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梁乙逋受羞辱于会州城下,进城不得,扎营无帐,只好带了十数亲随,朝灵州方向驰去。十月旱海,飞雪似沙,梁乙逋一行奔至天都山下,饥饿难熬,找一山洞暂歇。从人捡柴引火,杀马吃肉,继续赶路。这一日暮投村寨,见有一部族驻扎,约三百帐。高阜处置两草人,戴白毡帽,着紫衣,装成夏国贵人模样,部众往来驰骋,乱箭射之,瞋目大呼梁乙埋、梁大王!夏人每打败仗,乃以敌人作草人,射之曰“捉鬼招魂”,今为何不射宋人而射国相?梁乙逋不敢做声,暗使人探问。原来是葫芦河败军散部,以为兵祸皆梁氏囚国主引起,故而恨之如敌。军心如此,委实可怕, 梁乙逋不敢停留,连夜赶行百余里,投一寺院就食。僧人听说“小梁王”到来,竟以地黄叶、沙葱、野韭、白蒿为食,大喇嘛告罪道:“兵祸天灾,无米待客,贵人担待则个。”梁乙逋饥不择食,胡乱塞满肚子,倒头便睡,未及两个时辰,即被噩梦惊醒了。当梁乙逋颠沛到京,兴庆府龙庭,梁太后正在召集酋长会议。自从五月间梁乙埋所派谍者还报:大宋枢密副使王韶酒色无度,宋神宗无意用兵。西夏宫廷内斗不已,农牧蕃民忙于收获,举国上下疏于武备。俟宋朝五路大军突入境内,梁乙埋才慌了手脚,连夜点集十几万军马,由都罗马尾和长兄 “梁大王”率领,仓促应战,两月间失陷西市城、古兰州、米脂寨、石州、 夏州、银州、宥州、磨脐隘、清远军,伤亡人马十余万,迄西平王百年来未有此惨败。太后临朝,母舅执国,龙庭会议自辰时议至近午仍无结果。西夏自元昊仿宋官制设中书令、宰相、枢密使、尚书等官职,皆是虚衔,其实军国大事,皆由强宗大族首领做主。部落一户为帐,小族数百帐,大族千余帐,人多、帐多、兵多则势大。其防御使、指挥使、州刺史,也都是部族首领,大族知州,小族知寨。此时,皇宗贵族鬼名浪遇要秉常复位,大首领都罗马尾要迁都定州,“梁大王”要发倾国之兵决一死战。三家争持不下,太后道:“秉常乃我亲生,复位迟早间事。皇叔当知先王之言,'宋朝欺软怕硬,不可退让。’而秉常却欲割地乞盟,故而给以教训。”“皇叔”乃是对鬼名浪遇的尊称。梁大王生性粗野,从旁瞋目大叫道:“大敌当前,不敢出征而吵'家务’,孬种!”“尔是勇士?还我磨脐隘来!丢失要津,使兴灵暴露,当治尔罪。”皇叔虎视眈眈,大声呵斥。梁大王一跳八丈,发起癫狂来。都罗马尾拦住道:“太后面前不可失礼。仗要打,家务也要吵。请太后和皇叔到定州暂避,我和'大王’保兴灵。”梁乙埋看得真切,此时放出秉常,将被灭门;迁都定州,都罗马尾心怀叵测;别无选择,只有冒死一战。乃拔出腰刀,在案上一拍道:“兵临城下,应一体对敌,太后亲征,与宋军决战灵州城下,违命者斩。”一言未尽,梁乙逋如乞丐般踉跄进殿,伏地大哭,且哭且诉道:“宋军不足惧,可惧怕者民心耳。十州寨不战而降,儿臣亲眼得见。”说罢,膝行而前,给太后和梁乙埋叩头不迭,“恳请太后放了国主,儿臣愿效死夺回银夏诸州。”梁氏子弟成群,梁太后最爱梁乙逋。逋十二岁入“蕃学”,骑马射箭使刀之外,学蕃文、汉字。今方十八岁,能文能武,一员虎将。太后听他言词恳切,命人扶至下面调理,回首对鬼名浪遇道:“皇叔请看,连孩子都站在你一边去了,我还说什么?从木寨放出秉常,我娘儿俩去贺兰行宫住着,打仗的事,你做主吧。” 太后几句暖心话,使皇叔老泪横流,双手抱拳向上说道:“请国相做主。” 梁乙埋、都罗马尾及与会众酋长齐声说道:“请皇叔做主。” 鬼名浪遇,衣白毡,戴白冠红果顶,冠顶后垂红带,银须飘洒,如天神一般立于龙庭,环顾众人道:“宋军利在速战,我等应避其军锋,纵其深入,聚劲兵于灵兴,使轻骑抄绝其粮秣,彼大军无食,不战自困,然后围而 歼之。银夏诸州,彼不能守也。”于是议定:牛羊老少人口,移至贺兰山麓;点集人马十五万,以十万保灵州和兴庆府,三万防契丹,二万打粮秣;太后和梁乙埋守国都兴庆府,鬼名浪遇守灵州,都罗马尾防契丹,梁大王打粮秣。在宋朝五路大军重压下, 西夏诸族部落停止内斗一致对外了。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