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纷呈——来仲棣先生的中国花鸟画艺术美学

来仲棣

宋城画院院长

杭州市助残爱心大使

南昌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山东大学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1957年6月出生于杭州。幼小受长河来氏家庭的熏陶,并追随其叔公来楚生的书画篆刻艺术。上世纪70年代选入杭州市首届书法高级班,后考入浙江省之江高等艺术学校美术系,又进入中国美术学院深造。80年代初获杭州市青年书法二等奖、浙江省青年美术优秀奖、全国文汇书法大赛二等奖,

1985年西湖之春”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入选“首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年国画作品获展“、“神龙杯“全国青年书法比赛全能奖,入选28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届国际书法展,作品入编《全国青年书法百人集》、《浙江书法选》、《全国青年美术作品集》等20多部国家级、省级书画作品集;书法牌匾、对联被刻上众多的名胜古迹及碑林。

书画同源雄健豪放

记杭州宋城画院院长来仲棣

文/洪建新

2004年我与来仲棣认识的,相识已久,如今已成为知己。来仲棣勤奋好学,治学严谨。他说做一名有实力的书画家必须多学、多练、多思。是啊,我国历代成功的书画家,皆是神于好,精于勤,成于悟。喜好书画的,不勤奋作书画,便不可能专精;能够专精,也只能算作佳品,要达到妙品、逸品,必要有“悟”的功夫。“悟”不到者,永远不能成为一流书画家。来仲棣好书画,盖出于天性,这使他自幼结缘于书画,留心于书画,此于之谓“神于好”。他一结善于书画,便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流的大书画家,他深信能达到这个目标。

来仲棣是一位才艺非凡,颇有作为的书画家,当今的很多书画家会写不会画,会画而不能书者甚多,书画兼之殊廖,而仲棣先于书进,旁入画图,书画同源。来仲棣对“笔墨”的理解颇有独到之处。他不仅注重书法用笔,注重“写”的状态,笔随气,笔笔生发。其书法的基本特点是粗笔重墨。但要在浓肥厚重中避光洁浮滑,就要靠线条的质感、力度与变化。粗重的线条在书法创作中并不好用,但来仲棣能在粗重之中避开平板呆滞,体现出力度,表现出力量,重中有韧,粗中有刚。他以裹锋起笔,使笔画丰实,精气内敛,以凝重为追求,能见力量。来仲棣喜画紫藤、海棠、幽兰、蒲草等植物,真切自然,色墨交融,情绪饱满,感觉新鲜。而他近期的一种纯水墨的新面目尤为值得关注,用笔精妙,墨分五彩,节奏奇宕,格调清雅,满纸充溢着一种扑面而来的文气、逸气。

来仲棣对花鸟画的章法亦有不同于他人的认识。他反对以“构成”来理解章法,却喜欢用“图式”一词。他认为中国画在今天的发展,不能忽视一个现实:处在“读图时代”的人们,在视觉经验和视觉需求上已经有异于前人。所以,他的作品,注重对视觉张力的把握,留意于笔墨与造型的相互独立、相互依存,乃至每一个点的运用,关系到画面的平衡与节奏。显然,来仲棣敏感地意识到中国画创新的某种可能性和必然性,但他力图深入探究,寻求传统内核与当下审美之间的衔接和调适,而非快餐式的敷衍迎合。所以来仲棣所创作的花卉、鸟兽栩栩如生,清新隽永、耐人寻味,在我看来他的画能有百看不厌的效果实在是他功力所致、悟道所致。

来仲棣现任宋城书画院院长,他正年富力强,而且有如此全面的基础,如此深厚的功力,又有如此的自信,其人其画,前途无可限量。祝愿来仲棣先生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系中华书画时讯网总编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