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书法中的“江湖味” || 作者 张文翰

张海书法中的“江湖味”
作者    ‖    张文翰

近年来,一些人把书法推向了神坛,总觉得一些书协主席,副主席之类字就写的好,给人精神上一种误觉,而且往往在地位上与常人造成一种矫揉的“反差”或者“官大字小的悬殊”。

但是最有价值的是让书法批评穿透真实的文本,洞察看清文本的真相。找准文本的伤痕和佳处,而不是绕着书法文本说“梦话”,不着边际地无限地夸大其词。如今甚至出现了一些“想象批评”,不分析文本,把最好的词,搬在批评话语中,还有种批评叫“拍马批评”,从头到尾尽套关于书法之美“客套话”,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艺术批评,你说那样的批评还有什么意义?怎么能让人心服口服呢?那种批评难以促进创作!

的确,书法批评是为了他人更好地健康创作,而是为了书法批评而批评。似乎,如今书法批评被书坛忽视,甚至置之不理,缺乏书法批评的真诚之心。

要是仔细观察张海书法,总是有一些“江湖体”,这与他的文化修养有关,其实张海书法在中书协主席卸任后,可见,他尽量脱离俗事,在书坛大展小展上出席讲话时间少了,练字的时间多了一些,反而在年迈之际想“变法”,可是传统功底比较差,或许眼高手低,倒是在他的书作里有那么一点变法的意思,还是没有变出法来,却弄出了一些近似“飞白”的枯笔,而且书法里缺乏静气,在比比枯笔中多了一些“浮躁之气”。

倘把张海地位“归零”,就以良心评论,张海书法真还不如一些中书协会员书法作品,的确,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高,那么玄乎!我们要在书法求真的过程中,以批评的眼光看一个人书法,张海的书法缺少高雅含蓄,虽然真草隶篆能写一点,但是张海“若隶若篆”的那种字体,勉强可以看过眼,总是给人一个总体印象是张海半辈子逃不出“篆隶之门”,要超越却超越不了,不在篆隶的艺术内涵上下功夫,却在篆隶的门面上搞点“飞白”之类,就像书法的“粉刷匠”一般,技倒是有那么一点,就是没有“道”,像他年到“八旬初度”,按理来说,书法多少有点境界了吧,可是翻阅他的书法作品集,真是读不出一点“原创”的内容,满篇皆是一些“抄古派”气息,的确没有多大的意思。他的书法虽然有了自家面目,但是一旦透过书法内容去见证“原创性海拔”,真是找不到“原创内容”的高度和深度。往往只有原创内容决定原创形式,然而开拓“原创境界”。张海在这方面功底真是不佳,书法满篇“录某某”,难道一个曾经响当当的书协主席,他的自作诗,真是毫无诗意,太于直白直造,虽然略懂点格律,写古体诗,并不见得懂格律,就能把诗写好,关键看能不能保持一颗诗心?不过他能保持像小孩子那样,还能每天坚持临池,说实话就已经不错了,毕竟书法是一门高难度的艺术,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书法正宗”的。但是张海书法在死守传统的基础上永远离不开“江湖”,倘是他今后不慎,说不定以后会走向“野体”。

但愿张海将来能锤炼出自然蕴藉的“人书俱老”之笔,这就看他晚年悟性了。

一定要明白,书法地位高不见得书法艺术就高;书法艺术高,不见得就有地位。人是人来艺是艺,如今两者不扯皮。

话说回来,张海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如今还能坚持,但是“无道”的坚持,走到最后未必就能胜利,弄不好就入了“书法的旁门”,除了俗还是俗。

这就看张海先生对书法的“思变”了,当然有时,“思变”不如“坚守”,但缺少思变的坚守,往往会导致书法“固守”。

当代书法批评,缺少的就是“真实性”,好多书法批评竟然变成了人云亦云,不伦不类的书法“褒奖词”,一定要明白,书法批评绝不是“骂人”,而且经不起批评的书法永远等于零。

甚至当代一些名家把张海所谓的“草隶”,说得天花乱坠。的确,当代需要有汉代赵壹的那种“书法批评精神”!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