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穿越青葱岁月(二)
穿越青葱岁月(二)
孟芹玲||安徽
情与“潮”
雲,你向我诉说你的苦衷,问我你有没有必要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我知道你对文学的爱是那么深,追求是那样执着,取得的成绩是那样地让人赞叹不已。我好像看到了你忧虑的神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你说你看过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心中像被塞进了一块石块。世界将加快它的运行速度,社会将迈开大而快的步伐,技术革命的浪潮将要滚滚涌来。你觉得自己将被“浪潮”所淘汰,变成无用的人。并觉得你周围似乎已经卷进浪潮里的人,变成了冷漠无情的机器,你便预言“情感”二字将会被“浪潮”所吞噬,文学艺术也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安息”……“不要幻想吧,也去追赶'浪潮’,为了实用起见,为了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雲,你这痛苦的呐喊是多么地违心,我不由想起《简爱》中圣约翰在扼杀自己的爱情。
晴日的傍晚是美的,西边的天际,一片古铜色的晚霞,似乎想把我的思绪扯向那遥远国度里的一个古老的传说,然而它徒劳了。雲,我思念着你,而且脑海里清楚地呈现了这么一段文字:
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是衡量市场上许多高技术和高销售价格消费品的用处和价值的一个方面。我自己就认为当初不应购买食物处理机,我很少用它,宁愿使用高情感的用手削食物的办法,也不在乎多花一点时间……
这是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中的一段话。
宁愿……也不在乎多花一点时间……雲,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挖荠菜的事吗?
每天傍晚放学后,你我便背起书包,扯起早已预备好的手帕,直奔荒野挖荠菜。妈妈说不让我们瞎溜达,“那荠菜烂贱,一毛钱就能买一小篮子。”然而,她们哪知道其中的乐趣。
我们为所欲为,渐渐地挖出了经验。小河边,厂房围墙外,哪里草多且浅,哪里便有荠菜。
没忘记那一个傍晚,我们寻到了目标,挖得可带劲啦。天渐渐暗了下来,你突然大叫一声跑向了我,说那儿有一条蛇一动不动,不知是死是活。我俩轻轻地踮起脚向它走去,果然还盘在那里。不约而同,我们撒腿就跑,到家里心还在怦怦跳。
可是第二天,我们又坚决地来到这里,因为这里的荠菜又多又大。我们也没忘记先作一番侦查,看看那条蛇还在不在。我鼓起勇气走近它,它还是昨天的姿势。“哈,是死的!”我叫了起来。你却嚷道:“是死的,我也怕!”我压抑着心中的怦怦,又把它瞧了几遍,一下子把它提了起来,“啊呀,你瞧啊,是一条橡皮圈。”可不是,一条黄色的橡皮圈,或许是从附近工厂里甩出来的。我们大笑起来,笑弯了腰,笑岔了气,青蛙跳了,鸟儿飞了,于是我们满足了……
雲,我相信,想到这儿,你也会像我一样悄悄地笑的。那是发自内心的、舒心的笑。怎么说呢,也许我们也是在寻找某种平衡吧。
宇宙的存在是由于许多矛盾的共同运动,社会也是如此。的确,技术革命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将要滚滚而至的浪潮。但高技术需要高情感与之平衡,在未来的社会中,文学将有它更重要的位置,雲,你说是吗?
雲,你说你周围的一些人,好像变得冷漠了,不关心他人,只讲实惠求效率。也许是你的错误认识吧,客观世界在被干扰的情况下进入主观世界是会变形的,用效率衡量一切的,那是机器,不是人。
雲,几个月前,你曾告诉我你的《春之歌》发表了的喜讯,我那时真的为你高兴!如今夏天可是又到了。
西边,早已消逝了古铜色,明月朗照大地。雲,但愿这皎洁同样也照着你!
写于1984年,改于1986年11月10日
春夜月明
古今中外,曾有多少骚人墨客由衷地赞美夏的夜晚,秋的夜晚,以致于雪的夜晚。然而这春的夜晚——
当你跨出房门,一股略带凉意的春风扑面而来,你的心里该觉得舒适畅快吧。你望着周围清晰可见的房屋、树木、花草之类,你会在心里暗叹道:多明亮的春夜啊!于是,你便抬头向天空望去,而固定了你的视线——圆月!这似玉如雪的皎洁,亮得使星星闭上了眼睛,白得使天空变浅了颜色。你环视了一周,又不得不向她凝望。亲爱的,我该怎样来形容你呢?多像宁静的少女在永恒地微笑着,可这比喻又多蹩脚呀!这春意,这皎洁,这温和,撩起了你的一缕柔情。
你继续徜徉在这月光里,突然才感到了一声声明亮的声音,也许你才知道,青蛙在春天便早早地亮起了它的歌喉。你循声而去,前面便是池塘,你小心翼翼地走过了独木桥,一脚踏在这池边的小道,突然听到“扑通”一声,随之蛙声便停止了。原来,胆小的青蛙听到动静,早已躲进了水里。你便俯身向水里望去,不见了青蛙,却看见不小的鱼儿大胆地在水边游动。这时“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闪过了你的脑海。
你又被一池春水迷住了,索性坐在了池边。又一阵春风吹来,池水中便布满了细细密密的波纹,圆月已经散化在离你不远的水面上。你向远处的水面上望去,那儿有两束巨大的光柱,那是岸上两幢楼房的倒影。“多美呀!”,你有意无意地顺手拔着池边的草,而叹赞着。更奇怪了,在这月光里,竟能辨出草的绿色来。
你一手撑地,想站起身来,却有一道暗影闪过你的手背。你继续向前面的小道上望去,这银色的小道上布满了春枝的月影,宛如在一条银灰色的绸带上绣满了枝枝浮动的暗花。
你情致高涨,若有所思地漫步在这诗的境界里。在这春夜里,每走一步,都让你对春的感受加深了一层,好似生活在仙境里。这时远处飘来了美妙的乐曲,其中加杂着人们的几声欢笑,在提醒着你,你所在欣赏着的是人间美景而不是仙境。然而这动与静,色与声,景与情的融合,不就是一首绝无伦比的春的诗篇吗?
这春的夜晚啊……
作于1984年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孟芹玲,网名苍耳,安徽濉溪县人。蚌埠市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有作品发表在《散文诗世界》《淮河晨刊》《仙游今报》等纸媒,收录于散文集《踏歌而行》《渔樵歌笙》,刊发在海外报刊。在文学平台《冬歌文苑》发表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数十多篇。现任《冬歌文苑》编审。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