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之旅: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Vol.11〗大漠敦煌
走了好长一段路,
穿过骆驼休息区,
拐了个大弯,
才终于寻得那藏在漫漫黄沙深处的一泓清泉,
恰如弯弯的新月遗落在沙丘环抱的绿洲之上。
——Leon君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范范的读播作品
西行漫记 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
〖Vol.11〗大漠敦煌
图文 | Leon君 · 读播 | 范范
吃完早点,正式开赴鸣沙山。
说来这座沙山的地理位置也是很神奇,居然紧紧地挨着敦煌市区,从住的地方出发打车十几分钟就到了。难怪敦煌古称沙州,那真的就是在黄沙大漠上拔地而起的城市,沿着鸣沙路走,前一眼还是楼房,下一眼就见到了连绵起伏的巨大沙垄。
鸣沙山在敦煌南郊屹立了三千多年,从东汉时期就有相关记载,但成为一个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也就二十来年。
鸣沙山和月牙泉在同一个景区,与别的一次性门票的景区不同的是,这里买一次票,可以管三天,三天之内,随意进出。
在直入沙漠主题之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比如像我这样走哪拍哪的摄影发烧友,最重要的是先把单反给保护起来,套一个透明的塑料保护罩。
然后就是人走进沙漠以后,要注意防止鞋里进沙。大漠里的沙跟水一样,踩一脚陷进去鞋子就灌满了,很难清理干净,所以大家基本上都会在脚上套一个鞋套再进去。
不过即使你没有带鞋套来,又不想在路边买水货也没关系,景区入口处就有专门出租鞋套的,棉布材质,非常结实。好多游客都穿着这种颜色鲜亮的布鞋套在沙漠里穿行,于是在我的镜头里就出现了成片的满地闪动的橘红色,赫然占据了画面的景深空间。
鸣沙山的人流量比我想象得要多不少,或许这些旅者也跟我一样,是人生中第一次见到沙漠,特别是这种就在城市边缘的沙漠,简直就好像上帝突然抓了一把沙子撒在敦煌,而这把沙就来自我之前多次提到的库木塔格沙漠,把玄奘法师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噩梦之地。
如今我也走进这片云谲波诡的沙漠,眺望远处峰峦迭起的沙山,在似火的骄阳照耀下,宛若闪着金鳞的蛟龙,高耸起它巨大的脊背,匍匐在干燥的大地上,旁若无人地沉睡着。
在危峭如刀的沙垄之间,一列悠悠长长的驼队正在缓缓地绕着山头踱步行进,远看像一个不断移动的“之”字,而这字形的起笔就是从我面前的小支驼队开始的,大概五六个人一组,时不时从我视线的右边走出来,慢慢汇入沙山脚下的大部队。
这就是鸣沙山最负盛名的体验项目,骑着骆驼巡游沙山一周,时长四十多分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驼队,以及沙山的核心区域,确实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沙漠深度体验机会。
不过现在对我来说,剩下的时间可能来不及了,因为一会儿还要赶莫高窟的场子,然而月牙泉还没看,所以干脆晚上再来一趟鸣沙山,不紧不慢地感受一波骆驼骑行之旅。
刚进沙漠的时候,只看到了沙山,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月牙泉,走了好长一段路,穿过骆驼休息区,拐了个大弯,才终于寻得那藏在漫漫黄沙深处的一泓清泉,恰如弯弯的新月遗落在沙丘环抱的绿洲之上。
没错了,这就是曾经无数次在书本上看到,在去过的人嘴里听到,在梦里触摸到的月牙泉。
一阵阵裹挟着细沙的大风吹拂过水滨疯长的苇草,也不断地吹彻月牙泉边高耸的标志性建筑“月泉阁”。这是一座四层八角的仿古木塔,沙尘把它漆成古旧的黄褐色,把只有几十年历史的年轻身姿打扮成修炼千年的“老神仙”。
木塔身下还建有一系列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而且形制各不相同,有殿堂,有回廊,有亭台,有水榭,一应俱全,掩映在南岸高地的沙柳翠柏之中,伴着水面粼粼的波光,俨然一派江南小园林的景象。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气候这么干燥,降雨量又小,月牙泉怎么始终没有干涸呢?难道是有地下水源源不断地供应?但是这微弱的地下水怎么扛得住经年累月的巨大蒸发量呢?
解题还需当地人,中午来接我的的士师傅杨哥,向我娓娓道来。其实月牙泉三十年前就要干了,早期一直是靠流经敦煌的党河渗透的地下水来补给,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上世纪八十年代搞农业开发,兴修水利,打破了水源平衡,导致月牙泉“水荒”。
后来当地政府为了挽救危机,就开始给月牙泉“输液”,想了很多办法,先是直接埋管子灌水,但结果适得其反,把泉水灌得浑浊不堪;然后又采取引水渗注的办法,也就是在上游建个蓄水池,然后按着渗水路径给月牙泉“打点滴”,这种方式效果比前者好很多,月牙泉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还原成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
12
下期预告:
〖Vol.12〗千年一叹莫高窟
上期回顾:〖Vol.10〗玉门关外,春风与魔鬼
LeonsPlanet × 范范与你说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