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周龙岗:【背馍上学的日子】(随笔)
背馍上学的日子
文/ 周龙岗
记得作家冯积岐曾在《习惯故乡》中写道“记忆是验证的历史。记忆是对现实的补缀。”我细细思量,记忆就是一台美化器,过往的岁月中,一切不开心、痛苦等都会记忆中酿成快乐、开心的琼浆,漂染成美好的回忆,这大概就是人性本善吧。
命运不会厚待谁,悲喜也不会单为谁准备。我童年的时光,从县城到缺吃少穿的山区农村,虽然是在腌出泪水的苦菜坛子里泡着,但拾在记忆的盘子里,总是美好和欢乐的蜜饯,读书的时光自然也是如此,这也许就是生活的回甘。
记得到开始上学的那年,母亲跑了十几里山路到镇上,托在供销社上班的三姨,买了一块不要布票的布头。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每个人是按年定量供给布票的,供销社整卷的布是凭布票有价供应,但整卷买到最后不足一尺时,缝不了衣服,就不用布票减价处理了。减价处理也不是人人都能随便买到,是要供销社主任签批才行。
母亲回到家,把那块蓝咔叽布比划过来,比划过去,尽可能的要利用好每一寸布头。在母亲的精打细算中,不仅缝制了新书包,还用余布给我们兄妹三人套剪了鞋面子,遗憾的是书包背带是母亲用旧衣服剪成布条,再一针针缝出的,就那也让我兴奋到了极点。虽然还有几天才开学,我背上空空的新书包开心的满院跑圈,舍不得放下,直到晚上背着新书包合衣睡去。
山里清贫的生活,冬天显得格外冷。正月十五刚过,父母亲手糊的大公鸡灯笼还挂在土窑里,就开学了。我满七岁才上学,也许营养不济,我个子不高,背上书包总在屁股上搭拉,跑不动。那时,早上去学校时,天上还有星星,山路崎岖,时常有狼出没,每天去学校总要带着家里养的狗,我时常把书包背带挽成环,套在狗脖子上去学校。
一晃儿,五年的小学时光飞逝而去。迎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下乡居民开始返城了。在农村时,母亲在生产队挣工分分口粮,这要回城,没住房,买口粮全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工资。只能搬到父亲工作的厂子附近农村,免费借住到部队废弃的营部窑洞。
那年,本该读初中了,却遇上教育体制改革,全日制学校统一由春季班改秋季班,无奈,小学五年级读了三个学期。文革的结束,秦腔也从牛鬼蛇神中解放出来了,小学与村里的舞台一墙之隔。每天坐在教室里,开心了听课,不开心了跟着隔壁村剧团学秦腔。舒心的日子像兔子一样跑得快,每天上学路过的杏树,飘落在头上的杏花才散尽,黄中泛红的杏子已挂满了枝头,一个学期转瞬就结束了。
小学终于毕业了,学制改革像季节变换一样如期而至,各村初中全撤,一个乡只有一个中学,这意味着我要到六个多公里外的公社中学就读,既兴奋又纠结。兴奋的是考上了初中,纠结的是寄宿和上灶都要交钱,家里的经济状况显然不容许,只能不分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早上伴着月亮星星到校,晚上迎着夕阳回家。
初中的课本多了,家庭作业自然多了,32开的本子一下变成了一厚摞16开的大本子,还要背上当天的口粮,母亲缝制的书包明显太小了,且已补丁摞补丁,背带也更换加长了几次。父亲翻箱倒柜,拿出了一个崭新的军绿色挎包,大概父亲一直舍不得用,珍藏了不知多少年了。我看着挎包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鲜红的七个大字,喜欢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有些事像冥冥之中已注定,我的中学时代,踩着学制改革的鼓点,如扭着秧歌上台阶。终于熬到了上初一,学制由两年变成了三年,每天六个多公里的路程要多丈量一年。
我们所住的村子,迷信活动盛行,整天不是东家伐神抓毛鬼神,就是西家安土送瘟神,时常会看到跳大神做道场,盆盆罐罐碎片乱堆,纸灰乱飞,焚香的气味终日弥漫不散。晚上一个人走在村子,每每吓得我心惊肉跳,惊悚的魂飞魄散。我们家所住的营部窑洞,距离村子还有一条大沟,我上学要顺着沟,沿着水渠,独自一人,穿过近一公里无人的山坡土路,才能到大路上与村里其他孩子同行。这一公里路旁的台地里,是大片的墓地,还埋有听到名字就胆寒的阴阳先生、法师等,大白天都路长人稀,有种生煞感。
记得有一年冬天,家里的闹钟坏了,半夜醒来,窗外天色已麻亮,我以为上学晚了,一轱辘爬下床,背上书包就往学校跑。我一边高一脚低一脚往大路上跑,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大声唱着秦腔,给自己壮着胆。到了大路上,我大喊,前后不见一个人回应,我先以为迟到了,往前走着,到一个山嘴处,总觉不对劲,站着细听,万籁寂静。远处的村子没有一点光亮,一阵寒风吹来,路边的玉米地里发出沙沙的声响,顿时毛骨悚然。我生怕唱歌惊动了睡梦中的鬼怪,更不敢大喊,一个人发疯般狂跑,跑到曾经早上路过时,亲眼看到吊死人的柿子树附近,我似乎感到头皮发麻,头发一根根直立起来了,三魂七魄已不附体,分明感觉到腿不听使唤,我用尽全部力量,长长的大声吼着“啊——”,飞奔而过。
跑到下一个村子,路边有一间磨面房,破损的门缝里漏出几道亮光。我跑到门边,用力敲了几下,磨面机的轰鸣声淹没了我的敲门声。在门缝射出的光线下,周围突然变得黑压压地,胆怯、恐惧一下袭来更放大,我猛一下推开了磨面房门,闯了进去。正在磨面的大叔,被我半夜三更的突然撞入,着实吓了一跳。他看清后大声喊“这怂娃,吓死人了!”大叔问明了我唐突的原委,他说“才后半夜两点,你这怂娃胆大很,野物冬里没吃的乱毬跑,前几天,铺子村几家人的猪就被狼叼走了。”大叔让我坐在这,等天明了再走。我背对门靠柱子坐下,把书包抱在怀里,这才发现跑丢了两个馍。磨面房昏暗的灯光里,大叔忙碌的身影,慢慢步入我的梦想。一觉醒来已大天亮,收获了我三年初中唯一一次迟到。
三年初中生活,虽然是读书生涯最艰难的时期,但比在农村时玉米面粑子都缺少的日子好多了,居民户毕竟每月有27斤供应粮,虽然较黑,但有保证,且70%是细粮(小麦粉)。初一刚开始每天早上书包里背三个黑面馒头,早上起来要赶路,早读时偷着吃一个馒头,中午饭吃两个馒头。学校有学生灶,那是要交灶费的。交不起灶费的学生,学校每顿烧一大铁锅开水,开饭时,用自带的搪瓷缸子,舀一缸子开水,几个同学站在教室窗台外,边啃馒头边聊天,顺带吸溜一小口开水润下嗓子。如果去的晚了,就剩搂大铁锅底的稠糊汤水,简直像牛奶,只能等白色水垢沉淀了才能喝。
到了初二,身体开始发育,每天的馒头,从最初的三个增加到六个。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军绿书包刚够装馒头,书包变成了纯粹的馍袋子,每天只能手里再提一个书袋子,将家庭作业和晚上需用的书籍提上,其余就留在教室。偶尔,母亲也会准备一些就摸的凉菜,绝大多数时候是自家腌制的酸菜或咸菜,用一个小瓶子装上,吃午饭时就着馍吃几口,那一周一小瓶的咸菜,那是一天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
逝去的读书岁月已远去,重温的童年依然暖心,那背过的旧书包,虽然只留下残存的记忆,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但曾经装在书包里的岁月,已固化在我的骨骼,溶在我的血脉和灵魂。背馍上学的日子,永远伴我行走在生命里。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周龙岗 宝鸡市作协会员、凤翔县作协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者。随笔、诗歌在《长安税苑》《作家导刊》《情感文学期刊》《文化艺术报(周刊)》《陕西农村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宝鸡日报》《雍州文学》《大西北诗人》及《甘肃文艺网》《中国诗歌网》等三十余纸媒网媒散见。
三 秦 文 学 投 稿 须 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王如萍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吴亚妮 唐桂英 谢 雷
水云天 余 晨 米兰花
心 语 毕廷娟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秋日私语 谭文群 高录祥
长青山人 刘军英
超过160万人正在关注
赶快来关注吧,这里有散文、小说、诗歌、诗词、随笔等精选作品,还在等什么?快来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