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探秘汾阴洞古庙 感知“三教文化”合流的历史遗迹

3月26日,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小编走进了一处神秘的古代庙宇——汾阴洞,开启了一次古代文化探秘之旅。

汾阴洞古庙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西南25公里的北赵村。该庙宇以洞为主,各佛殿均为窑洞前出插廊瓦房土木结构。整座庙宇由正殿院、药王殿、水陆殿、东南院、亭台楼、月弓桥组成,因其洞地处在九原山之北、汾河之西而称汾阳岭,故称汾阴洞。据说,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真迹“龟蛇碑”就在这汾阴洞古庙中被发现。

汾阴洞既名为洞,自来道家多占洞炼丹而又祭祀道教之真武大帝,更有批判儒家“忠孝”学说的石刻遗址,尤有道家信奉的“八仙”石碑,但同时又存在首事人主持僧普兴,是佛教存在的形象,故汾阴洞可说是中国儒、释(佛)、道三教文化合流的缩影。

据汾阴洞内碑文记载,该古庙重修于明代崇祯元年(1628)之后,又于清乾隆、嘉庆年间重修。但“汾阴洞”古建筑殿宇始建于何时,何人经营,尚未发现确切记载。

那汾阴洞为何建于古晋国都城故绛畿内之地,在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典故:当时掌管晋国司法大权的司寇屠岸贾为达到篡位夺权、陷害忠良的阴谋,诬陷忠臣赵盾之后赵氏家族,这就是历史上的“下宫事变”。赵氏家族被诛灭后,其它赵族的人,为躲避诛连纷纷逃到荒山野林,有的隐姓埋名潜居乡里野僻处,有的为了躲避追捕便寻觅深山古洞隐藏起来,由此推断,汾阴洞很可能是当时赵氏家族逃避杀戮的隐藏地。大约到明朝万历(1573—1620)时期又再次重新修建了玄武庙,清朝又历次修葺了山门、下殿、上殿等古建筑。故此,推断此洞最早应该建于春秋时期,为赵姓村落后裔居民所建,相沿于今,已有2000余年。

汾阴洞古庙既有寺院之纯朴,又具神庙之辉煌,是一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建胜地。

李现俊 手机摄影(部分文字选自邱文选、孟文慧的《汾阴洞源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