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流转,《典籍里的中国》带你走近屈原

我又被《典籍里的中国》震撼到了。

曾经,我们在面对晦涩难懂的古诗文言文时,总是只能达到一知半解。与年代、与古人的距离感更是让我们无法真切地体会华夏民族命运多舛。

然而,无论是史家绝唱、经学典籍,还是宗教经书、诗词歌赋,《典籍里的中国》能够带领我们与先贤近距离“对话”,听他们亲自讲述我们不曾知晓的故事,为我们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典籍在,历史就在,璀璨的文明更将永不消逝。在奔涌不息的中华千年文明中,每一册典籍都镌刻着民族的脉络,讲述着文明的沧桑。  

其中,《楚辞》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源头的辞赋之宗,不仅是熠熠生辉的文学瑰宝;通过讲述屈原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一方热土鞠躬尽瘁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更是唤醒了根植于我们骨髓中浓厚的爱国情感——这是使华夏文明绵延不断的血脉。

那些在历史长卷中驻足并留下光辉脚印的人,更应被我们时刻铭记于心,听之教诲,学之精髓。

屈原的一生既悲悯又伟大

2009年,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在小时候,我们就学过屈原的诗句,但是你还讲得出他投河自尽的其中原由吗?他一生中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彷徨?

也许你知道“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但是你还记得它的下半句吗?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又是什么?

在战火吞噬家乡时,屈原还写下了什么样的永恒诗篇?

第七期《典籍里的中国》,讲述的便是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

开场,节目组别出心裁地为年迈的屈原和“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天问”——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天问》 

屈原曾脚踏华夏大地,仰望苍穹,发出这一惊世之问,启迪了中国人对宇宙的无限想象和追问。他大胆求索的精神,都汇集在了这部《天问》中。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是谁安排的这一切?”

南仁东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的人,后来他成为了著名天文学家,并建造了地球上最灵敏的望远镜——“中国天眼”。他用一生的时间来寻找宇宙的答案,以矢志不渝的精神给我国天文事业留下瑰宝。“中国天眼”更是他留给祖国的骄傲。

这是二人成年时代和幼年时代的交错呼应,是跨越2000年的发问,延续2000年的求索之路。在“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共同心灵宣言中,《楚辞》从上古缓缓走来,带领我们识读这部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除了《天问》,《橘颂》更是描述了屈原跌宕起伏的一生,歌颂屈原炽热的家国情怀。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橘颂》 

这几句诗在节目中数次出现,它的意思是:皇天后土孕育了美好的橘树,这些橘树生来就适应南方,禀受天命,不离故土。

2000多年前,屈原以《橘颂》开创了诗歌咏物言志的先河,既深情赞美家乡的柑橘,也是在倾诉自己的理想。他和楚怀王从两个爱吃橘子的孩子,成长为踌躇满志的少年。

“我这辈子不会离开楚国。”

“我也不会离开楚国。”

那时的他们,就像是并肩生长的两棵橘树,可以为国家之富足繁茂自己,为国家之强大奉献自己,要永世扎根在楚国的土地......可最后,一个人客死秦国,而另一个投了汨罗。

成年后,屈原立志辅佐楚怀王,要做一个贤能之士,一心想要强大楚国,追求“美政”。可后来,楚怀王因一心收复商於之地,先是听信谗言和挑唆,罢免了屈原“左徒”之位。后被秦国坑骗,与齐国断交。屈原为劝和,出使齐国。满怀希望的他回到楚国时,却遭到流放汉北。

这片成长之地,早已因战火的吞噬而支离破碎,处处枯荷衰草,残檐断壁。

看到百姓流离失所,屈原哀叹——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写完《离骚》最后一行,屈原放下笔,也放下了生与死——在楚国败落之际,以身殉国。《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 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

穿越时空的会面

节目中,生于荆楚之地的撒贝宁,特地带了一箱来自秭归的柑橘。

看着盒子上风景甚美的山水,屈原欣喜若狂,热泪盈眶——这是2000年后,他所热爱的故土,是伴随他成长的家乡模样。

剥开橘子,屈原蓦地抬头,白发苍苍、倦容满面的楚怀王“回来”了。

他坐在屈原的旁边——

“这橘子甜吗?”

二人又像小时候那样嬉笑,“我看你手里那个更甜。”

楚怀王一边吃,一边哭着说:

“真甜,我很久没吃到这么甜的橘子了......”

脸上写满了对家乡的思念,想要收回土地的酸楚,无奈......

让楚国毁于一旦的悔恨,痛苦和绝望。

屈原看着许久未见的老友,心疼地念叨:“你看你,头发都白了......”

多年后的再次“相遇”,一开口就让人潸然泪下。

年少时的理想回荡在耳畔——

“我要让父王把商於之地封给我,种橘子”

“我赞成,这样咱们就有吃不完的橘子了。”

橘子贯穿二人的成长之路。无需多言,仅一个回眸,一个表情,一滴热泪,就已将遗憾道尽。

楚怀王最大的遗憾,是生命的最后没有回到楚国的土地,

屈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劝住楚怀王留在楚国。

楚怀王起身:

“走了,我拿走一个橘子......不用送我,你多吃一点......”

这个橘子,是楚怀王最后的念想,在“另一个世界”满足乡愁的寄托。

看着昔日伙伴的背影渐渐远去,屈原抽泣着,不断地吞咽橘子......

童年的记忆再次回响——

“我这辈子都不会离开楚国。”

“我也不会离开楚国。”

......

可他们再也回不到楚国。

不仅与楚怀王穿越生死,再度相见。老年时期的屈原在“岁月长河”中遇见了编订《楚辞》的西汉文学家刘向、承袭《楚辞》浪漫主义笔法的“诗仙”李白。

撒贝宁带领屈原,看到了火箭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宇宙中探险。“祝融一号”火星车为地球传来珍贵的照片。

站在广袤的宇宙中,屈原对宇宙的疑问也得到了解答。

看到国人把浪漫写进宇宙,一代代人延续他求索的精神;

看着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

看着南仁东建造的“天眼”望远镜;

看着中国今日的成就与辉煌;

看着家乡的山河还在,屈原笑了——

再无遗憾,心愿已了。

卓越的演技和音效打造身临其境的视觉盛宴

《典籍里的中国》运用了“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传颂中国精神。演员们以身入戏,走近先贤们的传奇人生,重现他们的风骨神韵。通过情感爆发,“沉浸式”演绎隽永的典籍创作故事。

著名演员王洛勇的每一种眼神都让我深切地感到,他就是屈原。

含泪苦劝楚怀王拒绝秦国的交换条件而无果,

因奸臣的蛊惑而渐行渐远的友谊,

对先祖和百姓的愧疚,以及对楚国战败结局的预见,

所有情绪在这一刻迸发,屈原沉重地跪在地上,抓着膝下的土地,歇斯底里地仰天恸哭、咆哮——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此刻的痛彻心扉不言而喻。

节目数次呈现屈原吃着橘子、双眼含泪的情景。饱经风霜的他,对无力改变现状而眼含酸楚,无奈,看着手中的橘子,更是想念儿时的家乡。当楚怀王又一次“离去”,屈原大口大口吃着橘子,连皮都吞下去了。王洛勇说:“屈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劝楚怀王留在楚国,我在那个瞬间,发现橘子和橘子皮是一体的,就像两人童年时代的友谊是一体的。那么一瞬,我把自己交给了这个人物。”撒贝宁更是表达出对王洛勇的敬佩:“这就是无法设计的戏,是那一瞬间的爆发,你把橘子皮塞到嘴里的时候,所有的情感浓烈到了极致!”

楚怀王饰演者汤镇业的演技依旧让人惊艳。如果不是熟读历史,没有传统文化功底的加持,汤镇业根本演不好楚怀王。在最新的社交状态中,他更是说道——“我们的今天都来自于昨天,只有了解我们的昨天,才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将往哪里去。”

此外,节目中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面孔——优秀表演艺术家姬麒麟,他曾在《倚天屠龙记》中扮演白眉鹰王。

不仅有老戏骨的精湛演技,音乐也让舞台呈现更具真实性和代入感。

除了演员的情绪投入,深厚的台词功力,考究的服化道外,配乐也是恰到好处。不仅传递出战国时期,楚国内外交困的处境,更加赋予了故事饱满的灵魂,恢弘、大气磅礴的场面,战鼓声声,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在音乐声中,众兵将响彻云霄的呐喊,慷慨激昂,荡气回肠。当屈原坐在院中吃着橘子回顾往事之时,配乐如泣如诉,将他内心的悲怆,经历的一世沧桑表达地淋漓尽致。

结语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一生忠于楚国和百姓,至死不渝。

《楚辞》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它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其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文学传统,即今人视为“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派都无一例外受其启发、从中汲取精神与艺术的滋养。

苏轼评《楚辞》为“前无古,后无今”;

司马迁读《楚辞》更觉“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

李白景仰屈原的飘逸文风,曾对屈原赞美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作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代表人物,李白的诗歌中更是充满了《离骚》的气息,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无论是“兮”字的加入、参差不齐的句式,还是其中的神话意象,都和《离骚》一脉相承。

从《尚书》到《天工开物》,从《史记》到《本草纲目》,从《论语》到《楚辞》……这些文化典籍都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无价瑰宝。但很可惜,这栏“跨越千年,对话先贤”的创新节目并未吸引过多的关注。

曾经我看过一个街头采访,几个小学生已经不知道袁隆平,邓稼先了。真是令人感到悲哀。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眼花缭乱和乌烟瘴气的八卦新闻。随着“清朗”如火如荼地展开,年轻人是否应该深思,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尊敬和追随的偶像?

正如屈原的父亲伯庸所说:愿你守正而重法度,愿你良善而公平;德行高尚,才能治天下。

也适用于当下——

艺人应德行兼备,才能稳事业。

不要再沉浸在八卦世界里不得自拔了,跟着小撒学历史,识典籍。在浮躁繁杂的信息包围中,沉淀内心,汲取历史的养分。

“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感谢屈原为后世留下的不朽诗篇。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