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为:闫莺、李鸣、杨胜和张作义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科技智库「甲子光年」在北京举办了2019「甲子引力」大会。在11月10日上午的“产业创新”专场的“区块链”论坛上,来自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安妮股份区块链系统架构师杨胜、京东数科创新科技业务部区块链产品创新负责人张作义参与了“区块链标准与行业发展”主题展开了精彩讨论,蚂蚁区块链资深技术总监闫莺为本场圆桌的主持人。
1.区块链标准还需要时间沉淀以及多方共创
对于区块链的标准制定,杨胜认为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在宏观层面增加国家的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二是对企业间的交流和数字流通有帮助;三是能提供参照物,让想要投入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企业减少成本。
但目前国内区块链的标准推进与国际进展相比还是处于追赶的姿态,需要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多方共同提供过去的实践案例,才能逐渐沉淀出更为规范、完整的标准。
2.未来区块链落地的主要方向多与数据相关
李鸣认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都在使数据价值最大化,区块链的应用实践的核心是数据相关,比如数据共享、数据迁移、数据流动等。张作义和杨胜分别看好体量大的供应链金融和应用广的互联网领域。
张作义 京东数科创新科技业务部区块链产品创新负责人
为什么需要标准?
“标准就是总结过去的最佳实践,支撑未来的创新发展。”“我们做这些技术、应用,大家得有共同的话术,就是要达成共识。”闫莺:今天在这里非常高兴和几位嘉宾一起来聊一聊,关于区块链标准和产业发展状况。我想面向每位嘉宾提第一个问题,就是区块链领域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标准化的?换句话说,标准化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区块链领域,它有哪些具体的价值体现?李主任先来。首先说一下标准是什么?简单来说它的定义是“在一定范围内经过多方共识达成的一致结果”。
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
有次我参加美术学院的区块链会议,我就很诧异,可能当时区块链特别热,我就一直在想,标准以及和美术学院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当一位老师讲完后,我就想清楚了。他说艺术是从自然界中找到美来呈现给大家。那标准就是是将物理世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找到之后呈现给大家,然后让大家在这个基本的规律上进行创新、突破和发展。在区块链领域,在2008年、2013年或现在2019年,每个阶段都有它的沉淀,但沉淀如果没有通过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就不会转化为创新。2019年,区块链从小规模的应用到局部大规模的应用探索中,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共识机制?什么是智能合约?定义如果都不清楚的话,大家使用这一项技术的成本就很高。感谢国内的知名的几位专家,一直在支持我们的工作,在这过程中有了些成果,一会儿一一分享给大家。我们觉得区块链的标准,就是总结过去的最佳实践,以支撑未来的创新发展。杨胜:我是安妮股份的区块链系统架构师杨胜,我觉得标准实际上是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区块链技术方面的总结。
安妮股份的区块链系统架构师杨胜
在标准方面,如何去把它做进一步的推进?实际上很多像我们这样的企业,目前都在做相关的标准。比如说像我们在做的一些存证标准,还有大家做的基础研究标准,包括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标准。我们做的区块链技术标准或应用标准到底有什么价值?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在宏观角度,前段时间领导人也提到了,要增加我们国家的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这是从宏观角度来说标准的作用。在微观角度,首先我们制定了标准,对相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数据流通有帮助。具体一点,对那些没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他们需要找到参照物去做相关技术研究,有标准可以缩短它的投入。张作义:我是来自京东的张作义,我们其实很早就开始跟着李主任、杨总一起参与一些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
京东数科创新科技业务部区块链产品创新负责人张作义(右)
标准的重要性,可以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行同文、车同轨”来形容,什么意思呢?我们做这些技术、应用,大家得有共同的话术,就是要达成共识。京东在三方面有所参与:第一是技术标准;第二是应用标准,我们比较倾向做商品溯源,包括跟京东生态内部有关的一些标准;第三是人才的标准,就是招人的标准、要求。
全球区块链标准沉淀进展如何?
“从国际上来讲,全球的区块链标准制定,我们是一个追赶的态势。”“我们一般做一个标准都是两年、三年甚至四年、五年都有,所以该过程技术需要慢慢沉淀,再放到标准里。”闫莺:刚李主任提到过去两年有很多区块链标准化的进展,特别想听听这背后的进程和关键成果是什么?李鸣:2016年9月澳大利亚提出区块链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在2016年12月份正式成立ISO/TC307来负责推进全球区块链标准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国在2016年8月份开始启动区块链标准化工作,电子标准院联合万向、众安、平安还有京东等企业,写了2016版的《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像刚刚杜总(杜宇)介绍白皮书,确实在当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且我们觉得很多人最开始学区块链的标准是拿这本学的,同时我们组建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以标准化推进产业化。这几年我们发布了7项团体标准,其中比较重要是参考架构和数据格式规范。参考架构标准通过功能视图提出“区块链系统的应具有的基本功能组件”。就像很多企业说自己是区块链企业,但它有可能不是,但实际上这种是不是,其实不是拍脑袋决定的,需要有标准去衡量。区块链的数据格式规范,是为未来的链间操作做了最基础的标准。因为现在做的单链解决不了问题,未来区块链一定要连接,连接最基础的就是数据格式。同时我们也立项了一个国家标准,正在研制中,有四项国家标准正在立项申请过程中。我们也联合国内企业参与国际ISO/TC 307的工作,现在主要参与两项国际标准的制定。还有我们在IEEE计算机学会下面成立了区块链委员会,未来把区块链最佳实践贡献到IEEE和ISO作为国际标准。我们现在开玩笑说我们出去讲区块链,前后专家讲区块链的定义都不一样,到底哪个专家是真的,我们只好说我们讲的都是标准,或者我们讲的都会成为标准,只能这么说。在未来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区块链标准化当中来,共同推进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闫莺:刚才李主任聊到跨链,我深有感触。我们刚发布了通用安全跨链技术产品ODATS,打通了蚂蚁区块链、Hyperledger异构跨链,主打通用安全跨链,具备10W PPS跨链数据包处理能力。我是这个项目技术负责人。
现在各条链开发技术、共识机制、隐私保护方案都不同。造成跨链连接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你要足够通用、要翻译几种区块链之间的语言。如果推出标准,新的技术开发团队就按照标准走,后面跨链对接会更高效安全。
李鸣:从全球来看,不同的国家对标准的方向重点不一样,比如美国比较关注基础共性的标准。德国更偏向工程化的标准,比如说工业区块链是他们的重点;日本更关注服务类的标准,比如基于区块链的服务和应用实践等。所以不同国家根据自身不同特点关注重点方向有所不同,中国跟国外专家在术语和参考架构基础层面在共同制定标准。国内主要工作是基于各区块链头部企业的最佳实践,将其抽象成标准。我们希望通过把中国的最佳实践贡献给全球,同时借鉴国际标准成果,把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跟国际接轨。我们既要有输入、同时也要有输出。而且我认为这种输入、输出在未来一定会均衡。从应用场景来说,中国毋庸置疑是全球(应用市场)最大的国家,无论是AI、区块链还是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就拿“双11”的数据来说,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有这瞬间的高峰值。没有瞬间高峰值,就没办法做这方面的标准。所以中国在全球信息技术的相关标准方面,现在的话语权已逐步提升,且在区块链领域也是类似的状态。杨胜:关于国际标准,还有国内标准和行业标准,我们跟着李主任一起做了很多。首先我们做的一些团体标准,包含基础研究,比如参考架构、数据格式规范;也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像智能合约、隐私保护、隐私计算等;也有一些行业的,像安妮股份存证、京东物流、华大基因等等。实际上就标准来说,这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包含关系。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希望在论坛的指导下,先把它做成团体标准,然后再逐步往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去走。这需要每位参与者、企业方的努力,每家企业将自己对行业以及对基础技术的研究,贡献到标准里来。不了解标准的人有一个误解,认为标准就是把大家共性部分摘出来,其实标准是个很长的过程。我们一般做一个标准都是两年、三年甚至四年、五年都有,所以该过程技术需要慢慢沉淀,再放到标准里。张作义:这块其实还真没有想得特别深,正好跟李主任和杨总学习了一下。我们对国际、国内标准的思考是这样的,从国际上来看,比如国际三大标准组织,ISO、IEEE、ITU,中国参与的其实非常非常少,据我所知,可能只有一两个,非常少,这意味着什么?从国际上来讲,全球的区块链标准制定,我们是一个追赶的态势。国际上在技术领先性方面肯定比咱们走得要早,但中国的优势在于应用多、人才多,举国体制的力量比较大,所以咱们赶得快。国内最主要的特色在于应用落地的场景比较丰富,这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闫莺:补充一个问题,因为刚才提到人才标准,想跟你聊下关于人才的问题。区块链其实是多种技术融合成的技术,在构建团队时可能会按照技术去招人,比如招密码专家、存储专家、虚拟机专家、网络安全专家等等,在合作过程中,这些人才怎么结合?然后怎么做大学科的共创?张作义:我觉得今天还挺好的。但我们招人都是各有专长,比如有中科院密码学的博士,来了以后就天天研究密码和共识,还有做了十几年技术架构的资深专家。京东致力于成为一家零售科技公司,大概有一两万研发人员,已经积攒了很多系统开发经验。从我们的时间来看,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协同工作,首先要有一位能掌握全局的架构师或技术总监。我们的技术总监就是一位非常资深的老大哥,他能把各块都想清楚,大家有分工有协同,平时的研发工作其实跟一般系统研发正常迭代差不太多。只不过区块链涉及到很多新的工作,比如说今天国际上发表了新的技术或方案,需要大家研究学习,然后进行分工、各块协同。另外,内部培训也很重要。我们不太主张从市场上能招到特别多的专业区块链技术人才,因为区块链从业者都比较新,刚入行不久,更多人才需要自己招来,自己培养,用实际项目去锻炼他们。
如何推进区块链标准?
“我觉得标准的推进,很关键一点,在于有一位带头大哥……不一定是大企业,有一些创新意识的小企业也可以。”“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都是加工数据的工具,未来能尽快取得进展的应该是跟数据相关的,比如数据共享、数据迁移、数据流动等相关领域。”闫莺:下一个问题想跟大家聊的是标准的推动,我们知道了标准的重要性,但怎样才能把标准更好更早地推进呢?大家简单说下。李鸣:我认为标准推广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产业层面,一个是平台层面。产业层面,刚才提到的人才、基金、政策,还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比如标准的培训、应用推广、标准的示范、标准的评估等,这些都可以对标准落地产生巨大的作用。从平台去讲,我们未来想要探索比如是否可以基于跨链标准做一个跨链平台,提供互链的最佳实践,这样标准对产业上的指引作用会更大一些。因为无论标准做得再多再好,锁在柜子里没用,要拿出来用。杨胜:我觉得标准的推进,很关键一点,在于有一位带头大哥。我们说做标准的应该是一群优秀的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有一些创新意识的小企业也可以。这些企业在贡献基础研究方面,比如严总几十人的团队在做基础研究的工作,也有一些面向应用的改进等。这样的一些企业每隔几个月坐在一起探讨沟通时,我觉得就是标准在行业进行融合、沉淀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标准。只有在带头大哥带领下,一些优秀的企业来共建,才能最大可能成为事实标准。闫莺:时间关系进入最后一个问题,希望各位嘉宾能简短回答:未来的一年,你们觉得最有希望的区块链落地场景是哪个?张作义:我们坚定看好供应链金融。因为我们做了三年的区块链防伪追溯,在防伪追溯和区块链技术研发经验的基础上,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可以实现更多结合。杨胜:可能京东做供应链金融就看好供应链金融,我们目前在做版权金融方面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区块链最终落地价值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国家层面,央行发布DCEP来做价值流通的货币。另一方面是在数字迁移过程的数据也变成了一种价值,我们更看好版权融资,怎么把版权价值通过建立评估标准给做起来。李鸣:从理论研究视角来看,区块链和所有的信息技术都在最大化做数据价值的工作。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是加工数据的工具,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未来能尽快取得一定进展的应该是跟数据相关的,比如数据共享、数据迁移、数据流动等相关领域。闫莺:特别感谢几位嘉宾的分享,今天聊了挑战、机遇,我们更希望在座的同行,以及相关的产业,能和我们一起参与技术和场景共创,我们非常相信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能为未来的数据中国起到核心的基础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