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从小会背的诗,我们真正读懂了多少?(一)
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春风自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目前通行的版本都作“春风又绿江南岸”,包括语文教材。
实际上,传世王安石诗文集的主要三个版本系统:《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南宋李壁注的《王荆文公集》都作“春风自绿江南岸”,无一例外。
王安石自己在别的诗文中引到这句诗时,也是作“春风自绿江南岸”。
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汪藻有一首诗叫《天台道中》,其中有两句是:“东风自满江南岸,不管人间万事非。”简直是抄袭了王安石的原句。
吴小如先生就此问题写有论文《关于“春风又绿江南岸”》,赵齐平先生做了进一步考证,写有《春风自绿江南岸——说王安石<泊船瓜洲>》,但一直没有引起教材编写者的重视。
2
为什么要提京口?
作者从钟山出发北上,泊船瓜洲,为什么要提京口?
先看地图:
“钟山只隔数重山”,钟山与哪里只隔数重山?既然是泊船瓜洲,钟山应该是与瓜洲只隔数重山,但看地图,你会发现不对,钟山与瓜洲间不只隔着数重山,还有一条长江呢!钟山应该是与京口只隔数重山。
为什么反复提京口?可见这地方在本诗中非常重要,这是关系到本诗写作目的的一个重要地点。
王安石从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起,一直住在江宁钟山,宋神宗一即位,王安石知道神宗即将重用他。熙宁元年(1068年)春,他从江宁府前往汴京任职,途径京口的金山寺,王安石到寺里拜访了宝觉禅师,并停留了一晚。王安石和宝觉禅师交往多年,在即将北上承担变法重任的时候,这一晚,他们一定谈了很多。
《泊船瓜洲》这首诗不仅仅是为自己写的,它的预设的读者其实正是宝觉禅师。
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中把“京口”放在了这么重要的位置。
3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思乡吗?
作者泊船瓜洲的时候,刚刚离家北上,怎么会马上思乡呢?
本诗确有期望还乡的意思,但是期望还乡不仅仅是思乡这么简单。这首诗的预设读者是宝觉禅师,诗人是要向宝觉禅师表明心志,那就是期待早日还乡与宝觉禅师继续来往,继续探讨他们喜欢的佛学问题。
那王安石怎么刚离开江南,刚要到京城施行变法大计,就想着要回来了呢?
这就涉及王安石这个人对于政治和人生的态度。他的施政,并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利,不是为了高官厚禄,他心中所系,是天下,是苍生。他想要解决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想要帮助朝廷摆脱一些困境,这是他接受重任的直接动机。
宋朝的许多士大夫,都怀抱着功成身退的人生观念。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陆游、辛弃疾莫不如此。他们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本分,把功成身退当作自己人生的终极理想。
宋人笔记中有这么一则:
熙宁庚戌冬,荆公自参知政事拜同平章事。是日百官造门奔贺者无虑数百人,荆公以未谢恩不见,独与余坐西庑小阁。荆公忽颦蹙久之,取笔书窗曰:“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
在拜相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钟山寺,是“投老归欤寄此生”。
这样一系列因素结合起来,就可以理解“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含义了。离开钟山北上,把江南留给了春风,我期盼早日归来,与你共话西窗。
这两句诗,绝不仅仅是表现一点乡愁而已,他主要是表达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政治追求。
4
回头再说“自绿” 的“自”
宋人讲究以学问为诗,作诗要体现读书的修养,对前代诗人的诗作,在借鉴的基础上,要有所改造,有所创新。王安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的很多诗句都是大有来历的。
我们来看看:
1、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
2、春风自年年,吹遍天涯绿。——唐彦谦《春草》
3、岩花涧草自春秋——欧阳修《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
春风自年年,吹遍天涯绿。王安石的春风自绿江南岸,就出自这里。春天如此回归有时,人的去留却不由自主,于是诗人从“春风自绿江南岸”生感,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
5
春风自绿江南岸,还包含着禅意
春风自绿江南岸,实际上还包含着禅意,并且有一个著名的禅宗典故。
云门宗创始人文偃禅师有一则著名的公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文偃答:“春来草自青。”(《景德传灯录》卷十九)
《五灯会元》中记载,有僧问:如何是学人着力处?禅师曰:春来草自青,月上已天明。
王安石平时与禅僧交往甚多,在佛学上也有较深的修养,以禅语入诗,并不奇怪。
诗无达诂。各人可以有各人的理解。
我们的诗歌课,把尽可能多的信息呈现给大家,只希望孩子们可以多懂得一点点。
学习,只为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