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少龙|四渡河 风景这边独好
毛少龙|风景这边独好
四渡河就像是一位美少妇,毛庵当是她的发髻,绚烂多姿,妩媚动人,而河床里的卵石,就是她的小足,走了千年,依旧风韵犹在,不减当年。
————题记
此情此景,让人只得下车,怕惊扰这儿的宁静,步行这条路了。
(一)
这是一条山路,盘山而上,沙土稀松,两边草木葳蕤,山岚突起,一股荒野之气,扑面而来,寒气逼人,莫不是事先约定,还真不会造访此地。
与此同行的,除了大人,还有一群小孩,年龄相仿,一路上欢叫不断,鼻头上面都渗出了汗水,却没有一丝疲乏之意。山里的一切,在他们眼里,是那么的新奇,有趣。不必说山泉激石,不必说山花幽香,也不必说林鸟鸣啭,单是路边旮旯处的野草莓,就撞破了眼眶,入心而来。
虽是深冬之时,野草莓却枝叶茂盛,它们缠绕在一起,一大片,一大片的,上面生有许多小刺 ,让人望而生畏,但红红的果子,像是在欢迎上山的客人们,纷纷探出头来,东张西望,招摇过市的,好不热闹。还真热闹起来了,大人们一个个侧身,弯腰,兴奋地采摘着这山里的馈赠,一部分分给小孩们解解馋,一部分落入自己嘴里,酸酸的,甜甜的,嘴角上翘,双目微闭,儿时的滋味和欢乐,纷纷从他们的脸上舒展开来,甚是陶醉。
一路向上,环山而行,不知不觉间,已汗流浃背,气吁不止。回望,山路逶迤,像一条绸带镶嵌其上,把天地之间的灵气捆绑其中,令人忍不住向下,酣畅淋漓地大吼一阵,任其回声在山林中回荡,撞得心海,波涛澎湃。顿时,脚步生风,已完全忘却了先前的劳累和不适。峰回路转,我们终于听到了鸡鸣犬吠之声,再拐一道弯后,一户农舍,隐映在青林翠竹之中。人群中,有人惊叫了一声,到了,到了,就在前面。
(二)
好一块风水宝地,背靠青山,面朝水,四面青山环合,周围修林茂竹。“住在此地,主人长寿康宁,儿孙发达富贵”,听了此话,屋主人开心微笑,手摇不止,虽嘴里有谦卑之辞,但仍掩藏不了对这里的深爱之情。听屋主人说,这里叫毛庵,因以前山中的毛庵庙而来,是三地(蕲黄广)交界之处,过界岭离此地不远。以前这里住着七八户人家,后因出入不便,纷纷离去,而他们舍不得这里,又从山下搬回,修葺了老房子,长住在此。说完,他便扭过头,看了几眼,旁边几处的残墙断垣,只留下几根石柱门框,静穆地,卧匍在荒草中,独饮着林露山风。
别说他们一家舍不得这里,我这个外地人,也早已迷失了自我,情不自禁地,走向毛庵的深处。路两旁,篱笆林立,墙内菜畦整齐,碧绿,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在向阳一带的篱笆墙内,放置着很多苁树截,是培殖茯苓的载体,颜色发白,沐浴着阳光,洁身消毒,绿色环保。山林深处,松涛阵阵,竹叶飘洒,摇曳着轻捷的身姿,落入地面,又翻身起舞,偶尔几撮竹叶,飘落水塘,引得水中鱼,前来争抢,嬉戏,一道道水圈,向四周晕开,轻柔地亲吻着池塘边的卵石。空气清新至极,感觉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昂起了头,张开了嘴,迫不及待地吞吐着这里的一切。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张二女和淤老四这对传奇鸳鸯,若不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他们定不会翻越过界岭,仓皇奔逃他处,当会在此地,建一间农舍,开荒种地,生儿育女,过上逍遥,自在而幸福的生活吧。
(三)
开饭了,屋主人整整准备了两桌饭菜,全是山里菜,土家味。一道竹笋,菜式多样,或炖猪蹄,或炒细笋,味道鲜美,各不相同;毛芋和土豆,色泽鲜艳,口味绵厚,百吃不厌;一只老母鸡,焖出来的香气,早已熏醉了所有人……柴火烧出来的饭菜,果真醇厚,甘美,劲道,让人缱绻,令人不舍。那一碗碗白米饭,怎么就这么芳香可口?那一口口锅巴粥,怎么就胜过一切佳肴杂碎?大饱口福了,这些蜗居在一室的城里人,难得一次,难遇一回;饕餮盛宴了,我们要做一回“彻底”的乡下人,没有套路,不会作态。
菜足饭饱了,离开时,仍有人念叨着这些美味。屋主通达,善解人意,虽然有点忍痛割爱,但还是乐意卖了一只老母鸡给他,这时笑容爬满了他们的脸庞。走在下山的路上,大家都说不虚此行,让眼,胃和心都过足了瘾。还有人说,这地方当是黄梅大庙四渡河的极致之美,四渡河就像是一位美少妇,毛庵当是她的发髻,绚烂多姿,妩媚动人,而河床里的卵石,就是她的小足,走了千年,依旧风韵犹在,不减当年。妙哉,拍案叫绝,我在心里念叨,带着她径直回家。
作者:毛少龙 湖北黄梅人 网名龙歌 黄梅八角亭中学教师 黄冈作协会员 黄梅作协会员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