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猪油熬嫩了……”|原乡

猪油,图片来自网络

前些日子(2017年9月),随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编辑部在靖江寻访,某次在靖江一著名酒店吃江鲜及其他靖江风味,最后一道主食,上的是红汤面——北京的常州宾馆,最后的主食也常是红汤面。

晚上已经甚少吃主食的我,先挑了一筷子面条吃了,然后喝了口汤,跟大厨出身的老板说,前面各道菜肴,绝对是超一流和一流的江乡风味,但这最后的红汤面,却有些差强人意。老板问何出此言。我顿了顿说,这红汤面用的猪油熬得太嫩了,所以,红汤面味道不足……

席间数位江乡朋友听我之言,纷纷点头。

江乡也产小麦,也吃面食。江乡面食,与北方大不同,喜吃汤面,爱放猪油,猪油是吃汤面和馄饨的至宝,也是吃菜饭的至宝,所以对猪油的品质要求很高。

出猪油最好的叫板油,板油其实就是肥膘,是猪内脏外面成片的白色肥腻的油脂,很大一块,有薄膜包裹,因其形状是一板一板的,俗称板油,板油不仅出油率高,而且油质也高,味道最好。

其次是化油。化油是江乡俗称,度娘提供的关于化油的说法,与江乡之谓南辕北辙。江乡之化油,是猪油的一种,主要是用猪肉内脏上附着的一条条零散的肥膘——或许不能称为膘,不够厚实——熬出的猪油,这种猪油因其材料不筋道,榨油时油渣易碎,相较板油,油的产量和质量都一般。

猪油的第三种做法,是用肥肉熬制的,比如五花肉的肥肉部分。肥肉和肥膘完全是两个概念,常常有人搞混淆。肥肉当然可以熬猪油,而且经熬,但出油率低,熬完后油渣相对坚韧,油质一般,但胜于无。所以,过去我在家做饭,没猪油时,也常常割刀五花肉,把肥肉剔下来熬猪油。

因为父亲年轻时在乡村也扮演杀猪的屠夫的角色,我的味蕾自小被猪油猪油渣培养了,对猪油和猪油渣有着特别的敏感。

猪油熬嫩了,我不是第一次遇见。

大约是五年前,有朋友在微博@我有关猪油渣的图片。图片里的猪油渣还泛着些黄白色,明显没榨透。

我玩笑说,这是富人家榨油的产品,太浪费了。

是啊,我小的时候看家里人榨猪油,都是要到逼不出油时才罢手,怎会能让油渣还泛着白色!

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浪费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这也表示,这猪油熬的火候不够,用我的话来说,“嫩”,吃起来一定不够香。

我过去在京的吃的猪油,都是春节放假回北京时,从家里带回来的,家里铁锅熬的猪油,白里泛黄,透且香。太座和孩子不敢吃,这猪油也就我吃。

这些年我在社交媒体上比较活跃,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吃猪油。过去一位杂志女同行,也是熟人,籍贯湖北,知道我爱吃猪油后,让老家的朋友给我寄来了一大桶。打开一看,雪白。我初觉得这湖北熬制猪油大概跟我们江南地方不太一样。待到一吃,觉得味道欠些火候。其时正好单位一同事是我老乡,父母在北京对故乡味道很是想念,我给她父母捎了些湖北来的猪油,过了几天同事跟我说,她父母吃了这个猪油,觉得没有老家的香好吃,好像“没熬透”。

我哈哈大笑,说你父母的味觉跟我一样,这猪油是太嫩了些,所以不够香。

虽然有些嫩,不够香,但终究比没有好,况且也是朋友一番心意。后来这桶猪油我放冰箱里吃了近两年。

散人他们做了个电商食品公司,公司的合伙人龚也长也是我朋友。有一天他给我快递了两罐猪油,说朱兄你尝尝这猪油。我收到猪油,打开一看,凝固的白色中微微泛着淡黄,跟我小时候家里铁锅里熬出的板油颜色几乎一样。吃面条,掘一筷子,哇,真香,这才是我梦里都怀念的味道啊。两罐猪油又全部是我在家吃面条消化了。

后来我问也长店里还有没有同款产品,我想买点时,我被告知,这货没了。这让我怏怏然,最近几个月来,吃面条总也不香。恐怕要到春节,才能回家带些回北京了。

我有时候想,这猪油嫩一些,总比没有强啊。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