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百年界子墩
黄梅||百年界子墩
“鄂东门户第一村”的黄梅县独山镇界子墩,位于鄂皖交界处。因过去这里有一座高约10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的大土墩,是黄梅宿松两地标志性地域界址而得名。时称界址墩,现为界子墩。
界子墩在解放前是独山镇肖铺村的一个自然墩,而由肖铺村改为界子墩村至今不过13年。在村史馆,我了解到,这个村1961年—1963年,是有米地、肖铺两个大队的。1964年—1980年合并为东仓大队。1980年——1984年以胜利河为界,分为肖铺大队、东仓大队。1984年——1987年原肖铺大队改为肖铺村、原东仓大队改为东仓村。2004年原肖铺村、东仓村合并为一个村,取名界子墩村。
界子墩的来历有个小故事,自古以来,黄梅宿松这一带的人生产、生活都在一起,大家同吃一塘水,共烧一山柴,关系刚开始很融洽,很多家庭都通婚,但由于地域界定不明,村落交错,后来两地人纷争不断,经常性发生械斗,治安环境严重混乱。很多人一提起界子墩,就浑身哆嗦。上世纪50年代东仓一带由于血吸虫泛滥,经过二十多年的防控,疫情才基本控制,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大乱必大治,1912年,黄宿两县县长决定划界而治。划界办法很简单,就是两人第二天各自从各自县衙出发,碰面处即为界址。第二天,黄梅县长早早出发,宿松县长则睡过了头,日上三杆,二人在黄梅占后头大塘东500米处,宿松谢老屋与徐岭交合处碰面,黄梅县长越线约400米。因有协议在先,宿松县长无话可说,于是两县组织人力在两人划定的界址处挑筑了一处高高的大土墩,取名叫界子墩。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土坡被宿松谢老屋人建房所毁,黄梅在土墩处建了座接跨“105”国道的龙门架,并立了界碑为界。
这些年,我曾多次到过界子墩村,因为这里是湖北黄梅和安徽宿松两地有名的花卉苗木基地,近几年来,该村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生产,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他们通过承包5000多亩荒田、荒地,大力种植香樟、红枫、广玉兰、桂花等60多个品种花卉苗木,该村通过内引外联,扩大销售渠道,将花卉苗木产业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种植户每户可平均增收5000元。
在界子墩老书记金樟木门前的池塘边,有一棵400多年的老树,树干要5个人合抱才刚好一圈。老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只是树干有几处刀伤,据说是解放前国军要砍这棵树修桥,当地老百姓认为老树有灵气,死活不让砍,于是村民们凑了50块大洋给那些当兵的,被砍了几刀的老树才幸免于难。
近年来,界子墩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遵循“禅风水韵,吴楚乡情“设计理念,对105国道沿线200多户居民房屋进行了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一个村庄美丽、村风文明、村民富裕的界子墩正在鄂皖交界处崛起,105国道上的鄂东第一村正在以全新的姿态欢迎四处八路客。
作者:曹锦军 湖北黄梅人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黄梅作协常务理事、《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主编。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