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皮(历代本草汇言)

冬瓜皮

冬瓜皮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皮。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味甘,性微寒。归肺、小肠经。功效利水消肿。临床用名冬瓜皮。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日华子本草》:冷,无毒。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痱子,甚良。

《开宝本草》: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本草图经》:利大小肠。可作丸服,亦入面脂。

《本草衍义》:白冬瓜

内容:一二斗许大,冬月收为菜,压去汁,蜜煎代果。患发背及一切痈疽,削一大块,置疮上,热则易之,分败热毒瓦斯甚良。

《滇南本草》:冬瓜、冬瓜皮

内容:冬瓜,味甘淡,性平和。入脾肺二经。润肺,消热痰,止咳嗽,利小便。治痰吼气喘,姜汤下。又解远方瘴气。又治小儿惊风。

冬瓜皮,味甘淡、平,性微寒。入脾肺二经。止渴、消痰,利小便。熬水洗痔,良。治中风,皆效。

(附方) 治咳嗽 冬瓜皮(五钱 要经过霜者) 蜂蜜(少许) 水煎服。

(又方) 冬瓜皮 干茄子根 洗冻疮效。

《本草衍义补遗》:性走与急,久病与阴虚者忌之。《衍义》取其分散热毒气,有取于走而性急也。九月勿食,俟被霜食之。不尔,令人成反胃病。又差五淋。

《本草蒙筌》:白冬瓜

味甘,气微寒。无毒。园圃所栽,处处俱有。实生蔓苗之下,形长皮浓有毛。初则嫩青,经霜老白。切片日曝,干软可留。欲瘦轻健者多餐,望肥胖大者少啖。阴虚久病,须急故也。压丹石毒,利大小便。除脐下水胀成淋,止胸前烦散热毒瓦斯旋平。夏月生痱可摩灰洗黑,叶,捣汁杀蜂叮。皮,入面脂作丸,瓤,漱白缣用湿。子,收剥壳仁,研成霜,亦作面脂,悦颜润色。任为丸散,益寿轻身。越瓜即梢瓜另名,色白味甘寒无异。头尾相似,大者尺余。越人当果食之,善解酒毒去热。烦渴止易,小便来长。但发冷利冷中,小儿夏月勿食。黄瓜,益少,不宜食多。积瘀热成疮,动寒热作疟。发香港脚,生疳虫。忌醋和之,慎勿犯也。丝瓜,性冷解毒,亦治痘疮脚痈。多取烧灰,敷上即效。瓤,堪涤器,枯者为宜。

《本草纲目》:主驴马汗入疮肿痛,阴干为末涂之,又主折伤损痛。冬瓜仁,治肠痈。男子白浊,妇白带,研末炒服。

《本草经疏》:白冬瓜内禀阴土之气,外受霜露之侵,故其味甘,气微寒,而性冷利,无毒。水属阴,瓜性亦属阴,气类相从,故能利小便,除小腹水胀也。甘寒解胃中之热,故又能止渴也。弘景:止消渴烦闷,解毒。孟诜:益气耐老,除心胸满,去头面热。大明:消热毒痈肿,切片摩痱子。苏利大小肠,压丹石毒。皆得其旨者也。

简误:冬瓜性冷利,凡脏腑有热者宜之。若虚寒肾冷,久病滑泄者,不得食。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冬瓜

内容:味甘,性微寒无毒,入脾胃大小肠四经。主胸前烦闷作渴,脐下水胀成淋,通大小便,大解热毒,可贴痈疽,又解丹石毒及鱼毒。

按∶冬瓜味甘,宜入脾胃,性走而急,宜入大小肠。烦渴痈疽,皆热也,其性寒,故能解之。丹溪曰∶久病与阴虚者忌服,未被霜而食之,令人成反胃病。

《本草易读》:甘,寒,无毒。利小便而止渴,消肿胀而逐水。除心胸烦热,解热毒痈肿。冬瓜甘,平,无毒。泽面除,润肌耐饥,祛烦解忧,补肝明目。

消渴不止,冬瓜一枚,烧熟绞汁饮之。(验方第一。)

诸般渴痢,肢肿口燥,泥包煨熟,取汁服。(第二。)

小儿渴痢,冬瓜取汁服。(第三。)

一切水气肿喘,冬瓜一枚去瓤,以赤小豆填满,泥纸固济,糯、粳糠煨熟,取出焙末丸服,瓜子汤下。(第四。)

水病危急,冬瓜任意生食之,神效。(第五。)

发背欲死,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烂再截去。更合之,瓜未尽,疮已小愈矣。乃用膏贴之。(第六。)

痔疮肿痛,冬瓜煎汤洗之。(第七。)

面黑令白,冬瓜一枚,竹刀去皮切片,酒水煮烂,去渣熬成膏,以瓶收之,每夜涂之。(第八。)

明目悦颜,瓜仁净仁丸服。(第九。)

男子白浊,瓜子仁炒末,每米饮服五钱。(第十。)

白带。同上。(十一。)

黄瓜甘,寒,有小毒。清热解渴,利水发疮。小儿热痢,嫩黄瓜同蜜食之。(验方第一。)

水病肚胀,肢肿,黄瓜一枚切开,连子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两半俱食之。(第二。)

《本草备要》:冬瓜

内容:又名白瓜

泻热,补脾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消水肿(冬瓜任吃效),止消渴(苗、叶皆治消渴),散热毒痈肿(切片敷之。丹溪曰∶冬瓜性急而走,久病阴虚者忌之。昂按∶冬瓜日食常物,于诸瓜中尤觉宜人,且味甘而不辛,何以见其性急而走乎?)。子,补肝明目(凡药中所用瓜子,皆冬瓜子也)。

《本经逢原》:利大小肠,压丹石毒,其子治肠痈,去面干黑,润肌肤,及作面脂,即《本经》悦泽好颜色之用也。瓜练绞汁服,治五淋,压丹石毒。

《本草从新》:冬瓜

内容:一名白瓜。通、泻热益脾。

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消水肿。(多吃效。)止消渴。(苗叶皆治。)散热毒痈肿。子、补肝明目。(凡药中所用瓜子、皆冬瓜子也。)叶、治消渴疟疾寒热。(焙研、敷多年恶疮。)

《得配本草》:冬瓜

内容:甘,微寒。入手太阳、阳明经。除心胸满,去头面热,利大小便,压丹石毒。贴痈肿,磨痱子。用赤小豆填满瓜中,糯谷糠煨干,为末糊丸,冬瓜汤下,每日三服,可治水肿。久病阴虚者忌用。九月不可食,令人反胃,须被霜食之乃佳。

子,甘,平。入足厥阴经。除烦明目。治肠痈,去皮风。中寒者禁用。

《本草求真》:[批]利水消肿,解热。

冬瓜专入肠、胃。味虽甘淡,性甚冷利。故书所述治效,多是消肿定喘,《杨氏家藏方》治十种水气浮肿用大冬瓜一枚,切盖去瓤,以赤小豆填满,盖合签定,以纸筋泥固济日干,用糯糠两大箩,入瓜在内,煨至火尽,取出切片,同赤小豆焙干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汤下,日三服,小便利为度。止渴,及治痈肿热毒,切片敷上,热则易之。压丹石毒。然惟脏腑有热者最宜。若虚寒肾冷,久病滑泄,及水衰气弱 体瘦,服之则水气益泄,而有厥逆滑脱燥渴之虞矣。汪昂既言性能止渴消肿,而又谓性不走,服甚宜人,是何 自相矛盾耶。

《本经疏证》:冬瓜苦瓠皆行水,仅有宣阳达阴之分。予则谓两物已大相迳庭,两物所治尤不可同日语。盖 苦瓠苦寒,冬瓜甘寒,苦瓠之肉能干,冬瓜之肉不能干,若瓠用瓤子,冬瓜用肉,其意固迥别矣。苦瓠治大水 四支面目浮肿,冬瓜治小腹水胀。浮肿与水胀,固皆气水兼病,然浮肿在外,水胀在内,且一能上及面目,一只下在小腹,不又分隔天渊?况一曰下水令人吐,可见其水不择大小便而下,犹或不及,则在上者并自吐去, 是其急疾何如;一曰利小便止渴,可见必化其水,小便始利,而当其化时,犹能泌其清者上朝为津,是其宛转 若何,而可一律视之欤。盖凡物之津润者,类不堪久藏,惟此届冬方采之物,自然经岁不至烂,譬如腌菹干肉,必以冬成方得经久耳,然用其外廓面能化在内之气与水何故?夫冬瓜初实,其瓤亦如一切瓜瓠,裹大津液充满 无间,及其饱经霜露,瓤子空悬于中,其津液既未外泄,又非内耗,乃尽于肉中,而昼受暴炼,夕荫露浆,已 尽拔其浮浊,乃独留其精纯,斯能久而不坏也。人身津气在肌肉间者,非卫气而何?卫气者,起于下焦,上行以护卫一身,剽悍急疾,昼夜五十周,不自暂驻。冬瓜者既挹小腹间水中之气,行于肌肉,随卫气敷布,且能上止其渴矣,其所馀水能不自化随小便以出耶?苦瓠冬瓜功用,其分界在此,然所治之肿与胀,皆属热而不属寒,则其孚合处不可竟指为同,又不可全辟为异,以其气均寒也。至其子之治烦满不乐,则更有说焉。夫含浆裹液而生者,必不乐干,然不干又不堪作种,惟冬瓜之子,初生于盛津包襭之中,续成于涨落津消之后,而以十月收采,即以十月种植(见齐民要术),究竟并未尝干,乃亦随即萌达,溯其在瓜之日,声悬于中,系络于肉,足见其当津液盛涨时,能由络以输其肉,及至消落已后,又能随络以吸取于外,是其常与津液相往来,不必论 其干与泽者,烦是水之不足,满是水之有馀,能使满通于外,即已水交于内,而烦与满并除矣。其可为面泽, 亦即引津外敷之效耳。

《本草撮要》:【冬瓜】

内容:味甘寒。入手太阴足太阳经。功专泻热益脾。利二便。消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去皮切片。酒水煮烂。去渣熬浓。每夜涂面。变黑为白。光泽异常。子补肝明目。疟疾寒热。肠胃内壅。最为要药。叶焙研敷多年恶疮。一名白瓜。

《本草分经》:甘,寒。泻热益脾,利二便,消水肿,散热毒。

《本草择要纲目》:冬瓜仁(八月采之。)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除烦满不乐。可作面脂。去皮肤风及黑。润肌肤。治肠痈。

《玉楸药解》:

味酸、甘,微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清金止渴,利水消胀。

冬瓜清金利水,治消渴水胀,泄痢淋涩,痈疽痔瘘皆医,解食中毒,洗头面䵟。

冬瓜去皮,切片,酒水煮烂,去渣熬浓,器收,每夜涂面,变黑为白,光泽异前。

《饮片新参》:

冬瓜皮

形色:色黄。

性味:淡平微苦香。

功能:清利湿热,消皮肤水肿。

分量:三钱至一两。

用法:生用。

禁忌:阳虚水肿者无效。

冬瓜子

形色:色黄白,小于南瓜子,中凹边凸。

性味:淡平微甘香凉。

功能:化痰热,止咳排脓,利水肿。

分量:三钱至一两。

用法:生用。

禁忌:寒痰咳嗽,及阴水作肿者,忌用。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外层果皮。食用冬瓜时,收集削下的外果皮,晒干。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整理/全思捷)

(校对/小K)

▼点击查看药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