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正渤《金文历朔研究》
前言
金文历朔,是指金文中记载的年月日和干支,尤其是用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和干支纪时的铜器铭文所反映出的历法状况。因此,金文历朔研究,就是根据铜器铭文的纪年和纪时,尤其是运用金文月相词语的研究成果复原金文历朔的工作。这是金文月相词语研究成果的进一步运用和延伸,也是运用最新科研成果对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和干支纪时铜器铭文的历朔进行复原的一项基础性研究。这项研究成果果对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和干支纪时铜器铭文的历朔进行复原的一项基础性研究。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对商周青铜器铭文的历史断代起到直接的作用,尤其对西周历法学和年代学研究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属于学科前沿研究,也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实证性的研究,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讲,金文历朔研究属于古文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文历朔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纪时铜器铭文,尤其是西周铭文中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和干支四要素齐全的铭文资料,辅以传世文献中有关西周诸王年代和诸王生平事迹的记载。有明确纪年的铜器铭文,是金文历朔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因而也是最宝贵的数据。郭沫若曾说:“上列诸器铭多具有年月日,大可用为考订周代历法之资料。近时学人每好以刘歆历法以制殷、周长历,以金文按之多不合,或则合于此而不合于彼,适足证知历法有异耳。欲求周代历法,当就彝铭中求其确属于同一世代者,比并其所系之年月日以寻其相互间之关系,如此方得准确。”
陈梦家也说:“郭氏所说周代历法的重构,非常重要。过去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和董作宾《西周年历谱》之作,都是先有预先拟的各王年数和一定不变的历法,勉强附合金文材料。我们以为,西周年历的重拟,应该有步骤的作去;首先作铜器断代的工作,从花纹、形制和出土地寻求某组某群铜器外在的联系,再从铭文内容寻求其内部的联系;其次有了若干组、群可以大约断代的铜器,就其所记年月日推求各王在位的最低年数,从一个王朝的几组铜器排比其年月日的历组;最后由于各朝历组的排比而得西周历法的大概面貌(历法可以小小变易的),将前后相连接的王朝的铜器历法组串接起来,在串接过程中可以参考文献记载的王朝年数。”
金文历朔研究,由来已久。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罗士琳(1784-1853)就曾用四分周术尝试对焦山无叀鼎进行推算。其后,张穆(1805-1849)用四分历推算虢季子白盘的日辰,推算的结果,据说劳多而功少。张穆对虢季子白盘的推步法,见于《攈古录》。为了寻求金文的体系,刘师培(1884-1919)曾对31篇纪年铭文作了推步,著《周代吉金年月考》,引起金文研究学界的关注。该文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得到学界的认可。刘师培在序中说:“昔平定张氏穆,以四分历推虢盘年月,学者叹其精审,嗣惟甘泉罗氏士琳,考释焦山无叀鼎,略踵厥法,然继者无闻,予少秉庭诰,志怡推策,近阅吉金各款识,凡铭文备书年月日者,计三十余,因踵张、罗成法,以三统历、周历为主,以殷历、鲁历为辅,信以征信,疑以传疑,纂为一编,以为治吉金者之助云。”刘师培的考订工作,据吴其昌的分析评介,错误比较多。
笔者涉及的金文月相词语以及金文历朔研究,是建立在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的基础之上的。当时,学界对月相的认识主要根据王国维《生霸死霸考》一文的说法。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八卷,选择金文数据中有历朔记载,或人名、地名、记事记史透露年代信息的312种青铜器铭文进行考证、疏解,用来详细、准确地研究铭文的年、月、日和朔望问题,同时选择234种没有年代信息,但铭文字数在三十以上且有裨史实考证的青铜器铭文,用来进行年代的考察与推断,从而奠定了后代金文年代专题研究的基础。可以说,该书是最早根据金文资料研究西周铜器年代和西周金文历法的一部重要著作。
后来,笔者在阅读专业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时,发现学界对西周金文月相词语的含义和所指时间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越读越觉得意见分歧较大,有些甚至不知所云。于是,从1999年起,笔者花了一年多时间泡图书馆,专门搜集讨论金文月相词语方面的文章和有关论述,决心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到2000年底,对金文月相词语的含义和所指时间终于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同时把自己的见解试着运用到具体的铜器铭文历朔研究之中,撰写并发表了《略论西周铭文的纪时方式》(《徐州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逸周书〉与武王克商日程、年代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其卣三器铭文及晚殷历法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6期)、《月相和西周金文月相词语研究》(《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3期)、《西周金文月相词语与静簋铭文的释读研究》(《文博》2002年第4期)等论文,出版了《金文月相纪时法研究》一书(学苑出版社,2005年),从而奠定了笔者对西周金文月相问题研究的基础。
研究金文月相问题不是最终目的,但却是从事其他相关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研究金文月相词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若干纪年、纪时铜器铭文进行历史断代和研究西周金文历法状况,进而研究西周的历史年代,尤其是西周的起年、王年、积年等。只有首先把时代搞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状况。所以,本书之研究立足于笔者对金文月相词语的理解,运用金文月相词语研究的成果对若干纪年、纪时铭文,尤其是西周王年、月份、月相词语和干支四要素齐全的铜器铭文进行历朔考证和历史断代。这是本书研究的两项主要工作。本书之研究成果不仅对七十余件四要素铭文的相对年代(王世)和绝对年代(公元纪年)都给出了明确的相对可靠的数据,而且对其中十余件有疑惑的纪年铭文也作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且假设和求证业已得到验证,因而结果是有说服力的,是可信的。
为节省读者查检器形和铭文拓片的时间,在“西周四要素纪年纪时铭文历朔研究”部分附有铭文拓片,读者或可参阅本项目前期研究成果《金文四要素铭文考释与研究》一书(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本书所用纪年、纪时铜器铭文资料截止至2014年6月30日相关学术媒体所公布。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所收未著录青铜器铭文多达2000余件,基于本书稿已成形,所以本书仅考释了其中五件四要素齐全的未著录铭文的历朔,其他纪年、纪时要素不齐全的铭文历朔皆未作考释。对于其他金文资料,鉴于作者涉猎不够广泛,或有疏漏,在所难免,敬请作者和读者见谅。特此说明。
本书是笔者主持的201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文历朔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从2010年7月立项以来,本书作者旋即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展开深入研究。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为重大的突破。现在,将最终研究成果奉献给读者,希望能为金文历朔研究作绵薄的贡献。是为之记。
作者认为西周金文月相词语的含义和所指时间应当是: 初吉:月初见为吉,太阴月的初一,也即朔日;既生霸:上弦月,初九;既望:圆月,十四日;既死霸:下弦月,二十三日;此外还有一个方死霸,二十四日。
笔者现考订西周起年、王年和积年如下,前之部分说法予以修订。
(前1093-前771年)
武王(前1093-前1093年),灭殷后在位一年;
成王(前1092-前1063年),在位三十年(含周公摄政七年);
康王(前1062-前1023年),在位四十年;
昭王(前1022-前1004年),在位十九年;
穆王(前1003-前949年),在位五十五年;
共王(前948-前929年),在位二十年;
懿王(前928-前909年),在位二十年;
孝王(前908-前894年),在位十五年;
夷王(前893-前879年),在位十五年;
厉王(前878-前828年),在位三十七年,纪年是五十一年(含共和行政十四年);
宣王(前827-前782年),在位四十六年;
幽王(前781-前771年),在位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