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高平:【 人间至味是豆腐】(散文)
人间至味是豆腐
文/高平
人们常说,青菜豆腐保平安,可是在30多年前的农村,由于人们生活困难,普通的家庭吃一顿豆腐也是难得的奢侈。每当卖豆腐的师傅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庄,听到那一声声悠长的吆喝:“卖——豆腐啰——”时,母亲总是踌躇再三,最后拗不过我们那祈求的目光,才从家里的坛子里舀出两升黄豆,换回一些豆腐,于是一家人这一顿饭便吃得有滋有味。
而到了腊月过年的时候,我们这里家境比较好一点的,可以杀一头年猪来过年,而家境不太好的,没有猪可杀,做一板豆腐总是少不了的。俗语说“二十五,做豆腐。”到了腊月二十五前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做豆腐了。不过,做豆腐可不是人人都会做,一是做豆腐需要技术,二是做豆腐需要工具,不会做的人家,则泡好豆子挑到豆腐作坊请师傅帮你做,而在我家,我父亲会亲手做。
记得父亲做豆腐时,总是提前选好几升颗粒饱满的黄豆,用温水浸泡上两天,等豆子涨发开来,鼓满了一盆,就开始在自己的家里做豆腐,先是用石磨磨豆子。石磨比较笨重,需要两个人推磨,一个人用长柄的勺子向石磨的磨眼里添着黄豆,白中透黄的豆浆顺着磨子四周流下来,装在木盆中,磨豆子可是细活儿,必须一点一点向磨眼中添豆子,一次添的太多,豆子就磨得粗了,豆汁出不来,豆腐就会出的少。所以将一桶20多斤的豆子磨完,常常要在三个人的同心协力下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
吃过午饭,父亲就开始过滤豆汁。房梁下用绳子拴一个木头做的十字架子,架子四角系着用来过滤用的细麻布,把磨好的豆泥倒在麻布兜中轻轻摇晃,纯白的豆浆满满从豆渣中流出来,流到下面的缸中,当然,那时候,豆腐渣也舍不得丢掉,把它炒熟以后可以当就稀饭的菜。然后把豆浆倒进锅里,用大火先烧开,煮一会,停火后等豆浆稍微冷一会,豆浆锅的表面会结一层薄薄的皮,用一根细长的竹棍把它挑起来,这就得到一张腐竹,如果时间允许,一锅豆浆可以挑很多张腐竹。挑完腐竹后,再把豆浆舀到瓦缸里面。接着就开始点浆,点浆是做豆腐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需要一点技术的。父亲把石膏水装在盆子里,一手端盆,一手拿着长把子的锅铲,一边缓缓的向缸里倒石膏水,一边用锅铲在缸里慢慢的搅动,待缸中的豆浆刚开始凝结成细细的豆花就要停止。搅动一段时间后再酌情添加石膏水。不能性急,否则,石膏水加少了豆浆不凝固,加多了豆腐就会变味。点完浆后把锅盖盖上,过几分钟,豆浆就成为豆腐脑,白若乳汁,鲜嫩无比,豆腐基本算做成了。
此时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刻,豆腐做成了,我们就立即跑到碗橱前拿来一只大碗,让母亲给我盛上一大碗豆腐脑,喜欢吃甜的会加上几勺红糖,喜欢吃咸的会加上一点辣椒酱,热气腾腾的豆脑,洁白细腻如凝脂,刚吃到嘴中,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一滑就下到肚里。鲜嫩中透着一股清香,弥漫出无比的幸福。
当我们美美地吃完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时,此时父亲已将缸中的豆脑用水瓢舀出,用麻布包实,放到一个竹筛子上,让它慢慢沥去水分,这样就做成了细嫩的农家豆腐。有时候还会将包好的豆腐放在两块木板之间,上面再用石块压一下,榨去水分,这就是我们这里筋实的干子。有时候,父亲不嫌麻烦,还会将豆腐做成豆腐皮,就是我们俗称的“千张”。将千张切成细丝,放在太阳下晒干贮存起来就可以随泡随吃,很方便。而豆腐和干子,则要切块后放进缸里,用水养起来,在冬季可以保存一个月左右不坏。
望着装豆腐脑的缸已经见底,我才恋恋不舍放下碗,母亲见我不乐,就说:“等到大年初一,让你吃够新鲜的豆腐,吃了豆腐,才会一生有福。 ”我当时对母亲的话似懂非懂,但后来才知道在乡下,新年里吃上豆腐,就是平安幸福,这是我们这儿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
如今,生活富裕了,吃豆腐不再是新年的专利,平时想吃就到街上买,可是现在吃的豆腐远远比不上那时乡下的自制豆腐,原因是过去做豆腐用的是石磨,土锅土灶,用柴火烧,而现在的豆腐在制作过程中用机器分浆,用蒸汽加热,有的作坊为了提高产量,还会添加了许多化学成分。而我们家乡的豆腐,我们称它为笨豆腐,吃起来有一股特别的香味,称得上纯天然绿色食品。如今,每逢过年我们老家依然保持着自家做豆腐的习惯,做豆腐还是原来工具,还是原来的味道。过完年回来,总要带上几块,用土猪肉烧笨豆腐,可是地道的土菜。
豆腐是家常菜,过去在乡下,吃法也简单,不外是猪肉焖豆腐,咸菜焖豆腐,或者是青椒炒干子。在我们乡下,过去逢喜事办宴席时有一道豆腐菜,是将豆腐切丁,加上肉丁、香菇丁,还有蔬菜丁一起烩炒,再加鲜汤最后勾芡,在我小时候吃过的豆腐中,这道菜应该是最好吃的了,不过现在不知什么原因,这道菜在宴席上却很少能看到了。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这儿的红白喜事宴席中最后一道菜都是白菜烧豆腐,我也问过一些乡村厨师,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了这道菜还能经久不衰?答曰:青菜豆腐保平安!办喜事图的就是平安吉祥。
豆腐也可以做得很高档,历代许多文人雅士也撰写过不少有关豆腐的文章。清代才子袁枚,是一位康乾盛世的美食家,在他那影响至今的《随园食单》里,记叙了一款“蒋侍郎豆腐”:“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 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提,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这样做出来的豆腐,不要说吃,看一下菜谱也是一种享受。
在淮阳菜中还有一道大名鼎鼎的豆腐——文思豆腐,据说这道菜是一位叫文思的和尚发明的,将豆腐切成细如头发般的丝,再配上火腿丝,笋丝,香菇丝及蔬菜丝等做成什锦豆腐羹,这道菜原料虽普通,但厨师的刀工却令人拍案叫绝,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因此,文思豆腐这道菜经常出现在国宴上,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骄傲。
相对袁枚的“蒋侍郎豆腐”,川菜中的“麻婆豆腐”就易于被人接受。麻婆豆腐,选料精细,讲究配搭,采用黄牛肉烹煮,食味口感达到嫩、滑、麻、香、辣,所以一举成名天下知。走遍大江南北,大小的饭馆皆可做出美味的麻婆豆腐。 如今,在超市中可以买到麻婆豆腐的调料包,在家中也可按图索骥捣鼓出麻婆豆腐来,虽说是山寨版,但总算能领略川菜的味道了。
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这是对人类巨大的贡献 。现在,随便走进哪个菜市场,首先就能看到那白白的豆腐,它价廉物美,是人们最爱吃、最常吃的食品。豆腐也漂洋过海,走向世界,“豆腐”(TOFU)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英语词汇,很多金发蓝眼睛的老外也对它情有独钟。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美味的豆腐,但还是觉得:任何地方的豆腐都比不上家乡的豆腐、儿时的豆腐。
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高平,安徽省六安市人,1966年生,乡村小学教师,文学爱好者,业余爱读书写作,有近百篇散文随笔在报刊及微刊上发表。
《三秦文学》第二届
“情满中秋●月满圆”征文启事
一、征文内容:
本期主题为“中秋”,内容可以写人、写事,亦可写景抒情。要求作品积极向上,思想性要强,忌文中无物,华而不实。
二、征文要求:
1、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平台首发),体裁不限,随稿须附作者100字以内简介,近照1张。
2、小说、散文以微文为主,篇长不超过3000字;诗歌20行以内;古诗词6首以上。每人只有一次参赛资格。
3、所有投稿作品,作者必须严格审核,包括文章格式、标点、错别字等,对内容空洞,抄袭和套用他人作品的,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而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
三、奖金设置:
平台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平台设最佳人气奖1名。
一等奖奖金600元,加名人字画一幅;二等奖奖金400元,加名人字画一幅;三等奖奖金200元;优秀奖奖金50元;最佳人气奖奖金:300元,加名人字画一幅。
所有奖励资金均由《三秦文学》平台基金提供。评奖结果于评选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公布。
四、比赛规则:
本次征文比赛分两轮进行,最终以评分高低设置奖项。
1、第一轮,阅读量超过800分、打赏超过20笔的有资格进入决赛环节。阅读量计算方法:一个阅读量1分,一个点赞0.5分,一个留言1.5分,一元打赏3分。按总得分高低取前20篇作品进入评分环节。
2、第二论:评分环节:评委评分,满分10分。
3、最终评分:第一轮得分占70%,评委占30%,其中平台评委评分占20%,优秀作者评分占5%,特邀嘉宾评分占5%。优秀作者及特邀嘉宾为匿名评分。
4、本次征文稿费不另行发放,所有赞赏金将全部注入《三秦文学》发展基金。
5、禁止刷票,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五、评委:
1、三秦文学平台评委
2、特邀评委:平台作者及特邀佳宾。
六、投稿邮箱: sanqinwenxue@163.com
主编微信:15705450195
七、投稿起止时间:
2018年7月24日~9月24日
评选起止时间:
2018年9月26日~10月6日
八、本次征文解释权归三秦文学平台。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主 编:岭南鱼(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毕廷娟 霍文宝 张云峰
王敬军 谢 雷 水云天
本期编辑:余 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