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靖雷|黄梅戏传统表演的“上四角”和“下四角”
桂靖雷|黄梅戏传统表演的“上四角”和“下四角”
“上四角”和“下四角”是黄梅戏传统表演的角色行当。所谓戏曲的角色行当,它是戏曲表演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是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也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每个角色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
黄梅戏的传统艺术积累极为丰富,是由一行(小旦)唱“独角戏”,到增加了小丑的“两小戏”,进而“三小戏”的产生,又增加了小生。随着正本戏的出现,行当角色的分工就较为艺术、细致和规范。虽然不像汉剧分一末带十杂,京剧的生、旦、净、末、丑那么严格,但它根据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演出需要分为“上四角”和“下四角”。上下角是从剧中人的年龄来划分的。35岁以上的人物(不包括正旦),由“上四角”来扮演,35岁以下的人物(正旦例外)基本上是由“下四角”担任。
“上四角”和“下四角”名称的由来,据黄梅戏艺人传承:最初是以化妆台的上下左右位置确定。老生、老旦、正生、花脸坐化妆台的上方,称“上四角”,正旦、小生、小旦、小丑坐化妆台的下方,叫“下四角”。黄梅戏班有严格的班规,“上四角”和“下四角”化妆的位置不得颠倒,不能坐错。黄梅戏班不管在哪个台脚唱戏,其艺人在化妆时,必须由丑角行当的演员先勾脸,其他行当才能化妆,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宫中与梨园子弟作场时,唱过丑角,自封外号“李天下”。因此,在黄梅戏班中就传承有“丑不发笔,旦不上妆”的班规。
“上四角”和“下四角”的含义,据笔者调查在黄梅戏流行区域有两种说法:一说“上四角”为老生、老旦、正生、花脸,“下四角”为正旦、小生、小旦、小丑;一说“上四角”为老生、老旦、正生、正旦;“下四角”为小生、小旦、小丑、鼓师。“上四角”和“下四角”均是黄梅戏传统表演的主要行当角色,也是黄梅戏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下面就每一行当角色分别作简要介绍。
“上四角”分为老生、老旦、正生、花脸
老生:黄梅戏艺人和观众常称之为“末角”、“须生”,是戏曲表演中剧中人的年龄在50或60岁以上、戴“黪三”、“黪满”、“白三”、“白满”口面的人物,即在黄梅戏传统表演中挂白须者称为老生。如《葵花井》中的焦大林、《天仙配》中的傅员外、《铁板桥点药》中的白龙云等。
老旦:黄梅戏艺人常称“老婆旦”、“婆旦”。戏曲表演中剧中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均由老旦行当扮演,一般都是剧中的配角。如《葵花井》中的杨氏夫人、《上天台》中的梁母、《卖花记》中的刘母、《荞麦记》中的王安人等。
正生:是指剧中人年龄30到50岁的中年男子,戴“黑三”的人物,即在黄梅戏传统表演中挂黑须者称为正生。如《葵花井》中的高年登,《铁板桥点药》中的吕洞宾,《铁笼山》中的李怀德,《三鼎甲》中的王科举,《荞麦记》中的徐文俊,《血衣记》中的王香林、《牌环记》中的蔡中书。
花脸:相当高腔、皮黄剧种中的净角,均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花脸行当大体上又可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二花脸、三花脸(小丑)。如在《白布吊楼》、《血掌记》、《卖花记》等戏中扮演包公的清官和《卖花记》中的曹鼎、《清官册》中的马三冯、《绣鞋记》中的王道真等。还有阎罗、判官、龙王、天将和中年武士也由花脸行当扮演。
“上四角”中的花脸和“下四角”中的小丑行当,均为脸谱化妆。其勾脸是因角色设谱,一角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花脸、小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
“下四角”分为正旦、小生、小旦、小丑
正旦:是指剧中人年龄在30至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正旦又称青衣。如《葵花井》中的赵月红、《卖花记》中的张氏、《荞麦记》中的王三姐等。
小生:是指剧中扮演年青书生、初入仕途的青年官吏和小商人。小生从职业穿戴上又分为文小生和武小生。文小生包括青年书生、年少及弟的文职官员、身着蓝衫的穷书生、头戴鸭尾巾的年轻商人,以及个别青年农民。如《天仙配》中的董永,《上天台》中的梁山伯,《鹦哥记》中的洪连保,《血掌记》中的林忠德,《铁笼山》中的李子英,《破镜圆》中的张德义,《白扇记》中的胡金元等。武小生在黄梅戏中只有少数剧目中有头插翎子、扎靠、穿花、素褶和戴武生巾的小生。如《双插柳》中的赵龙、赵虎,《刘子英打虎》中的刘子英,《白扇记》中的胡宝林,《麒麟豹》中的方俊、方同等。
小旦:是黄梅戏传统表演中较重的行当,常扮演名门闺秀、小家碧玉、村姑少妇、丫环使女等角色。小旦又分闺门旦、花旦、娃旦、彩旦。闺门旦如《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上天台》中的祝英台,《鹦哥记》中的方秀英,《白布楼》中的肖玉英等;花旦如《牌环记》中的红梅,《白扇记》中的胡金莲,《菜刀记》中的柳凤英,《赶子图》中的陈月英,《金钗记》中的春香,《夫妻观灯》中的李姣娥等;娃旦即戏中尚未成年的少女,如《双插柳》中的孙九女,《血衣记》中的王桂枝,《告经承》中的张三女,《胭脂记》中的赵女,《朱砂记》中的柳美柳等;彩旦指戏中泼辣、奸刁、狠毒和不正派的中、青年妇女,以及年老的媒婆、老鸨之类的人物,一般由老旦或小旦兼任。如《天仙配》中的大姐,《血掌记》中的贾氏,《罗帕记》中的陶花容,《毛师娘捉奸》中的毛师娘,《懒烧锅》中的懒婆娘等。
小丑:是指剧中在鼻子上勾画一块小白粉,具有风趣、诙谐、幽默、滑稽或者阴险、狡猾的人物。小丑又分茶衣丑、褶子丑、官衣丑、毛蓝袍丑、僧衣丑等。茶衣丑在戏中扮农民、小商人、手工业者、书童、禁子、店家、门子等角色。如《上天台》中的四九,《葵花井》中的禁子,《血掌记》中的皮赞,《铁笼山》中的王小二,《罗帕记》中的姜雄等;官衣丑如《血掌记》、《白布楼》、《两世缘》、《吐绒记》、《绣针记》等戏中的知县;毛蓝袍丑如《白扇记》中的赵老二,《乌金记》中的雷虎等;僧衣丑如《白布楼》中的释明秀,《小和尚锄茶》中的小和尚,《乌金记》、《吐绒记》、《青天记》中的和尚等。此外,传统剧目中还有些尼姑角色,也多由小丑行当扮演。
作者:桂靖雷 湖北省黄梅县人,公务员,业余从事黄梅戏史论研究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校对:兰芯
征稿启事
围炉近期广泛征集黄梅人在外地或外地人眼中的黄梅稿件,要求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