花间词,这是由于后蜀赵崇祚编纂的<花间集>收录了从晚唐到五代时期主要由西蜀文人所写的词作,包括温庭筠.韦庄等共18位词人的经典作品.实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20)

    十.宋词中仄声字的区分 在诗的格律中,是只讲平仄不分四声的.而宋词中不但讲平仄,而且要区分四声(平.上.入.去). 在晚唐五代时期,词的韵律仍像唐诗一样只分平仄.与唐诗不同的是,词这种文学形式在当时主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19)

    (九).宋词常用领字 (续昨日) 二.两个字作领字: 二个字作领字,常常是由一字领字搭配而成,以下这些是比较常用的: (1)莫是."莫是前生负你来"(欧阳修<卜算子>)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18)

    (九).宋词常用领字 (对于上节所说的"一字豆",浙江大学陶然先生编写的<填词丛谈>一书中称为一字"领字",陶然先生认为不但一个字可以作为领字,而且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17)

    (八).宋词中的"一字豆"句法 一.何谓"一字豆" "一字豆"是词的句法特点之一.按古代书籍中的说法:一句为"句",半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