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何取消夹道迎送外宾!
大国之状,当时如何?遥遥五千年上下中国历史,便可见一二。从未断层的文化,始终传承的文明,这便是中国。礼仪之邦,得以传承的,定然少不得关于待客之礼数。其中,便有一由来已久的款待外宾之礼——夹道迎送。
而关于“外宾”和“夹道迎送”二者,本就是具有极强可追溯性的。它们潜在的关联当中,存有中国对于世界的态度,以及国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夹道迎送之由来
什么是“夹道”,直观而言,并不难以理解。一群人有序的站在道路两侧,目视道路上的人,群众们或是欢呼雀跃,或是肃穆庄重,但这一切的背后,不过是喜悦或者悲伤的诠释。而加上“迎送”二字,自然是开心的情绪。
夹道迎送状态的最初,并非如此有序。真要刨根问底,不过是人最本能的好奇心驱使。所谓张家长李家短,哪家闹出点儿什么动静,自然会引得一帮猎奇之人凑上个热闹。
当人数达到一定规模,这份热闹,便成了一个具有规模性的围观。有人觉得新奇,自也有羞耻之人。但国人爱热闹,这种备受关注的集合性群体行为,自然会得到很大程度的青睐。某种程度而言,也算是对事件当事人的一种重视。
于是,随着逐渐发展,看热闹的人变成真热闹的人。他们在具有一定魄力之人的引导下,有意识地使用夹道迎送这招来缔造热情的氛围。有人在桥上看风景,被是做风景的人未尝不在看桥上的人?
一般意识而言,那个具有一定魄力的人,无非就是掌权或者掌钱之人。套用在古代,大小不是个芝麻绿豆的官员就是一定地域内的富贾。毕竟,群众的从众心态还是要抓牢抓紧的。
当然,能让这些在一定范围内拥有权威的人夹道迎送的人,自然也非等闲。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关系便是利益。要可知,无事献殷勤的背后紧随其后的是非奸即盗。所以,古代的夹道迎送招数,一般用在新官上任之上。
这其中,自然不排除群众们自发的组织,毕竟古代事物千千万,好官凡几也不好说。倘若自己的县城中真能来个包拯之类的清官,何止夹道迎送,大摆三天三夜宴席都不为过。
不过,大多数情况还是需要组织的。古代四大划分——士农工商,读书人懂礼,自然迎送,可总归还是少数人掌握了读书上进的登天梯,多数百姓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生活。谁也没那闲工夫整日里迎来送去,荒废田间农活。
于是,在不断不断地演变优化之后,夹道迎送成为了中国这偌大的礼仪之邦最有声势之一的待客方式。至于待的什么客,自然是远道而来之客。为什么要如此款待,其实也和中国的一个农本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人等于劳动力,夹道迎送是最能彰显人数的一个迎接行为,仿佛在和当时的外宾宣誓古代中国的强大和坚不可摧。
某种层面上而言,夹道迎送亦是对外邦来客的一种心里震慑,给予足够的震撼,继而感到恐惧。今日你是朋友,我们笑脸相迎、欢呼雀跃。他日你若举起镰刀,我们自然也不是软弱可欺的无能之辈。
外邦来客
张骞出塞开始,一条陆上丝绸之路得以创建,伴随着驼铃和骆驼,承载了太多的迎来送往。宋朝年间,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繁华不已。
昔日中国,并不软弱,只是到了明清,统治阶层看到了资产阶层的懵懂和苗头,选择自私的将其遏制,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近代中国严重和世界脱节。盛唐的万邦来朝成为昔日泡影,索性新中国得以延续这番恢弘之历史。
只是,新中国之初,一切都处于建设阶段,世界各国皆在观望。我国为与邻国建立良好关系,确定了夹道迎送的高规格、高礼遇招待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彰显中国之热情,另一面也是在体现国家的富强和发展潜力。
于是,在上世界五六十年代,夹道迎送出现在每一位访华领导人的迎接会之上。1956年的印尼苏加诺总统到访之时,有一万多群众接机欢迎,北京市区更是十一万群众夹道欢迎。次年苏联伏罗希洛夫访华,更是出动几十万群众。
而如此大规模的活动,背后自然少不得相关负责人的领导和统筹。当时的场景之热闹,想来参与过得人也要感慨一声毕生少有。这份热闹和现今的节假日各处游玩全然不同,参与者内心都带着对祖国强烈的热爱和拥护,这是一份特有的爱国之情。
只是,当到了七十年代,夹道迎送外宾的待遇便渐渐便取消了,其中缘由,最本质便是“民生”二字。
当时为了让访华外宾看到中国夹道迎送之热闹氛围,会特意为外宾安排敞篷车辆。但若遇到天气这等不可抗力的因素,一番夹道欢迎下来,想来是外宾和群众的双双瑟瑟发抖。
总理对此更是直接表示这样的迎宾之道自然隆重,可这番隆重背后,是群众牺牲个人时间,次数多了,难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工作。而且当时尼泊尔首相访华,便因大风的天气原因不慎感冒。
此时便有人提议若是因为天气关系,可以选择更换车辆。但总理表示敞篷车辆可以进行互动,是一种拉近与群众距离的方式,更换车辆会产生与群众的隔阂。加之伟人年岁已高,这样的夹道迎送需要很大的精力,伟人还是当以身体为重。
最终,多方因素考虑,我国取消了夹道迎送外宾。当然,这一款待方式的取消,是基于对群众负责的态度,毕竟民为国本,国家一切的立场和出发点皆是人民。夹道迎送自然是声势浩大,国人也愿意向世界彰显自身的热情和强大。
但礼仪之邦,重礼的同时,也要自身之全面发展。近代中国的惨痛教训告诉所有人,弱国无外交。中国人经历如此之多的苦难,方才得以迎来新时代。给予外宾足够的尊重,自然是国家应当之理解,可让外宾源源不断前来的根本,唯有国家之强大。
中国对于世界,始终秉持着一份真诚和热情。因为昔日抗战的苦难,令国人更加懂得和平之不易,我们用最虔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国家,是基于和平的基础,展现我国最大的诚意。但若有国家得寸进尺,中国自然也是毫无畏惧。
今日中国,在千千万万的国人努力之下,早已不再是昔日旧样。可中国的态度从未因自身的实力而变化。强大自我的初衷,只是为了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仅此而已。中国人,中国魂,我们永远对真正的朋友张开双手表示拥抱,用包容的态度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