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锦囊(帝王之术)

京城的靖王府外,当街的青石板上跪着一个一身素服,头上插着一支草签的女子。这女子年轻漂亮,相貌清秀脱俗,自然引得不少人围观。不过,这年头,像她这样因家破人亡,需卖身为奴的人也太多了,谁又帮得过来呢?大家议论一阵,也就只能叹叹气,摇摇头便散去了。

晌午时分,一顶八抬大轿停在了靖王府门口。轿帘掀开,一个气宇轩昂,一身戌装的将军走了下来,此人正是靖王李昊龙。他戎马出身,累积军功被封为靖王,是朝中重臣。李昊龙左右环视了一下,便往这边走了过来。

一直低头垂泪的女子感觉到将军在她的跟前停了下来,顿时眼睛一亮,她要等的人终于来了!

这女子其实便是最近在江湖上名声鹊起的江南女侠苗青英。苗青英本是将门之后,但父亲在一次率部抵御北方外敌的战斗中牺牲了,自此家道中落,而苗青英也就从此流落江湖。这几年来,苗青英凭着自己的一身好武功惩奸除恶,杀富济贫,渐渐赢得了“江南女侠'的威名。

苗青英这次假装卖身为奴,其实正是为了接近靖王李昊龙。数日前,苗青英得到一个消息,说手握兵权的李昊龙居然暗中和北方敌国勾结,而这几年之所以朝廷连战连败,也是由于他做了内奸的缘故。

类似的说法,苗青英早有所耳闻,但觉得这不过是江湖传闻而已。但一想到,如今朝廷内忧外患,已是风雨飘摇,要是事实真如传闻所说,后果可是不堪设想。所以,这次苗青英决定冒险接近李昊龙,探明他是否真的和敌国勾结。

如果事情属实,就将他除掉,也算为朝廷除去隐患;如果传闻只是谣言,则辅助李昊龙,忠君护国,报效朝廷。

李昊龙看了看苗青英,便转身对跟在身后的管家说道:“叫账房拿四十两银子给这个姑娘,让她回乡去吧。”说罢,转身就要回府。苗青英连忙“咚”的一声一个头叩了下去,泣道:“将军,小女子已经无家可归,请将军可怜可怜,就发发善心收留小女子吧!”

李昊龙听罢,思虑片刻,点了点头,对管家道:“让她去陪夫人吧。”便转身走进府去。

进得靖王府,苗青英便细心留意起李昊龙的一举一动。看得出来,李昊龙深得皇上的信任,每次遇到重大的事情,皇上都要找他进官商议。可在朝廷百官中,手握兵权的李昊龙却积怨甚多。

尤其是和大内总管张公公,更是势不两立。李昊龙多次上书建议禁止内宫干政,矛头直指权倾朝野的张公公。而张公公也数次以抗敌不力为由欲弹劾李昊龙。好在皇上对双方都互不偏让,这才使得这两个朝廷里文武两方的首领虽然剑拔弩张,却又都奈何不了对方。

监视李昊龙几个月后,苗青英一点都没有发现李昊龙有丝毫通敌的迹象。就在她打算放弃对靖王的刺杀时,这天,一个常年不在靖王府中的侍卫突然回来了。

李昊龙一见这个侍卫,显得非常高兴,立即和他进了书房。苗青英假装送茶,但只隐隐听到了“今天晚上就到....书房里等....”.几个字。看着李昊龙一脸的兴奋,苗青英意识到,今晚的靖王府一定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为了弄清李昊龙的真实面目,她决定今晚夜探书房。

用过晚饭,李昊龙早早进了书房,还吩咐众人,没有吩咐不准进去打搅。而苗青英则悄悄换上夜行衣,带上宝剑,摸到书房外,轻身跃上了房顶。揭开几个瓦片,苗青英看到李昊龙正焦急地在书房里踱来踱去,似乎在等着什么人。

果然,没过多久,书房门开了,白天那个侍卫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这是个胡须皆白的老翁。老翁一见李昊龙,叫了一声:“王爷!”便躬身叩了下去。

李昊龙连忙一把扶起,问道:“老伯所言可是事实?'

老翁答道:“老朽所言句句属实,那东西我已经保存多年了。”说罢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什么东西递给李昊龙道:“王爷请看!”

李昊龙接了过来,正要看。突然,书房的门“呼”的一声,被人撞开了,三个黑衣人闪了进来。李昊龙一惊,喝道:“什么人?”话音未落。黑衣人已经欺身上前,劈手便往李昊龙的手上抓来。

李昊龙闪身躲过,正要拔剑,两个黑衣人已经将他紧紧缠住。而另一边,侍卫和那个老翁早已经被另一个黑衣人刺死在了剑下。此时的李昊龙在三人的围攻下,左躲右闪,渐渐已感觉体力不支。

可三个黑衣人却似乎并不想取他性命,只是一味地想夺他手中之物,而李昊龙则拼死护住那个东西。眼看久夺不下,黑衣人的剑招越发凌厉,李吴龙身中两剑,却仍未松手。

苗青英一见不妙,赶紧飞身而下,挺剑往三个黑衣人攻去。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叫喊声,许多兵丁举着火把,从外院涌了进来。几个黑衣人见情况有变,连忙撒出一把暗器,回身奔出房门,跃上房顶,顷刻便不见了踪影。

苗青英回头望去,只见李昊龙身中数剑,已经气息奄奄。她赶紧跑过去,扶起李昊龙,还没来得及说话,李昊龙便用尽全身力气将一个东西往她手里一塞,断断续续地说道:“大内总......张公....锦囊....”话未说完,便咽了气。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一人大叫道:“你这丫头好没良心!王爷好心收留你,你竟悖逆杀主!”原来,兵丁们已经冲到了门口,而说话的人正是王府管家陈祥。苗青英一惊,低头看到自己一身的夜行衣,暗叫道:“糟糕!靖王突然被人刺杀了!

而自己竟然成了最大的嫌疑!”不容她细想,陈管家已带着众兵丁举剑逼了上来。苗青英将王爷给她的东西往怀里一擋,然后身形一晃,躲过剑锋,接着“刷刷”两剑,将跟前两个兵丁刺倒在地,再脚尖一点,纵身跃上房顶,飞奔而去。

一口气奔出了城后,苗青英见身后无人追赶,这才停下脚步,靠在一棵大树旁,喘起气来。休息了一会,她将藏在怀里的东西掏了出来,借着月光打量起来。原来这是个用金银丝线织就的锦囊,上面还镶嵌了精美异常的玉片。

这个玉锦剩究竟装着什么秘密呢?而靖王李昊龙死前给她说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苗青英解开了玉锦囊,可没想到里面竟然空无一物!

没等苗青英理出个头绪,第二天一早,靖王李昊龙被杀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而且画着苗青英画像的海捕文书也已经贴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而街头巷尾的老百姓则有喜有忧,有的说,苗青英杀了奸臣,是侠义之士;而有的却说,如今长城被毁,江山危在旦夕了......

冷静下来后,苗青英决定当务之急是去找大内总管张公公,不管李昊龙是忠是奸,如今全天下都把他的死记在了她苗青英的身上。而她猜想,张公公才是真正杀害李昊龙的人。

张公公的府邸很好找,当夜,苗青英便翻越城墙,避开守卫,来到了张公公府中。

此时的公公府一片黝黑,只有一个房间里还亮着微弱的灯光。苗青英轻轻跃到窗前,在窗纸上悄无声息地戳了一个洞,往里一看,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白面无须的人正对一个侍卫问道:“你确定李昊龙真的死了吗?”跪在地上的侍卫点点头道:“公公,千真万确。而且,我们还知道,杀他的人竟然是江湖中...”

话没有说完,被唤作公公的人便哈哈笑道:“这么说来,我们的计策还真的有效。那些江湖中人,竟然真的以为李昊龙是内奸,替我们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

苗青英这下终于明白了,原来杀靖王的真是张公公!想不到张公公竟然为了个人恩怨杀了朝廷重臣,苗青英一时怒火冲天,破门而入。

张公公被突然闯人的苗青英吓了跳,一声“来人!”话刚出口,苗青英已经剑峰一闪,将冲上前来的侍卫刺倒在地,随即跃到张公公跟前,将剑架在张公公的脖子上。

张公公似乎一下反应了过来,慢说道:“想必这位便是手刃奸贼李昊龙的苗女侠吧!苗青英柳眉一竖,骂道:“你这个祸害忠良的奸贼!如今外敌压境,可你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毁掉国家栋梁!看我不杀了你!

张公公冷冷-笑:“靖王当诛,死有余辜!'

苗青英怒道:“靖王根本就没有勾结外敌,他忠心为国,何罪之有?”一听这话,张公公将脖子上的剑轻轻拨开,哈哈笑道:“姑娘,李昊龙的确没有勾结敌国,可这并不说明他就忠心为国。你知道吗?想他死的人并不是我,而是皇上!”

苗青英大吃一惊,剑无力地垂了下来。她万万没想到,原来是皇上要杀靖王?这却是为何?

张公公见苗青英面色惨白,傲然说道:“我本是一个奴才,何苦参与到这血雨腥风的官场中?只是李吴龙拥兵自重,危及皇权。可皇上年幼,又奈何不了他。皇上这才让老奴协理朝政,牵制靖王。

这几月,北方贼寇大兵压境,李昊龙却按兵不动,他不是有所图谋,又是为何?早些年,强奴压主,废君自立的事情可不少啊!我在江湖中散布一些消息,让你们除掉他,替皇上除去心腹大患,我才是真正的忠臣!而你杀了李昊龙,自然也是功劳一件!

苗青英一听这话,身子一晃,差点栽倒在地,她怒道:“休要强词夺理!靖王本就是你所杀,为何还要嫁祸给江湖中人?我明明看到黑衣人穿的便,是你脚上这种官靴!”说着从怀里拿出那个锦囊,说道:“而且,我还有这个证据!”

张公公一见这玉锦囊,大吃一惊,叫道:“我的锦囊怎么在你手里?”说罢竟又从腰上摸出一个一模一样的玉锦囊:“不对,我的锦到还在身上,那你的是从哪里来的?”

一听说是靖王临终所交之物,张公公顿时面如死灰:“你说, 这是......这是靖王给你的?”边说,边抓过苗青英手里的锦囊,将它和自己的锦囊和在了一起。

只见两个锦囊几乎是一模一样,只是一个锦囊上的图案是手持礼盒的老人,而另一个则是手持荷花的老人,两个锦蒙放在一起,熠熠生辉,正是一幅“和合二仙”图。看着满脸泪水的张公公,苗青英意识到了什么。果然,张公公喃喃道:“难道....难道李昊龙竟然是我的兄弟?”

话音刚落,门突然被擅开了,一大群衣着铠甲的兵丁闯了进来,手里全都持着龙头弓箭,而这些人中,站在中间的竞然是靖王府的陈管家!陈管家此时身着绣蟒锦衣,手持圣旨,高声唱道:“圣旨到!

张公公闻声立即俯身在地,叩头道:“微臣接旨!”苗青英这才知道,原来这陈管家竟然是皇上安排在靖王身边的密探!

陈管家没有理会苗青英的诧异,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谕:大内总管张顺勾结江湖逆贼苗青英诛杀朝廷忠良,按律,当诛九族。”说罢,对苗青英和张公公道:“张贼,苗贼,谢恩吧!”

苗青英一愣,正要拔剑,飞箭便扑面而来。与此同时,她听到张公公声嘶力竭的叫道:“皇上,我是忠.....后面便没有了声音。

苗青英躺在地上,看到陈管家举着一把剑走了过来。他站在垂死的苗青英身边,叹道:“你知不知道?

是你杀了朝廷文武两个良臣啊!李昊龙一直在找他失散多年的兄弟,可最近才找回了这个以前丢失的信物一玉锦囊!他们两兄弟本来安内攘外各有作用,更妙的是,都忠心耿耿,又互相牵制,皇上自然不愿他们兄弟相认。

要知道,他们两兄弟要是一条心了,那皇上的觉还睡得安稳吗?皇上得到我的密报后,本想找人偷去那个玉锦囊了事,没想到你竟突然杀出,抢走锦囊,这才让皇上不得不痛下杀手....

苗青英终于什么都明白了,可她知道一切都晚了,真相永远没有人知道了,管家的剑已经往她的胸口刺了下来!#故事上头条##帝王心术#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92章)

    第192章 张李结怨 当李林甫在大慈恩寺精舍回忆和武玉娘的过往时,武玉娘带着满院的明媚春光,款款走了进来! 只见她身穿牙色朱锦滚边高腰长裙,手臂上挽着泥银披帛,高耸的福髻上簪了一根灵芝头鎏金双头钗,钗 ...

  • 【长篇连载】庆丰英烈传(一)

    庆丰英烈传 等一个人的猫 三 此时屋内只有三个人,所有服侍的宫女太监一个都没有出现.皇上在上首的位置坐着,手上的杯子轻轻地有规律地发出击打的声音.李大人则低着头弓着腰站在皇上的边上,一句话也没说. 李 ...

  • 铜井千年采金秘史--客保姆出宫

    这客保姆到了皇上大婚娶了张皇后还不走,而且没有走的迹象,更加过分的是还对皇上娶亲一事说三道四,对这位张皇后百般不满意. 这朝中大臣们不乐意了,特别是那一群长着一根筋的东林党人,更是和她叫上了真:你凭什 ...

  • 慈禧最宠爱的太监,每天入睡前都要召见,却是个货真价实的男人?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慈禧太后叶赫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60):唐朝军队,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吗?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60) 打胜仗不但皇上要保持谦虚谨慎,立了功的将士同样要戒骄戒躁.不然的话,祸事可能就跟着来了. 道理大家都懂,但这次可不是普通打个胜仗那么简单,而是消灭强大的东突厥. ...

  • 金殿指认林殊的人物心理分析

    夏江逃出了天牢,在誉王造反其间,他是有机会逃跑的,只是他自觉还有一张牌,可以重获皇上的信任,改变弱势. 从长苏中过火寒毒,推论麒麟才子就是林殊.论据一:梅岭有中火寒毒的条件(此一论只能得出对方是赤焰旧 ...

  • 无双 | 一场车祸背后的故事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两个人从恋爱走到婚姻,是很幸福的一段人生路.恋爱中会有最悸动的深深情愫,最浪漫的甜言蜜语,当一切回归到婚姻.家庭,就不再只有深情与软语,更多的是信任与宽 ...

  • UC头条:有一种价值连城的古玉 , 叫做 “帝王标准” !

    古玉的经典就在于它的永恒不变,凡我们今天所见的上古之玉,无论其打造的是通灵之玉还是帝王之玉,无疑都是当时古人精神与技艺的结晶. 这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几件来自于清宫旧藏的古玉,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 ...

  • 汉武帝的帝王之术:蜜糖加大棒

    卫绾,代国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也.主要特点:为人忠厚老实,低调处事.特长:臂力过人,驾车有术,甚至还可以驾车表演杂技.事实证明,人有特长都是能找到好工作的.当年刘恒在代地挂职锻炼时,卫绾凭借高超驾车 ...

  • 自古以来,只有道家文化才是“帝王之术”!

    自古以来,只有道家文化才是“帝王之术”!

  • 古玉界:近距离感受高古玉的帝王之气(一)

    海昏侯刘贺生于公元前92年, 是汉武帝的孙子, 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 乃是西汉第九位皇帝. 昌邑和海昏一样,也是封地的名字. 刘贺一生历经王.帝.侯三种身份, 但是只做了27天的皇帝就被废除. 既然做 ...

  • 古玉界:近距离感受高古玉的帝王之气(二)

    海昏侯刘贺生于公元前92年, 是汉武帝的孙子, 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 乃是西汉第九位皇帝. 昌邑和海昏一样,也是封地的名字. 刘贺一生历经王.帝.侯三种身份, 但是只做了27天的皇帝就被废除. 既然做 ...

  • 《商君书》:毁商弱民,帝王御术的终极指南!

    《商君书》:毁商弱民,帝王御术的终极指南!

  • 古玉界:近距离感受高古玉的帝王之气(三)

    海昏侯刘贺生于公元前92年, 是汉武帝的孙子, 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 乃是西汉第九位皇帝. 昌邑和海昏一样,也是封地的名字. 刘贺一生历经王.帝.侯三种身份, 但是只做了27天的皇帝就被废除. 既然做 ...

  • 三句话讲透帝王之术的精髓

    很多管理者,在职场之中尽管为人非常精明,做事也很干练,但常常在背后为同事所诟病,下属也通常"敬而远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领会领导艺术的奥妙,没有完全 ...

  • 《资治通鉴》:不只是帝王之术,还有为人处事的朴素智慧

    <资治通鉴>成书900余年,由北宋名臣司马光编撰,浓缩了东周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历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