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士征服各路军阀的不二法宝揭晓

三国时代的名士非常多,比如华歆、孔融、王朗、许靖、管宁、边让、钟繇、徐庶、司马徽、崔州平等等,或名声远扬,或闻名于当地,或游走各路军阀之间,或隐于乡野。他们往往能让各路军阀与野心家趋之若鹜,务必想招揽到帐下,哪怕是拿他们做花瓶也好。那问题来了,这些名士,为何如此出名呢?

答案就是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指的是这个社会的群体,往往很容易认可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并且很多时候是无条件的,不加任何分析。也就是说,名士出名就是出名,不管真实人品怎么样,没人能否定。各路军阀为了打天下守地盘,尤其是要守住的时候,往往是需要一大批有号召力的名士,来帮他们打理政权。但是名士毕竟是少数,他们是如何让民众都认可呢?也就是说从众效应的机制,对于三国名士是如何起效的呢?

其实三国名士也分三种类型的,而这三种类型恰恰对应着名士获得出名的三种途径。

第一种出身门阀世家

门阀世家应该是三国时代的将领、谋士与军阀出现最多的地方。对于名士群体来说,也不例外,比如大名鼎鼎的北海太守孔融便是如此。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后裔,出身名门。其父是太山都尉孔宙,自小也沾染官场的人际关系。这个家学渊源的人,文学上也颇有建树,各方面加持,能跻身“建安七子”之列。甚至有人将其列为建安七子之首,看重的就是其家世。

所以这是名士的第一种类型,也是最高级的,出名最快捷的方式。

第二种家道中落的隐士

即便是门阀世家,也难免会有破败的时候,虽然还有一点好的出身,但或因为家道中落而失去较大的影响力,或因为厌倦乱世的争斗而选择退隐。这一类名士,往往是有名气,但名气尚且没大到全国范围,往往是局限在某地。比如崔州平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崔州平的父亲是东汉的太尉崔烈,应该来说这个出身是很好的。但是因为儿子参与讨伐董卓而被捕,董卓死后,又因反对李傕、郭汜而战死。崔州平大概是看破了,所以才到荆州隐居。

这一类型的名士,影响力较小,但很多人还是愿意结交的,往往属于被其他名士利用的类型。

第三种寒门名士

对于寒门名士来说,上升的途径则要艰难得多,不过只要找对方法,其实也不难。他们主要有两种办法,其一拜师,其二是结交朋友。拜师大概是上升最快的办法,尤其是拜名师。三国时期很多名士都有师徒传承关系,比如排名前列的华歆、管宁就是经学大师郑泰的学生;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也是属于家道中落的寒门子弟,他也有拜卢植为师的经历,通过这层关系认识了很多上层的名士。

不过要说典型代表,恐怕要把陈宫算上。陈宫虽然能力不错,但出身寒门。死的时候,就连自己的妻子老母都没办法顾及到,需要托付给曹操。但是陈宫跟衮州本地的名士边让等人关系还不错,因而通过衮州名士这层关系,也能往上爬。

这第三种类型的名士,上升途径比较艰辛一点,但只要找对靠山(拜师或者交朋友),还是有机会的。不过这种人往往是有才华上的要求,没有才华的话是绝对不可能爬上去的。

综上所述,这三个途径不难发现,第一是出身名门,第二是拜名师,第三是广交朋友。通过这三个途径,他们先上上层社会混出名声,然后再利用从众效应,扩散到本地或者全国,进而影响三国的局势。

虽然在乱世,很多文人名士要么做花瓶,要么会被摒弃。但这个群体,也不是那么好惹的,比如曹操杀了衮州名士边让等人,差点害他失去大半身家。可见名士的名气的重要性,其号召力也可见一斑,难怪各路军阀会争相拉拢他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