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对你沉默?
2007年,我从英国留学归来,进入高校成为一名教师。当时还没有孩子,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这份工作可以将我所爱所学的知识通过“讲授—传播”这样的方式整合起来。从教第一天起,我为自己的职业定下一个目标:将来我希望将自己的孩子交到什么样的老师手上,我就努力去做那样的老师。因为这样一个最朴素的理念,我收获了作为教师最大的褒奖——学生的信任和亲近。
专业知识之外,学生们几乎愿意与我沟通所有的话题——成长伤痛、亲子关系、婚姻观、性取向……大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像是中小学教育的“成品”;经过多年单一模式的“知识训练”后,这些生理上已经成年的大孩子人格基础已基本形成,折射出不同原生家庭的人际模式。在孩子们和我说起他们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时,我发现“成年人”笃信的很多教育理念作用于孩子身上效果差强人意。
本期“亲妈学堂”将和大家分享一些被“证伪”的一些教育理念,这些观点来源于我从教十多年与学生的无数次非正式聊天,不是严谨的科学论断,却真实地存在于某些孩子的成长记忆里,成为他们与父母一生的相处模式。希望能给正在育儿道路上探索的家长一些换位思考的参照信息。
我的学生多为艺术生,从小学习各种才艺的不少。有些孩子走上艺术这条道路其实是“被迫”的,从开始学习美术、音乐等才艺时,就不是自己的选择,家长打着“我真的是为你好”的名义给孩子报了各种才艺班,孩子从小就被迫的接受家长的“孤注一掷”。家长觉得自己牺牲了时间、金钱、经历陪孩子去上课,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有一天孩子会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殊不知这种压力会让孩子一辈子难以忘怀。一个年轻的80后艺术家马秋莎在自己的影像作品《从平渊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中,口含刀片,向大家讲述自己从开始学画画到后来父母卖房送自己出国,她想通过口含刀片来向大家传达那一段时间的压力、痛苦,这不是她一个人的记忆,这是一代人的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
向孩子承认你的认知局限,告诉孩子这是你的认知中对他最好的方式,不一定全对但可以供他参考;告诉孩子自由选择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无论何种目标,坚持和重复性训练都是必经阶段。
有媒体曾经报道过:某高校一个班有一半的孩子都被校园贷骗了。因为给同学介绍贷款平台,本人是可以抽取一定的佣金,孩子们想多赚点儿零花钱,自己借贷的同时还会介绍同学去借贷,最后大家都上当受骗。发生这种事大多数孩子都不会跟家长说,因为他们觉得家长知道后的反应比他们欠人钱出去打工还钱这件事情还难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反思有时候一些“坏事”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时候,真正让孩子觉得恐惧的并不是“坏事”本身,而是家长知道这件事时的反应和态度。
(图片来源网络)
大学里边学生可能遭遇的是校园贷;在中学小学,孩子可能遭遇的是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或者被同学霸凌。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选择了对父母沉默,这也就是我们作为父母经常要反思的:在面对一些不好的事情时,你在孩子眼中是什么模样。我们从小就知道,在公共场合里孩子跟别人发生冲撞,爸爸或者妈妈不顾一切的冲上去跟别人厮打是没有教养的事儿;但抛开教养,对于孩子内心的影响来说,外人的推一下搡一下,其实远不及自己亲生父母暴跳如雷的情绪失控来的更可怕。
向孩子承认你对负面事件的承受能力不强,但是因为你爱他,你愿意学习坚强,愿意做他永远的心里依靠。
误区三:我理想中你的样子就是你最好的样子
爱不是自以为是的施舍和发泄,爱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接纳对方真实的样子。我们有太多的父母口口声声说“我是为了你好”,孩子感受到的是“我爸妈看不上我”。其实你希望孩子能改正的所谓“缺点”往往来源于你自身终身都克服不了的短板,或者是你对伴侣“恨铁不成钢”的隐秘怨恨。有的家长跟我抱怨说:自己爱干净、爱看书、爱写作,但十几岁的女儿房间特别乱;没有女孩“该有的样子”;上课爱睡觉,觉得自己的“好典范”一点也没有感染到孩子。其实家长并没有考虑过自己家孩子本身的样子,家长所谓的希望孩子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好。
(图片来源网络)
我教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从小被家长说“我为你好,你应该……”,到了大学之后,他们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们在家长长期的“矫正式”的教育中已经忘了自己本身的样子,当你把选择权给他时他已经不会选了。这是这种教育最大的缺点。
坦然接受孩子原有的样子,不论孩子像父母任何一方的优点还的缺点都不要嫌弃他,那就是孩子本来该有的样子。父母在孩子原有样子的基础上,用你的人生阅历帮他出谋划策、帮他去规划一个更好的人生,而不是强行矫正。
最近一两年,女儿和周围的小朋友们也在学习各种才艺。有一段时间,我和女儿经常为了练舞蹈的事情起冲突,她嫌我严厉我嫌她懒,我们俩经常会冲着对方大喊“你是最坏的妈妈!你是最坏的小孩儿!”突然有一天,我在女儿赌气哭泣的时候问自己:我究竟是为什么让她学舞蹈?难道学舞蹈是为了让我们母女俩结怨吗?如果学一个技能一定要以破坏亲子关系为代价这样的坚持还值得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先跟女儿为自己的态度道歉。接着问她:你是不喜欢跳舞还是不喜欢你练跳舞时妈妈的样子?女儿恍然大悟:对哦!我从小很喜欢跳舞,我就是不喜欢妈妈的态度!
我跟周围小朋友家长分享了这件事,很快家长们就分辨出了矛盾发生时孩子不开心的真正原因。有的孩子是讨厌学东西时和家长之间的那种“不和谐气场”,有的孩子是真的讨厌学习内容本身。
(图片来源网络)
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一厢情愿的奋斗往往换来“事倍功半”的后果,时常反省和观照自家孩子真实的样子,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你会发现:孩子耳中你说的话,往往不是你说的本意;孩子眼中你故作坚强的态度背后,往往掩藏着外人不知的焦虑与脆弱……
少指责、少贴标签,用你的阅历和认知帮助孩子分析现实(包括真实的你),给他提供更多信息而不是代劳和强迫。
请永远牢记:任何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的教育都不值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安全感和信赖,建立起来很难,摧毁往往就在一句不经意的指责和一个轻蔑的眼神。孩子眼中的你,和你口口声声宣扬的那个你,往往大相径庭;你从小给孩子的哄骗都会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迷思,而孩子往往穷尽一生都无法破解。先面对你内心最真实的人性,再去做一个诚实的家长,孩子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真实而坚强的人。
本期亲妈学堂就和您聊到这里,期待与您下次相遇。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与亲妈一起
为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你
欢迎关注”亲妈学堂“
在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您与孩子的故事
更多精彩回顾:
七夕爱爱很甜蜜,但是也要保护好自己!
不在恋爱中试错,哪来的好婚姻?
孩子遭遇的难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但解决办法远比你想象的简单!(上)
孩子遭遇的难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但解决办法远比你想象的简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