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专业户——“爽剧”所隐藏的真香定律

网视导读 : 回顾2018年电视剧,“爽剧”成为一大亮点,深得观众心。而在“爽剧”背后,有更多的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

献礼剧《大江大河》可以说为2018年的电视剧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正在热播的《知否》《幕后之王》等剧也为2019年电视剧开了一个好头。

回头看2018年的电视剧表现,“爽剧”在满足观众快感之后,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而它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那瞬间的满足。

何为“爽剧”?

当我们都在谈论“爽剧”时,“爽剧”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那些让你看完之后觉得心情舒服、感觉顺畅的剧,都可称之为“爽剧。”

前盛大文学CEO、IP界侯小强对“爽剧”下了一个定义,被业界认可:所谓爽剧,其实就是从故事模型、结构、剧情上去触发观众的爽点,去调动内心的酣畅情绪。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观看某部电视剧的时候,或是因为剧情或是演员演技等,让我们在情感上或者心理上获得了快感。

“爽剧”何以吸引观众?

从前面的解释中就可以看出来,“爽剧”首先具备着一个特质,也是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剧情起伏大,节奏快。

拿去年爆火的《延禧攻略》来说,宫女魏璎珞“天生脾气爆,不好惹”,有仇必报,以牙还牙,一路开挂。这与以往的宫斗戏像《金枝欲孽》《甄嬛传》《如懿传》等全然是两个画风:主角们全程饱受委屈、隐忍求全,只有“熬”到最后一刻才能高光乍现。韩剧《皇后的品格》甚至电影《海王》等均有这个特征。

去年掀起的老剧热潮很多也是“爽剧”。2011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回家的诱惑》,女主林品如从隐忍到复仇,各种情节反转让观众直呼过瘾。《情深深雨蒙蒙》杜飞不满就怼,毫不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

对当下看剧不愿看片头与结尾、都要开倍速追剧的观众来说,这种快节奏的剧显然更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当然,能让观众看得下去,不弃剧,剧本本身以及演员演技也得过关。

从影响力度以及传播广度来说,《延禧攻略》能够超过《如懿传》也离不开剧情本身以及演员的用心。不论是服化道制作还是秦岚、聂远、谭卓、佘诗曼等演员的助力,都没有拖后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在这种不一样的角色身上,观众容易产生共鸣之感。

这些爽剧里的人物,或怼天怼地,或历经磨难最终逆风翻盘。在他们身上存有着一种逆反、向上的勇气。而当下的我们,被各种压力所包围,习惯了顺从,习惯了遵循,那种叛逆的勇敢消失不在。在剧中这些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所缺乏的某些品质。

“爽剧”大红大紫也需要契机

“爽剧”要想爆红也需要一定的契机,除了以上说的几个“爽剧”的特质(也是爆红的因素)之外,整个电视剧市场环境也很重要。所以,不是所有的“爽剧”都可以红遍大江南北,大红大紫需要契机。

拿去年的《延禧攻略》来说,它的成功可以说有些意外,毕竟受“限古令”的影响,各种延期改档的情况常在,古装题材剧的前景难料。

而2018年为改革开放40周年,大量献礼、现实主义题材的正剧当道,还有《武动乾坤》《天盛长歌》等大制作的古装剧,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延禧攻略》这种轻松、欢快的剧反而更能够吸引观众眼球。

相反,倘若整个电视剧市场都是这种“爽剧”,而突然有一部制作精良的正剧,那这部剧的关注点便会高一些。所谓“物以稀为贵”便是这个道理。

“爽剧”背后的思考

“爽剧”带来的快感是一时的,它是快节奏的生活下出现的“快餐剧”,属于快餐文化。这些剧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说营养有多少,谈不上,只是在茶余饭后放松、解压打发时间的一个工具。

当我们的业余时间被这种“爽剧”所占据时,的确,我们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获得了片刻的轻松。但长期依赖于这种快餐文化,我们也失去了与这个世界接触的机会,更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去年4月份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我国成年国民中,10.2%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5.4%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有两成以上的国民有听书习惯,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根据新华网发布的《95后谜之就业观》图表显示:“有54%的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当网红。”

我们获取消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每天各种消息不尽其数。可在这其中,我们思考的能力也逐渐降低。

//////////

“爽剧”也好,游戏以及各类短视频也罢,当你沉浸其中的时候,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获得了短暂的幸福。这些东西就像鸦片,一旦你忘我投入,便停不下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