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思维是如何发生的?

当我看到一个物件,我立即估计它的长宽高,体积大概多大,有多少件,价格大约是多多少等等,这可能用的是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可能跟数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我看到一个物件,我去敲一敲,听听声音,或者联想到某种乐器或者某个音符或者某段旋律,那可能用的是音乐思维。

那么,对一个物使用语文思维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呢?描述?说明?歌颂?总结出某个道理?

笔者以为,用这样的动词来说明语文思维,是模糊的,因为描述的时候,我可以用音乐思维,也可以用数学思维、美术思维……说明、歌颂、提炼道理时同样可以。

那么问题来了,语文思维发生在什么时候呢?难道它可以与其它类别的思维同时发生?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莫泊桑拜师里的故事。老师福楼拜让莫泊桑去观察家门口,但是莫泊桑观察了几天后,对老师抱怨说:没看出什么。于是福楼拜跟他作了一番分析:比如看马车。白天马车行走的样子与晚上一样吗?平民的马车与贵族的马车相同吗?要学会比较,看出他们的不一样来。

难道福楼拜是让莫泊桑具有比较思维?应该不是,笔者理解的是,福楼拜是希望让莫泊桑能够把各种不同的马车描写得与主人的身份、与马车所处的背景高度相似,也就是所谓的能够用语言“模仿”出来。

当然,福楼拜让莫泊桑使用的可能只是一种语文思维,我想,那可能可以笼统地叫作描写思维。不过,从这个例子中,我们或许可以进行推理:所谓的语文思维,应该是能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无限接近所要表达的目的的思维。比如,现在要向同学说明某个茶杯,那么,这就需要说明性的思维,比如,发现这个茶杯总体上的特点,然后通过对它的形状、颜色等的观察,再采用最合适的词汇来把这个特点无限接近地说明出来。这整个的思维过程,都可以叫作语文思维。

那么,语文思维有没有年段特点呢?就是说,某个年段的孩子更倾向于某种类别的语文思维。应该是有的。此次统编版教材在不同年段安排了不一样的语文要素,就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思维的年段特点,比如在三年级,统编版教材强调“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实际上,这就设计到了观察思维的培养。而事实上,现在很多孩子对周围事物显得越来越冷漠了,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基本上被手机给吸引去了,当然,也有很多是被兴趣班、无休止的考试给吸引去了。所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思维的训练,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是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而到了六年级,统编版教材提出“要能通过阅读想开去”,实际上是让孩子开始训练产生思想的思维了,是的,现在很多孩子有思考却没有思想,可能这当中就缺少某种思维的支撑呢!

因此,语文思维这个东西还真的是值得思考,也值得我们尝试去提升孩子的语文思维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