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往事】那时我们正年轻/梁永胜

文/梁永胜

那时我们正年轻
——服装往事(五)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嘹亮的歌声,激励着上世纪八十现代的年轻人。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宝应服装总厂有团员一百多名,还有近百名青年,1978年团支部改选成立了团总支,一批新进厂的新学员进入了团总支,增添了无限活力,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各项工作走在手工业局团委的前列。
跃进八十年代后,国门渐开,让闭塞多年的国人大开眼界。各种新潮冲击社会,禁锢多年的电影、歌曲解禁了,港澳台明星成为大陆年轻人的偶像,牛仔裤、喇叭裤,奇装异服,百花争艳。卷发烫成为时尚,人们冲破多年的禁锢,迸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平时开开会,收收团费,再看几场电影已不能满足团员的要求,更不能吸引青年入团。团总支多次开会,研究方案,最后焦点还是落在资金,搞任何活动都需要经费,而共青团无经费来源,返还的团费刚好够看两场电影。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家终于找到了生财之路。八十年代还是票证时代,布票是按人定量。服装厂的下脚料布角成为抢手货,没有一定的关系,是批不到二斤布角的条子。如果我们从厂里购布角,再利用厂里的机器,拼成床单,肯定有市场。
我们的想法得到了厂革会郭夕成主任的认可。一场自筹资金的活动悄悄展开。布角称重后从裁剪间借出,裁剪间团支部的团员早暗中准备好了爽手的布角,再发给各个支部,然后利用下班时间和休假日,组织团员拼床单。拼好后再称重统一送到保管室专人保管。
几百床床单拼好,要变成钱还得靠自己。节假日我们组织团员打着团旗,走上街头,分组摆摊。那时做生意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大家面带涩色,开始都低着头,但一想到是为共青团活动筹集资金的,也顾不了那么多,大声吆喝,想不到两元一床的床单成为抢手货,人头攒动,连带去的外转内衬衫也卖了个精光。第一次旗开得胜,除去本钱,还赚了几百元,大家高兴的忘记了一天的疲惫。
乘胜追击,又搞了几次,腰包终于鼓了起来,办事底气也足了。请舞蹈老师进厂教交际舞;组织兄弟厂团员来开联谊会;为大龄青年牵线搭桥;组织全体团员青年参加大众电影“百花奖”竞猜;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发明。每次奖品价值虽然不高,但极大的调动了团员青年的积极性,青年要入团的多了,老团员不想退团,平常开会要人催,现在连名也不要点,团的工作开展的风生水起,团员青年成为生产中的主力军。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可是大多数团员连宝应城也没有出过。带团员出去春游,这个想法在团总支得到共识,目标省会南京。
消息一出,在全厂炸开了锅。杂语四起,现在小年轻不得了,想干啥就干啥。好心的师傅也劝我们,不要玩大发了。(宝应方言,过火了。)是呀,也是好心,百十号人出去玩,吃住行一大推的事,风险太大了。我们专题向厂党支部汇报,拿出预案:人员分工,资金来源,吃住行细节,得到了时任支部书记郑莱容的认可和支持,更增添了大家的信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天前专程去南京联系食宿,要安排百十人的住宿,在当时真不容易,住宿要介绍信,由旅馆登记处统一安排。巧在南京江苏饭店有一宝应老乡,也是厂里的堡垒户,听说是团员活动,保证帮忙,江苏饭店住不下,再到对面太平路省级机关招待所,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下。
从宝应汽车站租了三辆大客车,利用厂休和原材料脱节期,带领全体团员踏上了去宁的路程。一路上欢歌笑语,虽然车开的慢,但心早飞到南京,下午三时,当车过南京长江大桥,大家站起先睹为快,大开眼界,这是我们国家独立自主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大桥。
住宿分为两处,一处在江苏饭店,一处在太平路招待所,还有部分男同志住会议室大通铺。只要有地方住就行了。吃饭统一在招待所食堂,十人一桌,八菜一汤,每人预支粮票四斤(钱可以筹,粮票无门)。
中山陵,拾阶而上,瞻仰民国开国元勋;雨花台,凭吊革命先烈;夫子庙,领略了六朝古都风韵;玄武湖、梅园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新街口人流如织,中山路车水马龙。为了确保不走散,一个支部为一组,每个总支委员负责一个支部,有点像保甲制。大家忘记了疲劳,一个劲的奔呀,玩呀,疯呀……
三天时间一眨眼过去了,临走放了两个小时购物,大家又成为采购员,大包小包把车子塞得满满的。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开车时少了两名团员。那时也没有手机,又派人分别找,最终在新街口百货商店找到,原来看中一条连衣裙,犹豫不决,把时间耽误了,好在有惊无险。
车子缓缓开动,大家念念不舍离开了省城。车上又成了货展中心,我们是无心观赏,几天没睡过一个好觉,正好小息一下。晚餐就在江都陈行,每人餐资两元,自由组合,一下子把陈行小吃一条街热闹起来。次日凌晨一点钟到宝应,结束了本次旅行,至此才松了一口气。
组织团员旅游在手工业系统开了一个先河。勤工兴团活动得到了团县委的肯定和推广,走出了八十年代共青团工作的新路子。
花甲之年忆当年,我们青春无悔。
主编会客厅
【公告】来吧,运河儿女!
(点击链接进入浏览)

请加“主编”微信

(0)

相关推荐

  • 吴元龙:团徽熠熠

    团 徽 熠 熠 1974年下垄钨矿高中部团员合影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 ...

  • 陈祖生|平湖往事

    平湖往事 陈祖生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以前,每每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想起家乡连绵不绝的山脉和满山遍野的山花野草.而现在的我又站在了这双髻山的山脊上,张开双臂,迎风感受这春 ...

  • 【服装往事】初上扬州/梁永胜

    文/梁永胜 初上扬州 --服装往事(六) 宝应服装厂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未就开始生产外贸服装,一是外加工,其它外贸生产厂为赶交货期,帮其突击一下,落个加工费.二是匀些加工订单,从有外贸门路的工厂拿一些数量 ...

  • 【服装往事】上海之行/梁永胜

    文/梁永胜 上海之行 --服装往事(九) 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也是东亚第一大都市.上世纪八十年代轻工产品更是风靡全国,上海牌手表.上海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等等枚不胜举.人们以拥有上海产品为荣 ...

  • 【服装往事】变色墙/梁永胜

    文/梁永胜 变色墙 --服装往事(七) 变色龙,学名避役."役"在我国文字中的意思是"需要出力的事",而避役的意思就是说,可以不出力就能吃到食物.它是一种爬行动 ...

  • 【服装往事】那年,我想做中国的范思哲和皮尔·卡丹/梁永胜

    文/梁永胜 我的"裁剪大师"梦 --服装往事(八) 人类进化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对于服装起源众说纷纭,有羞耻说.武装说.迷信说.气候说.装饰说--等等.而个人认为气候说比较确切,人要 ...

  • 【服装往事】大西北万里行之兰州/梁永胜

    文/梁永胜 大西北万里行之兰州 --服装往事(十) 服装厂工人确实辛苦,起早摸黑,没假没节,常年加班,工作制度也严,迟到早退要扣出勤奖,专门设了个看门官,没有车间主任划条中途出不了厂门.但工资收入较高 ...

  • 【服装往事】大西北万里行之新疆/梁永胜

    文/梁永胜 大西北万里行之新疆 --服装往事(十一) 西去的列车缓缓开动,我国地理走势是西高东低,火车从乌鞘岭开始一路爬坡,两台蒸汽火车头,一台在前面拉,一台在后面推,沿祁连山脉慢慢爬行.远处祁连山上 ...

  • 【服装往事】大西北万里行之河西走廊/梁永胜

    大西北万里行之河西走廊 --服装往事(十二) 晚上8:45乘172次火车依依不舍离开了新疆哈密,火车空座位多,刚好在座椅子上躺了一觉,早晨8:50到达了玉门市,进入甘肃省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 ...

  • 【服装往事】大西北万里行之青海/梁永胜

    大西北万里行之青海 --服装往事(十三)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湛蓝的青海湖.千年的藏传佛教,披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蓝天.白云,令人向往. 兰州是交通枢纽,乘上火车, ...

  • 【服装往事】初生牛犊/梁永胜

    文/梁永胜 初生牛犊 --服装往事(四) 护犊是动物的本能.佘师傅回扬州了,老主任又回裁剪间官复原位,好多人为我捏把汗,外传老主任是佘师傅挤走的,打进冷官近两年.在这个车间我与佘师傅最近,现在师傅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