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111)〖三秦文学首届“七夕●爱”征文〗王明珠:【夏收】(散文)
【作者简介】:王明珠,渭南市实验初中语文教师,喜欢阅读文字,感受文字带来的心灵震颤;喜欢游走山水,体验自然带来的心情愉悦;喜欢写点感悟,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美丽。
夏 收
文/图 王明珠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时间又进入了五月,又快到麦子成熟的日子,但是家家户户的五月已经没有了往年忙碌的景象。现代化收割机的介入,麦子的收获成了短暂的等待,农民们只需站在田间地头,用眼去捕捉田地里忙碌的收割机,然后看着它来到自家地头,转眼间黄澄澄的麦子就堆满了院落。黄昏时分还是金灿灿的麦浪,一夜之间就只剩下麦茬和一堆堆打碎的麦秸秆。我不禁感慨,时代在不断进步,现代孩子已经无法理解白居易笔下的“五月人倍忙”了。
小时候,父母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进入五月,父母便整天不停地忙着。父亲细数着麦子拉回来的日子,开始碾场,场地一般就选在离村近,麦子多,交通方便的自家地头,划出一块比较方正的土地,犁耙得平平整整,泼水渗场,碾压多遍之后,每天还要借着早晨的潮气,一遍又一遍的扫场,直到把场打扫得溜光溜光。
五月下旬,每天晨起,父母就戴上草帽,提上水壶,手里拿上一两个馍,再剥几盘蒜,一手吃馍一手拿镰刀,走向田间。早上潮气散后,一般是割麦子的最佳时间。初升的太阳热热的,还不是那么毒辣,父母一头钻进密不透风的麦浪里,每人占两步宽的麦子,父亲在前,母亲在后,随着镰刀的起落,一行行麦子倒在了他们脚下。待镰刀勾起脚下麦子,随着脚起,扭转身子,一堆堆麦子便整齐地躺在麦茬上。整个过程中,父母很少说话,不知疲惫地低着头,一直往前挥动着镰刀。直到割到了地头,他们才直起腰,看看远处,活动一下胳膊腿,拿过提来的水壶猛灌一气。此时,父亲便坐在地垄上,点燃一支烟,拿来镰刀和磨刀石,开始磨镰,这就是他的休息。母亲稍作休息,又开始挥起镰刀。
等到我上初中后,我也能割麦了。可我一碰那麦穗,浑身就痒得厉害,于是我便一通乱抓。只一日,我的两只胳膊便通红通红。实践中我总结出了经验,每次去割麦,我都会穿上长衣长裤,再热也忍着不脱。
中午,当炎热的太阳铺满大地时,父母又从地头走向打麦场。一般这个时候,总是我回家拿来洋叉,又和父母一起摊场。场摊好之后,这才回家。母亲做饭,我帮忙,父亲又点一支烟,开始磨镰刀。
饭后,我洗锅,父母和哥姐带上叉开始去翻场。这次翻场是最慢的,要把麦子细细打乱,用叉挑得松松散散,为的是通风快,干的快。翻完场,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此时我也带着镰刀到了场里,又和父母一起去割麦。农民们都知道,中午割麦是最省力的,麦秆干,镰刀轻轻拉过,只听“嗤啦啦”一响,一排麦子就倒在了脚下。但是中午的太阳太毒辣,满脸的汗水还不能随便用手抹,任凭汗滴滴答到地上。此时才真理解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首诗。
割上两个小时的麦子,又回到麦场,这次翻场,也叫圆场。要把麦子弄平整,四个角落挑成圆形,为麦子再晒一个小时候碾场方便。场圆好之后,便可以回家休息一会了。
父亲此时要跑到有车的家里,叫司机安排碾场的时间。知道大概的时间之后,父亲便到麦场的树荫下,边休息边等待拖拉机来碾场。
好不容易等来了拖拉机,一般技术熟练的司机会把车开得极快,拉着碌辏,在场上不停的转圈。转圈也是需要技巧的,通常都是先转大圈,把蓬松的麦秸秆浪平,整体压平之后,开始转小圈。这时就要看车技了。圈要转到位,每片麦子都要碾到,车速一定要快,碌辏要浪起来,麦子才能从麦穗里压出来。此时父亲总是拿着叉,不停地挑动车轮压不到的麦子,用力地把它撒到碌辏能碾压到的地方。碾压之后,司机也顾不上打招呼,就开着车去了下一家的麦场。我们全家一起,开始翻场。
下午饭吃过之后,不用叫司机,直接去场里,第二遍已经碾过了,下来的任务就是“起场”。父母用叉挑起碾得松松软软的麦秸,手上轻轻抖动叉把,麦粒刷刷地落在地上。看着简单,自己做起来往往是麦粒夹在麦秸秆中落不下来。父亲让我去拾麦秸,我却把麦粒裹在里面,父亲这时总会满脸笑容地说:“我家女子就不是当农民的料。”我那时只会傻笑着。
起场的过程比较复杂,等把混着麦糠和黄土的麦粒弄到一起,堆得跟小山一样,然后就只等风来了好“扬场”。父亲扬场的技术是村子里无人能比的,大部分时间还要帮邻人扬场,黄昏时分他就在扬场和等风中度过。有时晚上没有风,他就睡在场里,一是看麦,二是等有风了,随时起来扬场。夏忙的日子,也是父亲连轴转的日子。天气好的夜晚,麦秸干,父亲还要赶着碾一场麦子。父亲说这个季节是“龙口夺食”,没有休息时间,下雨天就是农民的礼拜天。
我和母亲在起场完了,和姐姐哥哥一起去拉麦子或者割麦。哥哥装车的技术是跟父亲学的,装车很稳。趁着月色在地里忙活着,凉爽的夜风吹来,听着虫鸣,感觉是那么美好,完全忘记了先前的疲惫。
等忙完一天之后,几乎快半夜了,也顾不得洗澡,简单地洗把脸,就倒在炕上,沉沉地睡去……
以后每天都是割麦、拉麦、碾场、扬场加上晾晒、入仓。这样的日子大约延续半个多月,地里的麦子才能收到家。父母又一边忙着种玉米,一边还要碾场,下来又是半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多的夏收,只有下雨的日子,才能在家里好好休息,但是只要麦子没有彻底入仓,下雨是要受到农民咒骂的。
记得当时我很羡慕邻居家,他们总是早早忙完场里的事。当我说我家是不是干活慢了时,父亲说:“人家一场碾三四亩麦呢,咱家最多两亩。”当时不理解父亲话中的含义,反而觉得人家很能干,后来知道了,这正是父亲的骄傲啊!
时隔二十多年的今天,在这夏收来临之际,想起曾经的苦累,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因为经历了辛苦的日子,现在工作中的苦累已经不算什么了;因为和父母一起劳动过,记起父亲,心里永远有话说。
不管时光怎样流逝,曾经的苦与乐,此刻似乎都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首届三秦文学“七夕·爱”原创文学大赛征文启事
一、征稿要求:
1、参赛作品体裁限制为散文、小说(含微型小说、小小说)、诗歌。参赛作品字数3000字内,其诗歌、诗词:100行以内、100字以上。
2、参赛作品自投稿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未被采用请另投他处。拒绝抄袭,文责自负,所投作品若出现版权纠纷,作者将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3、投稿必须先关注《三秦文学》微信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加微信时请注明:个人微信十姓名十作品题目。参赛稿件应在邮件主题上注明:征文字样+原创首发+作品名+作者,稿件以电子文档(即以Word文本格式),与作者简介(200字以内)、照片(像素720×400以内)一起以附件形式发至指定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欢迎自备插图(以附件形式与稿件一起发到指定邮箱)。
二、收稿及评奖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7月7日(农历)截止,2017年7月15日(农历)前评出奖项并颁奖,获奖名单将在“三秦文学”公众平台公布。
三、奖项设定及发放:此次征文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和优秀奖十名,获奖作者均获得获奖证书一份。一等奖奖金300元、二等奖奖金200元,三等奖奖金100元、优秀奖奖金60元。未得奖稿件若有稿费按公众号稿费发放原则发放稿费。
四、大赛规则及评委:
1、大赛规则:阅读量加打赏笔数加评委打分,高者胜出,阅读量占70%,评委打分占30%,一个阅读量一分,一笔打赏计10分。阅读量不满200的参赛作品不参与评奖。所有参赛作品,经评委筛选后按投稿时间择优刊发。
2、评委人员:白忠德、罗旭初、孙德科、朿宝荣、鱼儿姐姐、守望、郑海鹏、马兰兰。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顾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平台策划:李书忠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守望
编 委:马兰兰 康开瑜 慕樱
郑海鹏 吴亚妮 刘庆勇
王 慧 杨春玲 李华磊
杨洪民 任武德 王发茂
冯 晖
本期编辑:鱼 鸿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