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士系列」之魏晋篇:任尔妖狐老怪腾,忠义双全有云长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社会又陷入了长久的动乱之中。在此之际,“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流民的增加,民不聊生的境况,让各大州郡大姓和世家豪强纷纷揭竿而起,或为自保私植家兵,广收门客;或为政治上有所作为,赈济贫民,收买人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侠士之风重新活跃起来,并随着趋势走向不同的阶层。
曹操剧照
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基本都有侠士之风,比如,曹操和袁绍年轻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典韦“形貌魁梧,有志节任侠',刘备“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关羽和张飞“万人之敌”,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凌统“轻侠有胆气”等等。
刘备剧照
侠风的盛行,让这时期的侠士有了新的变化。这一点,三国时期的曹植就看得很明白。他在《七启》中描述:“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果毅轻断,虎步谷风。威慑万乘,华夏称雄。此乃游侠之徒。”他的总结可谓一语中的,颇见真章。当然,实际是更加多元化,侠士中的一部分人,以功利之心升入上层,比如曹操,典韦,刘备等人,一部分依旧在民间或行侠仗义,或啸聚山林。
由于三国任侠之人众多,大家基本都熟知。这一次就分享《魏略》中的四大勇侠(孙宾硕、祝公道、杨阿若、鲍出)和义薄云天的关羽。
01.祝公道:以一己之力,拯救魏晋八君子之一
贾逵画像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辈出,而曹魏能够笑到最后,最大的利器就是手握众多谋臣猛将。这其中,位列魏晋八君子(八君子:贾诩筹谋策算、贾逵忠诚勇敢、张既民政才能、程昱智勇双全、顾雍缜密持重、王浑风度气量、刘惔看人能力、庾翼的志向规略)之一的贾逵为曹魏集团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贾逵之所以能够善终,并利用自己的军政才干显明于后世,是跟一个人的侠义之举分不开的。这个人,就是祝公道。
祝公道,河南人。他的事迹不见正史,只存在于《三国志》的批注《魏略》中。故事的起因是袁尚和曹操的内斗。当时,袁尚封郭援为河东太守,与并州刺史高干,南匈奴单于一起联合牵制曹操的军队。郭援攻打河东,攻克所过城池,唯独绛邑因为贾逵这个县长的坚守,未能拿下。
于是,他联合南单于急攻,绛邑父老为避免城破后被屠杀,表示愿意开城投降,但约定,不能杀害县长贾逵。郭援早闻贾逵盛名,慕其才而想收用他,于是派兵将他抓来。
谁想贾逵是一个铮铮汉子,不愿投降,并大骂“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郭援本想杀了他,考虑到社会影响,就把他囚禁在壶关的土窖里。贾逵志向远大,怎肯就此伏诛,得知自己将要被砍头,和看守的人感叹:“此间无健儿邪,而当使义士死此中乎?”
古战场剧照
这句震人心魄的话语,很快就传遍了看守的所有人员。其中,侠义心肠的看守人员祝公道听闻后,佩服他的操行和志气,于半夜盗走钥匙,偷偷带他逃离土窖,并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
后来,祝公道在多次的其他扶危救困的非法行动中,终于被官府发现,并将其绳之于法。贾逵得知后,虽多方营救,还是无法救出,只好在祝公道死后,为其服丧改容。祝公道和贾逵,素不相识,却倾心相助,如此侠肝义胆,让人敬佩。
曹操剧照
在经历土窖的生死劫难后,贾逵基本都能够用智谋自保。所以曹操在委以重任时,称赞他:“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
02.孙宾硕:一次买胡饼成就的生死之交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话语中说的的桓,灵就是汉桓帝和汉灵帝。
此时的朝廷是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翼掌权。汉桓帝为了夺权,利用宦官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等人的势力,一举铲除了外戚干政,却迎来了宦官专权的时代。宦官掌权后,党同伐异,到处安插自己的同族,引起诸多士大夫的不满。
汉桓帝剧照
当时,宦官之一的唐衡之弟担任京兆虎牙都尉。由于刚刚当上朝廷命官,不懂规矩,对上司京兆尹(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非常不尊敬。他进入京兆府上时不通报,直接面见京兆尹,表示自己现在是虎牙都尉了。京兆尹当然不敢怠慢,安排酒食款待。但是,这样的行为激起了手下功曹(主管考察记录业绩)赵息的不满和愤怒,觉得一个没有德行,只是因为亲戚提拔的人,不值得好好招待,于是安排的都是蔬菜招待。等到唐衡弟正式上任时,安排属下感谢京兆尹时,赵息又让等到很晚才给回信。这傲慢的态度,自然让初次掌权的唐衡弟不满。
古代将领剧照
于是,唐衡弟写信给哥哥,要求自己取而代之,担任京兆尹。唐衡一番骚操作下,半个月的时间,就为其拿到了这个职位。唐衡第这下有了实权,就下令诛杀赵息及其同族之人。赵息也知道自己得罪人了,赶紧逃走了。
不过,赵息的叔父们就没这么好运了。伯父仲台一家被逮捕杀死,叔父赵岐还好提前知道消息,逃走了。赵岐变换姓名,逃到北海(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西),穿着粗布衣服,在街上摆摊卖胡饼(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
某一次,在街上卖胡饼的赵岐,迎来了改变自己一生的朋友孙宾硕。孙宾硕,北海人,家境贫寒。当时孙宾硕正值二十的青春年华,乘坐牛车,准备在街上买些物品。
孙宾硕看到赵岐,觉得此人虽外表破烂,却不同凡人。于是,他主动前去搭讪,并询问胡饼的采购和购买价格,赵岐回答是一个买来30钱,卖出去也是30钱。这个回答让孙宾硕大为奇怪,就邀请他上车详聊。赵岐事到临头,以为遇见乔装的暗哨,脸都吓白了。
孙宾硕就闭车后户,诚心说出自己的真实背景情况:'视处士状貌,既非贩饼者,加今面色变动,即不有重怨,则当亡命。我北海孙宾硕也,阖门百口,又有百岁老母在堂,势能相度者也,终不相负,必语我以实。'赵岐这才打消疑虑,告之自己逃命的详情。孙宾硕就载车其回家,并禀明了母亲他的情况。之后,两人把酒言欢,一起谈笑江湖。之后,孙宾硕将赵岐安排田地干活,居住在家里的隔墙里。
随着朝廷政局的变动,唐衡和他的党羽都死了,赵岐才敢出来,并回到了故乡。他重新被起用,很快一步步从郡守、刺史、升职到太仆。太仆总管车驾的事务,亲自为皇帝御车,因和皇帝关系密切而成为亲近之臣。
赵岐自然不会忘了孙宾硕的恩情,宣传之下,孙宾硕很快也起用,职位做到了豫州刺史。可是朝局依旧动荡。初平年,董卓进京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百姓在他的统治下,苦不堪言,纷纷逃离。孙宾硕也不例外,南逃到荆州居住。此时的荆州刘表执政,相对北方的士人,是难得的安宁之所。
赵岐则辗转朝廷中,汉献帝即位后,安排他四处出巡,“安慰天下”。他在荆州时,再次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孙宾硕。两人久别重逢,情到深处泪沾襟。赵岐利用自己的职务,向刘表举荐了孙宾硕。孙宾硕得到了刘表的礼遇。可不久,孙宾硕还是病死了。赵岐亲自为其服丧。这一对挚友,从此阴阳相隔。
生逢乱世,孙宾硕以同理之心,藏匿赵岐,可谓不怕死,勇气可嘉。两人之间的故事,也表明肝胆相照的侠义精神,依旧散发着无限的魅力光辉。
03.杨阿若:一腔孤勇入羌中,生入敦煌归酒泉
河西走廊地图
杨阿若,名丰,字伯阳,酒泉人。年少时喜好游侠作风,尤其擅长调解仇家之间的恩怨,是著名的调解员。当时有人为他起了一个歌谣:'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意思是哪里有争斗,哪里就有杨阿若。从他调解的频率和次数看,也可见当时民风之彪悍和野性。
杨阿若生活在东汉末年,其实西北亦不太平。由于战乱,酒泉,武威,张掖,敦煌等军阀势力拥兵自重,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斗争,惨烈程度不亚于同时期中原发生的军阀混战。
城楼剧照
建安(汉献帝年号)年中,酒泉太守徐揖为了稳固政权,诛杀了郡内的豪强黄氏一族。而族中的黄昂由于不在城内而逃脱。黄昂为了自保及报仇,散尽家财,招募道一支千馀人的义勇军,向太守徐揖发动攻击,徐揖坚守城门。
杨阿若得知了这个情况,从正统的角度认为黄昂是以逆攻正是不义之举,并立刻采取行动。他主动和太守徐揖商量,独自前去张掖求救,并以妻子作为人证留给太守。事不凑巧,张掖内部也发生了叛乱,太守被杀了。此时敦煌也被黄昂攻下,徐揖亦被杀死。两郡同时没了首脑,而杨阿若陷入两难的境地。
武威剧照
黄昂为了斩草除根,募集死士,联合张掖的反叛者,希望生擒杨阿若。杨阿若得到风声,急忙出逃。此时以叛乱起家的武威郡太守张猛,觉得有利可图,就擅自封杨阿若为本地都尉,并发出了讨伐酒泉叛军的檄文,听任杨阿若的报仇之举。
杨阿若得到张猛的任命,却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军队。他为了报仇,独自前往南羌中,以自己的智谋说服羌王,得到了千馀骑兵。有了这一支悍勇的生力军,杨阿若从乐涫南山出发,准备进攻酒泉郡。
为了迷惑敌人,他在到达郡城的三十里时,安排骑兵下马,用柴草等扬起阵阵的灰尘,造成有大量骑兵来袭的假象。果然,城中大乱,叛军们一哄而散。黄昂只好乘机逃走。不久,黄昂被羌军捕获。
骑马图
杨阿若面对让自己苦不堪言的黄昂,讥讽道:'卿前欲生系我颈,今反为我所系,云何?'黄昂连忙谢罪,表示愿意任凭差遣。但杨阿若不为所动,杀了黄昂。
可就在这个时候,黄华这个军阀乘机占领了酒泉,并自封太守。杨阿若考虑到自己的实力不足,就暂时居住在敦煌。
“后演复结旁郡为乱,张掖张进执太守杜通,酒泉黄华不受太守辛机,进、华皆自称太守以应之。”自此,西北再次陷入混乱。
为了解决这个混乱局面,曹丕任命邹岐为凉州刺史,张既为雍州刺史,命二人与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武威郡太守毌丘兴、金城郡太守苏则等一起征讨叛军。在多次作战中,叛军一溃千里。黄华为了活命,只好向朝廷投降。至此持续一年多的叛乱终于平息。
杨阿若在局面终于稳定下来,才回到了酒泉,重新开始自己生活。由于他的义举,郡里推荐他为孝廉(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以表彰他在叛乱中的勇气。曹丕还下诏封其为驸马都尉。
杨阿若,以自己的血气之勇和智谋,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可谓是勇侠。《魏略》评价他:“杨阿若,少称任侠,长遂蹈义,自西徂东,摧讨逆节,可谓勇而有仁者也”。
04.鲍出:十步杀一人,独自救母斩贼寇
鲍出,字文才,京兆(今西安)新丰人。年少时游侠作风,行走江湖,好打抱不平。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属于汉献帝时期,当时京城管辖的三个地方京兆、左冯翊、右扶风相继发生了动乱。
鲍出一家人有兄弟五个,母亲一个。因为饥饿,加上世道不太平,就决定兄弟五人一起出去采摘莲蓬来吃,由母亲留守房舍。他们运气不错,找到了一些莲肉,由大哥,二哥,三哥先回去,为母亲做饭,自己和小弟继续采蓬。
可是,大哥等人回到家时,母亲已经被凶恶的,被饥饿折磨的贼人给掳走了。大哥等人害怕贼人不敢追击。鲍出回来知道后,商量要去追回母亲,可是其他的兄弟都说贼人太多了,去了等于送命。龅出作为一个性情中人,非常愤怒,当场就发作表示,母亲被抓住,贼人拷其双手,是要准备煮来吃啊,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无动于衷。
见其他兄弟不作为,鲍出自己独自拂袖而去追赶贼人。贼人见他追来,严阵以待。鲍出可不是吃素的,多年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身手,一出生就砍到四五个贼寇。贼寇见不好对付,先逃走,又合围之,想要使用关门打狗的招数。鲍出可不上当,跳出包围圈,反客为主,再次击杀十多人。
曹操背景图
贼寇见鲍出武功如此厉害,只好暂停,询问原因,得知对付只要归还其母亲,就放其母亲而去。此时,站在母亲旁边的老年女性见状,用眼神泪汪汪的看着鲍出。鲍出于心不忍,再次前去杀贼。贼寇这就不明白了,表示都放了你母亲了,还要怎样?鲍出指着那个泪眼汪汪的老年女性表示这个是我嫂子,也要带回去的。于是,贼寇再次将其送给鲍出。
为了安全,鲍出救出母亲后,一起客居在南阳(今河南南阳)。随着京城秩序的恢复,鲍出才和母亲一同回家,此时母亲已经不能步行了。兄弟们本想给母亲准备车马,鲍出拒绝了,“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以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如此孝子,堪称楷模。朝廷得知,举荐他出来做官,鲍出也拒绝了,表示自己是农民,不适合做官,'田民不堪冠带'。他一直服侍到母亲去世。
对此这样的游侠,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作为以孝治天下的帝国来说,是一个值得褒扬的侠士。用《魏略》的话,评判鲍出的品行:“鲍出,不染礼教,心痛意发,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
05.关羽:神威能奋武,千古凛凛国士风
关羽剧照
关羽,这个以忠义闻名于世的武将,历经千年的时代洗礼,最终被封为“武圣”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关羽的事迹,见证于《三国志》,渲染于《三国演义》,经历代帝王的褒扬,最终的关羽,早已超脱的世俗,成为了神一样的人物。
关羽,字云长,出生在今天的山西运城市平城乡。《三国志》重点刻画了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1.与刘备相识于风尘中,恩若兄弟,袭徐州,守下邳;2.降曹后,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恩情;3.千里寻刘备于荆州,会江陵,收江南诸郡,督荆州事;4.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斩庞德,威震华夏;5.败于徐晃,失荆州,因吕蒙之策,死于麦城。
关羽剧照
这些事迹,原本三国中不少武将也可以做到,甚至更好,比如曹仁,张辽,周瑜等人。但妙笔生花的《三国演义》将关羽形象塑造的更加丰满完美。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既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侠义人士,又是一个忠贞不二,智勇双全,知恩图报的名将人物。他的事迹,经过罗贯中的“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许田杀曹瞒”、“土山三约”、“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古城相会”、“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败走麦城”等故事的形象描述,彻底将其地位提高到三国其他诸将无法企及的高度。
以上,皆是三国时期一些代表性的侠士事迹。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杰辈出的年代,数不尽的风流人物。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切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