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刊论文的高考地理试题设计研究03 ——以湿地景观变化为例

高中地理教科书是这样描述湿地的:

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碳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然而研究表明,湿地却是近代史上遭受人类活动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特别是其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已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湿地景观的变化是区域人地协调发展的反映。历年来,有不少高考地理试题是以区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为背景素材而设计的。本文以此为例,分析该类试题设计的特点,以期为高考地理复习备考提供参考。


【例1】(2015广东文综,41(2)(3))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下图)。

(1)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         ;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       。

(2)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

答案

(1)湖泊  台田鱼塘

(2)①开挖鱼塘;②围垦造田;③建设用地占用;

试题素材来源范强,杜婷,杨俊,等.1982-2012年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J].资源科学,2014,36(4):865-873.

【试题设计分析】

图像利用方式:该组试题出现在广东高考自主命题的最后年份(2015年),堪称2010~2015年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的经典之作。和流域土地利用类的试题一样,该组试题利用论文中表格4的数据,选取研究初期(1982年)和研究末期(2012年)南四湖各类景观类型的面积数据(下图红色部分),绘制成柱状统计图。表格如下:

试题内容

第(1)题的填空设计,2007年以来广东自主命题的基本特点,可谓“广东特色”。第一个填空,直接读图即可完成,第二个填空,需要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这也是湿地景观变化的分析思路。

第(2)题,难度虽然不大,但却土地利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土地利用的相互转化。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某类景观(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更容易把握区域人地关系的特点。

此外,该组试题的出现,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进程有关。2013年底,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2014年底,中线工程一期正式通水运行。作为国家建设的热点,而该论文发表于2014年上半年,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天然地表水资源,南四湖湿地有着吸收有害重金属,降解有机物污染等植物群落净化功能,是南四湖水质改善的“重大功臣”,对于山东省区域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南四湖是我国南水北调重要的枢纽之地,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因此而进入命题都的视线就顺理成章了。并且,这样的热点还是会持续几年,比方说2015年和2016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都有与南水北调有关的内容。2016年江苏地理试题就以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的影响为背景,设计了两道选择题。

同时,通过阅读高考地理试题的文本,似乎可以认为,2015年高考湿地景观的变化是一个重点。2015安徽文综卷地理部分考查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以及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再者,以下试题的设计形式如上述例题极为相似(本人能力有限,暂时没有查到该试题中数据的出处,若能告知,不胜感激):

例2(2015福建文综,40C)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对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是研究认识湿地功能与机理变化的基本前提, 并可以为研究湿地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开展湿地研究、保护及其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的湿地景观格局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引发湿地景观破碎化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方面。

【例3】(2011全国文综新课标卷,44)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出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材料,分析该地在不同时期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0分)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3分)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3分)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4分)

(每答1项得1分,答出4项或以上即可得4分)

试题素材来源那晓东,张树清,于欢,等.三江平原典型淡水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三江自然保护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4):69-74.

【试题设计分析】

表格利用方式:这是全国卷中环境保护类的选做题。该道试题利用论文中表格2的数据,选取三个年份三江保护区沼泽湿地景观动态的部分数据,只选择斑块数目(块)、斑块总面积(hm2)、景观比率(%)三项要素。论文中的表格如下:

试题内容

该道试题首先要求考生阅读表格的数据,分析该地在不同时期湿地变化的特点,然后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一问难度较小,湿地面积的变化可以直接从表格中读取,但斑块数目(块)的含义却不是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试题设计时应该在题干中加以说明,否则,试题的难度过大。斑块数目(块)是湿地景观破碎化的反映,如下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