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薛前发//“文苑新兵”赵永刚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文苑新兵”赵永刚
稷山 薛前发
读了多年书,又教了多年书,对“规矩”对“法律”也能够知道一二。堵在十字路口时正面红灯的拦挡,穿过十字路口时侧面红灯的护航:怨也红灯喜也红灯;“规矩”“法律”本来就是双刃剑:一则惩戒二则护佑。对于在台面儿上讲“规矩”讲“法律”的“讲客”,我心底里历来总有一种说不出抵触。当然,“规矩”和“法律”都是好的,正比如“酒要少喝”的理儿没错误,但台面上的“讲客”隐隐还哈出着酒气牙齿缝缝里肉丝儿没有完全剔干净的时候还要滔滔不绝讲出一大堆“酒要少喝”理儿的时候,我心底里的抵触常常会涌出喉咙憋着在嘴唇边边上——我告诉自己:话到嘴边要三思。
赵永刚,万荣县西村乡南仁村人,曾任政法委书记,后调任市委政法委工作。对于政法系统的干部,我心底里不由得抵触。一篇一篇读着赵永刚文字的时候,我渐渐改变了自己习惯性的“抵触”想法,并一天天滋生了对赵永刚钦佩的情愫。
在他的文章里,我看到一个慈祥的母亲陪伴出一个好娃!煤油灯下,母亲在纺花缠穗子织布纳鞋底;煤油灯下,儿子支起小凳子摆开书本练习本念念有词的读着拼音写着方块字。谈到孩子教育培养,常有家长哀叹自己没文化教不了娃,总有老教师教导年轻的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生活中不乏以多给孩子购置几套参考书购置几台学习机多报几个培训班就觉得自己对教育培养孩子尽了力的人。我想,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远胜于给孩子几本书几台先进的学习机子几个培训班,培养孩子关键在于爱在于陪伴呵护。简陋的煤油灯下,也许连完小都没有毕业的母亲陪伴出了好娃!正如赵永刚写的: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母亲生育了我,母亲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母亲教会了我许多知识……教育教学中,老老少少都知道“当把孩子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时候,教育就成功了”。但是教育实践中,不管是目标教学法、问题引领法还是愉快课堂,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传授,到底有多少精力在乎习惯养成呢?
在他的文章里,我看到农家小院里劳动锻炼中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哥儿俩。文章中作者这样写道:挖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个力气活,开始需一锨一锨地挖,挖到一定深度,需要用小鐝子刨,多余的土还要及时往出运,我俩白天上学,利用晚上或者是星期天,点上煤油马灯加班加点地挖,一般是我在下面挖,哥哥在上面用麻绳绑住桶板来回吊土,拉的绳子约三十公分挽一个死疙瘩(打结),这样有死疙瘩(打结)处不容易脱手,上上下下,循环往复,那时正处少年时代的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磨破多少次手——读着《我家老院的红薯窖》我仿佛看到,农家小院里,那哥儿俩在挖红薯窖。弟弟在下面窖里挖土,哥哥在上面窖口用麻绳绑住桶板来回吊土;哥一边提醒着弟弟每隔三十公分窖壁两边要留下小脚窝,方便上下脚踩手攀之用,一边把拉的绳子每隔约三十公分挽一个死疙瘩(打结)——这样有死疙瘩不容易脱手。实践出真知!——这理儿不难懂,但真正有几个家长舍得让孩子在艰苦中这样实践呢?
在他的文章里,我看到了充盈着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母亲八十寿辰,兄妹五人合谋在县城名店为母亲做寿。然而一生勤劳俭朴的娘亲却摇摇头说,现在你们都出息了,舍得花钱了!去饭店昏昏沉沉的,今格儿咱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吃个团圆饭,不出家门说说话有多好!于是,一家四世同堂近三十口人挤在一百来平米的单元楼里,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母亲有一个美好心愿:逛首都看升旗仪式;母亲有一段朴实的感叹:中国好,大海好,中央好,政策好,治理好,环境好——土生土长的母亲家国情怀真格尔不平凡!“我郑重其事拿出笔记本一句句记了下来,并初步规划了陪同娘亲父亲出游的名山名水名城名地。兄妹五人商量列出了陪同娘亲父亲外出游玩的清单。”——普通农户养就了儿女德孝常传!
2021年元旦来临之际,《后稷文苑》平台征集《元旦寄语》,赵永刚写到:
新年寄语
后稷文苑人人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个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大家都是我学习的榜样,祝各位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一一新兵赵永刚
这是2021年收到的《元旦寄语》中触动了我心灵的一段话。不仅仅在于这段话对《后稷文苑》的肯定,落款“新兵赵永刚”更彰显着他的人品人格和胸怀。
赵永刚书记字里行间,一天天改变了我对政法系统干部心底的抵触;赵永刚书记自称“文苑新兵”,时刻提醒着我自己“三人行必有吾师”,永远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永远要怀有一颗谦虚的心。
感恩相遇,赵永刚书记!
后
稷
文
苑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