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泗泾古镇
松江 上海之根。古镇泗泾,位松江西北。千年泗泾,沪上名镇,汇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四水而成镇,故名“泗泾”。
古镇泗泾,集千年之江南风韵,人文荟萃,名流群贤寓居之乡。
泗泾古镇的老街,有成片的老屋.大宅似“风烛残年”的老者伴着泗泾自古走来,五年前起动了老街保护性修缮,爱看老街风貌的我,每年都会去泗泾老街走一走.看一看老街老屋经修缮后的样貌。
夏至夏至,夏天到来,好在此时正处江南的梅雨季,趁雨天后短暂的晴天.气温不高,我抓紧到泗泾走走看看。
爱乘公交车,可看沿途风光。公交车沿沪松公路一路西行,车遇红灯停,见路边绿地这个LOUG。🤓 泗泾到了! 哈!看来坐公交车比乘地铁还来的方便。😄
就在前面站点下车了,去福田寺1.5公里。
沿此大马路向前.慢慢向前走吧。😄
海纳泗方 礼治泾纬
G60泗泾人才公寓
国家战略 松江科创 G60空中走廊,服务长三角,构建长三角经济圈。
古镇大院 传统经典美食
谈中国情 品中国味
寻记忆中的味道 探寻美味背后的故事
文化路~
泗泾古镇 保护与更新利用管委会
泗泾古镇 运营管理中心
一路走 一路看 随手拍,走过“文化路”,进到泗泾公园。(东门)
江南园林 江南风韵 水杉垂柳 湖光璀璨
泗泾自古人文荟萃之地,名流群贤寓居之乡。
陶宗仪 1321~1407年
浙江黄岩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九成,号南村。曾客居泗泾南村,开馆授课之余垦田躬耕.与弟子谈今论古,随有所得,即录树叶,贮于瓮,埋树下,10年积数十瓮,故得“积叶成书”。
马相伯 1840~1939年
生于江苏丹阳,原名志德,又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晚号华封。12岁到上海求学,语通六国,学贯中西,是近代中国教育界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后更名为复旦大学)。1939年11月病逝于越南凉山。
史量才 1880~1934年
原籍江苏江宁,名家修。少年随父移居泗泾开设药店,在泗泾创办私立养正初级学堂。1912年与他人合作购进我国出版最早的报纸之一《申报》,出任总经理。从此倾毕生精力,銳意经营,使《申报》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成为当时全国拥有众多读者的最大报纸,思想倾向进步,反对独裁政治。
1934年11月13日在浙江海宁翁家埠被国民党特务枪杀。
泗泾人口文化公园浮雕壁,由五个历史典故组成浮雕墙,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勤奋学习.尊老爱幼.善于思考.发奋图强.坚韧不拔”的传统美德,是激励当代青少年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教材。
老街入口牌坊依旧 老街房屋绿网围罩。
安方塔下施工重地 路障排列阻止进入。
五年前的端午日,曾与妹妹游走泗泾老街,站在通波泾大桥上,远望犹如一幅水墨画,我拍下了安方塔.登上安方塔最高层,俯瞰泗泾老街。
进入老街牌坊约50米,就是安方塔所在,登上安方塔最高层向西远眺,通波泾河面宽阔,河北岸边的房屋建筑风格与老街的老屋风貌基本吻合,河南岸则是高楼林立成片,两岸建筑虽风格迥异却也相安。
站在安方塔最高层俯瞰老街东面,成片的老屋.大宅,有的已倒塌,老街大宅弄堂间的老房子大多都是危房,生活其间的也都是老人家了。
五年前,我们能走进老屋间的河埠头,东张张西望望,感受一下沿河而居.枕河而眠.临河浣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听坐在门口的老人家说她家门口的三孔石拱桥“福联桥”.和安方塔的故事。
五年后的今天,沿街都筑有围栏.绿网围罩,不能进入,老街上这些危房老屋里的居民都搬离了,老屋清空等待整修。
马相伯故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马相伯故居整修.布展工作完成,向公众开放观看。马相伯故居沿街,与左右相邻的老屋无别,門口简洁,入内是五进的平房。
門厅前言: 国家之光 人类之瑞
每一进的庭院不大,院墙上精练的简画,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向每个入内参观者介绍了马相伯教育救国.兴国.强国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后的主厅,以大量的照片.图文,详细的史实介绍了马相伯的生平和他教育救国.兴国.强国的梦想。
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永远熔铸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史量才故居
顺應時代進步潮流 鼓舞民衆爱国斗志
史量才故居在一条弄堂里,五年前此处就是松江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院门.庭院的照壁.房屋厅堂都修缮的很好。
福田寺 始建于明代,2000年在原址重建,泗泾地区百姓祈福求愿之处。
孙士林宅 创物工房
文化保护点 古建筑修复材料体验馆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助興文教 清.乾隆二十七年
古建筑木作法展
此展源自一个迁徙故事,10年前在大建设至上之风席卷下,10幢徽州老宅拆解成千余件木构件,落脚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园的仓库里。今天,其中的一些构件正在校园里重组成为交大校园“人文智库”的一部分,另一些则来到松江泗泾“孙宅”,作展示教学科研的对象,成了独立的“物件”。
这些徽州老宅落架时并没有留下准确的测绘信息.影像也极少,研究团队与徽州的木作师傅合作,力求探索不同构件在结构空间中的作法意义.意图在图纸上进行一次有想像力的“重组”。希望墙上的图解展示与台上的木构件形成一种对话关系,观者可触摸它们,让这些漂泊他乡的物件在此地获得新的意义。 须强调的时,这不是一次重生,因为之前的建筑和环境已被破坏,因此这些物件只是标本。
徽州古宅分布地理示意图
澤及士林 红底金字漆木匾 清.光绪十八年
進 士 红底金字漆木匾 清.乾隆十四年
經 元 红字漆木匾 年代不详
文 魁 漆木匾 年代不详
聲標翰苑 黑底金字木匾 清.乾隆五十五年
贡 元 黑底金字木匾 清.道光三年
魁 元 漆木匾 年代不详
文 元 红底红字漆木匾 清.同治六年
建筑构件与临摹画展示
百忍堂 佑啟人文
孙宅与程宅经此小小巷道相通。
庭院深深深几许 别有洞天浓意趣。
修竹细细细身姿 翠叶舞之邀相知。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洞天晓。
会友静静静雅趣 雲百草堂品香茗。
月栖華明 雲百草堂
自孙宅穿小巷 入程宅庭小院
粉墙黛瓦秀美 古朴典雅精緻
喜看程宅老屋 今夕华丽转身
王宅又一生 映雪
松風聴音
松.風 松江府 上海根.泗泾古镇.四水汇波.静听千年江南,聚文友.听潮音.琴棋书画.诗香花茶,松風听音,邀君与共。
聴.音 泗泾琴缘.一湖秋水.一张秋琴.一片秋心,沈龝擅琴,史量援琴。百年前传扬中华琴学.集于晨风庐琴会,今朝邀约众友聚松風聴音基地,传承江南琴学。
中华琴音~巍巍华夏.纵横千载,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自伏羲而定音律始到古琴於世,后世名曰伏羲琴.九霄环配.应於四时.遊心境於自然,为中华士君子文雅之音。
2003年列为世界非遗。
“松風聴音”琴馆置於泗泾古镇国际古琴文化交流基地,会四海琴友於千年古镇觅天下之知音,共赏中华丝琴音。
一个漂亮的姑娘跑到了我的镜头里。
😄😄😄
姑娘热情 善解人意 为我摆拍 留下回忆
谢谢了!😊😊😊
遇见漂亮的姑娘 共享美好的时光
留下美好的瞬间 回忆相遇的缘分
古镇老街保护性修缮工程起动五年了,成片的老屋旧里.老宅大院,都是砖木结构.年代久远,修缮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今天漫游老街的几处老宅经修缮后,入驻的新业态让人看到了老屋的新功能,期待今后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去观赏。
辛丑年的梅雨季.梅雨后的好阳光,在回家的归程路.遇上蓝天碧空如洗,拍下今天漫游泗泾古镇的最后一张照片。
😄😄😄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