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坡口中的“第一奇书”《金瓶梅》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观?
乍一看,《金瓶梅》似乎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价值观。它所描写的,几乎就是赤裸裸的生活的实相。佛教《大智度论》卷七二:“究竟者,所谓诸法实相。”究竟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而《金瓶梅》中的人,醉生梦死,似乎没有一个人有什么觉悟。何以说《金瓶梅》中竟然有如此价值观?
《金瓶梅》中记述的事情,其实不仅仅是发生在明末西门庆家里的事情,其实可以推而广之,说它是发生在全世界人类活动范围内的事情也不为过。只因为,它与人有关,与人性有关,与人之何以为人有关,与人类的生存生活活动息息相关。
食色性也,不为虚言。每个时代,每个人地方,每天都会有西门家类似的情形上演。
在《金瓶梅》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围绕着“食”“色”这两样东西,疲于奔命。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谋生与谋爱。他们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表达方式是张扬的、肆无忌惮的。
与《红楼梦》中那种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丰富的贵族范儿不同。《金瓶梅》中的人们,他们的谋生,就是真正的生理层面上的谋生;他们的谋爱,就是真正的生理层面上的谋爱。如此简单直接,却又曲折回环,惊心动魄。于是,敷衍出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来。
潘金莲
西门庆的妻子、情人或姘头,每个人身上都体现出了赤裸裸的原欲气息,但同时这种原欲也恰恰是人性的最真实展示,是“食色性也”的真实体现。在西门庆的情人抑或姘头们中,有的是因为西门庆的形象和生理欲望而选择,如布贩子的遗孀孟玉楼、已故王招宣的遗孀林太太(其实李瓶儿也是);有的是因为西门庆的主人身份不得不从,如 迎春、绣春等丫鬟(其实春梅也是);有的仅仅是因为西门庆财大气粗想要从其身上获得利益,如宋惠莲、王六儿、如意儿、贲四嫂,以及妓女李桂姐和吴银儿(其实潘金莲也是)......总而言之,西门庆要财有财,要貌有貌,具备王婆所说的“潘驴邓小闲”五样标准,无论从哪个角度选,这些女人都会前赴后继心甘情愿地送上门去。
《金瓶梅》中的主角们——西门庆以及金(潘金莲)、瓶(李瓶儿)、梅(庞春梅),每一个都是赤裸裸的原欲的囚徒,为了欲望不择手段,也不顾后果甚至生死。西门庆可以为了淫人妻女而杀人害人,最终却也死在了这个“淫”字上,并且死而无悔;潘金莲因为原欲而导致张大户、武大郎甚至西门庆的死亡,可她最终却也因此主动死在了武松刀下;李瓶儿因此害死了花子虚和蒋竹山,最终却因此被潘金莲嫉妒陷害,由花子虚索命而亡;庞春梅因此被潘金莲强拉入伙,最终断气于19岁的姘夫小周义身上……正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杨思敏版潘金莲
西门庆生前淫欲无度,可是在他身后,唯一的骨血孝哥儿却遁入了空门。这不能不说是作者观点的另一种表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孝哥儿本来就是西门庆托生的。
《金瓶梅》中每个人的命运都离不开寻常所见的“酒色财气”这四个字。他们所上演的悲欢与丑陋,贫瘠与光辉,亦无不是人性在逼仄角落的另一种表达。如果说西门庆是酒色财气的集中代言人的话,其他人则是酒色财气的分散代言人。
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酒、色、财、气这四个字的作用。
“酒是色媒人”,酒、色、财这三者息息相关,若不是西门庆财大气粗,其余的两样恐怕也很难找上门来。
但是这“气”却无论大小人物,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
武大郎因为潘金莲与西门庆偷情而气愤不过,最终身死;武松因为气不过武大郎被杀而找西门庆报仇,不料失手杀死同僚,被刺配孟州;花子虚因为李瓶儿的背叛和西门庆的欺骗而活活气死;宋惠莲因为西门庆陷害她丈夫而上吊自杀;陈敬济因为和张胜的恩怨陷害张胜而被张胜得知一刀结果......
金瓶梅
西门庆“财大”自然“气粗”,而有些人,“财”不大,“气”也不粗,甚至可以说为了“财”而没了“气”。这其中为首的当属西门庆家的伙计韩道国和他老婆王六儿。
这对奇葩夫妇,为了钱不仅可以出卖自己的身体,出卖自己的尊严,甚至还可以出卖自己做人的底线。韩道国的老婆王六儿,为了奉承西门庆,居然说:“我的亲达!你要烧淫妇,随你心里拣着那块只顾烧,淫妇不敢拦你。左右淫妇的身子属了你,怕那些儿了!”而她的老公韩道国,明明知道自己的老婆被人睡了,却不声不响,主动为西门庆提供便利。甚至告诉老婆,“等我明日往铺子里去了,他若来时,你只推我不知道,休要怠慢了他,凡事奉承他些儿。如今好容易赚钱,怎么赶的这个道路!”
只要人肯作践自己到如此地步,简直可以说无往不利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韩道国在西门庆咽气之后,卷着发卖货物带回来的一千两银子以及细软,和老婆往东京远遁去了。
韩道国夫妇确实奇葩,但是这是个例吗?
还真不是。
韩道国隔壁的贲四嫂,是王六儿的忠实仿效者。二人不仅住得近,连与西门庆勾搭的方式和目的也一样。据潘金莲说,贲四其实也是个明王八。
今日之贲四嫂,未尝不是明日之王六儿;今日之韩道国,未尝不是明日之贲四。
由《金瓶梅》改编的舞剧
《金瓶梅》的世界里,充满了赤裸裸的甚至有些恶心的现实,压榨了理想的气息,处处让人感觉逼仄黑暗,即使偶有光亮,也是这死水中的破铜烂铁绿成的翡翠。是的,就这样,在废墟中,《金瓶梅》开出了一朵旖旎娇艳之花,而最终,又因这废墟,这花儿草儿最终腐烂到了极致。一切的一切,最后都是灰飞烟灭,鸡飞狗跳,满目疮痍。西门家的故事结束了,可是东门、南门、北门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金瓶梅
所以,我想,如果《金瓶梅》有什么价值观的话,一定是想要让人们“自色悟空”的吧!
佛教中有教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而密宗中的欢喜佛就是利用“空乐双运”来产生悟空性,以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的。
欢喜佛
《太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说菩萨为了普度众生,曾经化作妓女,死后人们为她造塔并把灵骨供奉在塔中。这就是今日延安宝塔山上那座著名宝塔的来历。
佛典《妙色王求法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爱欲无常,有道是人弗能成佛。是以,众生只是在苦海中挣扎而不得出罢了。
不过,作者“劝百讽一”,想要有所领悟的话,还是要依赖读者的悟性高低罢了。如果没有足够的悟性,恐怕就有可能堕入阿鼻地狱了。
正如《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递给贾瑞的“风月宝鉴”一样,正面是王熙凤,反面是一个骷髅,可是贾瑞不照反面偏要照正面,最终因纵欲过度而精尽人亡。
风月宝鉴
倘或他多照一照反面,就该知道“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的道理了。
可见,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是贵族范儿还是暴发户气息,只要是人,都应该持有一面镜子,那就是“风月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