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手稿学研究的新生面:“中国手稿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纪要

2020年12月13-1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和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文学手稿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上海图书馆协办的“中国手稿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于2020年12月13-14日顺利举行。会议采用线上交流方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王春雨教授代表联合主办单位致贺词。参加会议发表演讲的人数达到36人,国际学者6人发表演讲,会议讨论热烈,参会及线上旁听的总人数达到110人。

会上,王宁院长在致辞中表示,目前手稿学在中国尚在起步阶段,中国手稿学界要通过此次会议向国际学术界学习借鉴手稿学理论。来指导中国手稿学的开展,也要发挥中国手稿研究的历史积淀,作出中国手稿学界的贡献。东北师大社科处处长王春雨教授表示东北师大将在各方面大力支持手稿学研究的开展,鼓励学术界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开创中国手稿学的宏大未来。

在会议主题演讲单元,上海交大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主任王锡荣教授报告了刚刚完成不久的“《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B卷)”课题成果,介绍了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其中包括课题组人员的新编《鲁迅手稿全集》的主要内容和特色,鲁迅手稿四个索引、鲁迅手稿校勘成果、鲁迅手稿理论建设成果等,引起与会者极大关注与兴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关于最新发现的香港罗孚所藏周作人书信手稿的研究报告,也引起会议热烈反响。北京语言大学席云舒、赵婧怡师生关于胡适与陈受颐来往书信的考察,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张治教授关于钱钟书中西文手稿系年判定,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研究中心主任徐强接受关于朱自清与舒新城轶简的考查,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关于陈西滢日记的考查,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符杰祥教授关于丁玲与冯雪峰未刊书信的考查,都首次披露相关有分量的手稿资料和研究成果,为研究界所瞩目。

在手稿学理论探索方面,此次国际学者带来了他们的最新成果,可说给国内学者作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范式。法国现代手稿与文本研究中心原主任丹尼尔·费雷尔(Daniel Ferrer)曾多次参加在中国举行的手稿学会议,是当代欧洲手稿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此次的论文题为《拥抱虚拟,同时锚定材料》,就是对当下手稿学研究的方法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做法,就是对手稿学理论既要占有第一手的资料,又要去寻找其中蕴含的可能性。法国现代手稿与文本研究中心主任、索邦大学教授弗兰茨·约翰逊的演讲题为《数码原生世代文本創造的生成學探究》,对数码时代的手稿学研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关于手稿学-文本生成学在数码时代的状况与前景,国内关注还不够,但国际上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特别是结合“工业4.0”时代的到来,手稿在数字化时代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是国际学者目前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因为这实际上不仅关系到最新及未来的文本生成规律,而且牵涉到手稿学的生存问题。因为手稿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手稿文本研究的阶段上,则随着手稿的减少以至于逐渐消亡,则手稿学也将失去生存的土壤。而国际手稿学界将最新手稿学定义为文本生成学,且与数码文本生产方式相结合,则手稿学-文本生成学将面临一次质的飞跃,而获得新的强大的生命力。对此,台湾中央大学的易鹏教授也有很好的示范。他的演讲《网格与空间:作家日记及其他》,他从数字化时代“网格化”的认识规律去分析传统的手稿,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临界点,就是纸本文本的数码化解读,展现了数码时代手稿学的鲜明特征。在这方面,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贺副教授(原“《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的论文《数码时代的手稿学》也对此进行了思考与展望,显露出手稿学理论思维的自觉。同样具有这方面特点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的王宇平的《虚词的使用与鲁迅的现代散文实践》、张蕴艳的《匿名、改名与手稿的“踪迹”——以鲁迅手稿为例》,都表现出运用手稿学理论开展研究的自觉。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法國語文文學博士張雅婷的《霍格里耶的〈類小說〉與文類的遊戲:一個文本生成學的觀點》也用手稿学研究方法解读作品,进行了关于文本类型的理论探究。

相比于国内学者多注重内部研究(手稿内容)的研究,国际学者更多注重手稿研究的外部研究(手稿与环境等外在世界的关系)。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德克·范·赫勒(Dirk Van Hulle)的主题演讲《写作社会学》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他把文本创作视为一种社会活动。因为所有的文本,从它被创作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一种社会意义和价值,因为它是社会活动的产物,而且迟早要面对社会。在这中间,就有大量的社会与文本关系的相互影响问题需要探讨,实际上,所有的手稿内部关系,也无不牵涉到外部关系。所有的内容,都与社会有关。因此,他要求对于手稿学-文本生成学的研究,要始终看到其背后的社会,联系社会来开展研究,才能真正解释手稿-文本所承载的全部意义。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奥尔加·贝尔波罗多娃(Olga Beloborodova)就是从这样的角度,作出了一个研究示范。她的的题目《写作和阅读小说思想: 生成学批评与认知叙事学相结合》,就是要求从文本生成学他的角度去阅读作品,并从文本生成学和认知叙事学相结合的方法相结合的角度去解读和理解作品这样你看到的就不仅仅是完成的文本文字表面的内容,而是深入到作家心灵深处,深入到作家背后的社会环境,这样就能更加深刻地发现作品的思想及其来龙去脉。

还有众多学者在会上带来了对于中国作家手稿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涉及鲁迅、王韬、巴金、丁玲、胡风、朱湘、钱钟书、胡适、周作人、朱自清、王肯、陈源、苏雪林、顾颉刚、史铁生等人的手稿研究,展现了国内手稿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呈现了中国手稿学研究的新生面。

本次会议是中国手稿学界与国际手稿学界最新成果的一次大汇集。会议论文聚焦目前国际手稿学界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学者更多关注手稿学方法论,手稿学体系建设,手稿研究技术路线、手稿学与各学科的关系等问题,体现了国际水准;国内学者除关注上述问题外,还较多就中国作家手稿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展开讨论,体现了国内手稿学研究的新进展。此外,会议主协办三方在会上已经达成共识,2021年将开展更大范围的线上日常交流和举办线上学术会议、包括讲座,最新成果发布等活动,预示中国手稿学面临一个大的发展期。

(撰稿/摄影:王锡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