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读《红楼梦》?——以仪征“红迷会”为例

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读《红楼梦》?

          ——以仪征“红迷会”为例

方晓伟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大量生产、分享和运用数据的时代。这里所说的“互联网+”,泛指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行业的扩散和应用,并不断散发出流动性的大数据的过程。在传播学视野内,这样的数据处理过程可以视之为信息的传播、处理和接受。

在互联网+时代,《红楼梦》和以《红楼梦》为代表之文学经典的传播和接受,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在这里,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与自媒介相互叠加,共建出强大的交互化的传播网络,形成全媒体的传播态势,书籍、影视作品、真人选秀、电视文化节目、网络游戏、QQ群、微信订阅号以及微博朋友圈等都参与其中,使《红楼梦》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也遭遇了目前“史上”最强的传播方式。面对新的媒介文化语境,《红楼梦》的阅读活动也呈现出审美与实用相互交错、私人阅读与群体互动相互交流、书籍阅读与在线阅读相互交融和大众传播与自媒体发布相互交叉的多种方式。“红迷会”或者其他QQ群、微信订阅号以及微博朋友圈等,都是正在成长的显著案例。例如,腾讯以“红楼梦”为关键词的QQ群就有400个左右,其中有的活跃群中人数达到2000人。微信订阅号中关于《红楼梦》的也很多,诸如“红楼梦语”、“新解红楼梦”、“红楼梦87”、“通解红楼梦”、“红楼梦世界”、“红楼梦语”、“跨超本红楼梦”、“红楼梦精雅生活”、“红楼梦学刊”等等,上述实例让我们不难发现,伴随技术发展和进步,文学经典不再依附于纸质信息载体,而是在新媒介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传播历程。从传播和接受的媒介的角度而言,《红楼梦》和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经典,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信息载体,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收和接受。

相同兴趣爱好的自组织  根据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理论,电子技术的进步会让全球的用户再度回归到部落化的状态,拥有相似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人们将自发地聚集在一起,通过网络的方式交流各自的信息和分享各自的心得。在互联网+时代,基于手机和其它可穿戴设备的社交平台,比如“微信”、“微博”等工具,让人们又重新回到了“部落时代”。——人们花大量时间在互联网上寻找自己的“同类”,形成自己的部落。于是,在互联网+时代,“自发、自主、快速聚散的组织共同体大量出现,也即《未来是湿的》一书所称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凭爱好、兴趣、快速聚散,展开分享、合作乃至于集体行动。”互联网+的文化生态,复活了基于各种兴趣爱好的部落,社会上就出现了彼此不相领属的多元文化;在上述一个个和《红楼梦》相关的QQ群、微信订阅号以及微博朋友圈后面,聚集着那些基于自己某种喜好和癖好而聚合在一起的人群,他们有的喜欢贾宝玉,有的喜欢林黛玉、有的喜欢薛宝钗;有的热衷于曹雪芹家世的研究,有的对《红楼梦》的版本和文本的研究颇有心得,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线上线下聚合在一起,这便是互联网+时代喜爱《红楼梦》及其相关衍生信息产品的人们所自发组织起来的社会组织,北京《红楼梦》读者联合会赋予它一个生动而形象的简称——“红迷会”,“红迷会”作为《红楼梦》阅读者自组织的代表,正在成为《红楼梦》阅读者之信息传播、创新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和指导者,放眼全国各地,各种由《红楼梦》阅读者自发组织起来的“红楼文化”部落——“红迷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仪征“红迷会”成立于214年7月,和其他地方的“红迷会”一样,他们把各种和阅读《红楼梦》相关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其兴趣范围不只是《红楼梦》文本和作者家世,举凡《红楼梦》文本的导读;《红楼梦》版本问题的研究;作者及亲友活动遗迹的田野考察;《红楼梦》所涉及到的琴、棋、书、画、酒、香、茶、美食的欣赏;《红楼梦》所涉及到的各种工艺品如簪子、汉服等等的制作;与其他地方“红迷”们的交流等等均在其列。

仪征红迷会的实践充分说明,互联网生态下《红楼梦》的阅读,已经从个人行为逐渐转换为群体行为,阅读者不再是单独的个人,而是一个有共同兴趣、爱好与价值的群体。互联网的成功,大多是聚合的成功,由于互联网生态下信息资源的再传播、再分享和创造性的使用,消费者也就是产品的创造者,而让这些人愿意无私付出的,使他们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是自我追求的实现。聚合在这里之所以如此强大,只因为聚合不再强调是“你”还是“我”,一切只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存在,一切只因为创造价值而共享共生。现在,各地各种名目的“读书会”纷纷涌现,仿佛正在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仪征“红迷会”成立三年多来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先行者的经验。互联网生态下《红楼梦》的阅读,也给我们今后如何使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工具实践《红楼梦》和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文学经典的更广泛的传播,提供了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文化空间。

快节奏时代的碎片化阅读  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手捧纸质书埋头阅读于很多都市人而言,只能是奢侈的愿望。现在,不管是在晃动的公共汽车上、拥挤的地铁车厢里,还是在各种服务窗口前排起的长龙中,随处可见低头摆弄手机和电子阅览器的人。具体到和《红楼梦》相关的阅读活动中,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正在以其越来越便捷的方式和多样化的手法,把《红楼梦》的原典文本变成更易于被普通民众接受的艺术样式,从而以加速度的进程普及着原典文本的传播,扩大着原典文本的传播范围。这样的一种转换信息传播形态的对原典的释读,基于对中华文化经典的崇敬而产生,对经典作品未必是一字不漏的全盘接受,但却适应着现代社会数字化阅读迅猛发展的趋势。既然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就是一种碎片化、轻浅和短小的阅读,那么,通过碎片化和零散化的方式去介绍《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书写的方式,也会让更多的人去体会经典的价值,我们从仪征“红迷会”在微信上发布的活动日志上可以发现,从2015年初开始,仪征“红迷会”有计划地开展了《红楼梦》原典文本的重温,由于仪征“红迷会”的成员大多是因为“互动产生意义”(这也是《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中得以存在并且实现其价值的方式之一),当他们在一种审美欣赏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下,通过手机、MP3、mp4、ipad电子阅读器等等来进行有关于《红楼梦》的信息释读和传播活动时,虽然原始文本的深层意蕴和整体价值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但这种释读活动毕竟在文化精英和普通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普通大众引导到文化经典的殿堂,“当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变成大众性参与越来越多的全社会的整体活动,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面就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也必然会渐趋上升。”当然,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在快节奏的碎片化阅读活动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的情况下,原典衍生形态下的《红楼梦》文本,不但由于其艺术形式的直观化、娱乐化、综合化和通俗化而深入人心,而更需要“红学”专家对于阅读的指导和诠释,需要专家们对相关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发布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以期获得对文学原典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保存、挖掘和合理利用。在这方面,仪征“红迷会”也有足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借鉴。在成立两年多的实践里,他们利用网络视频讲座和在地讲座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一些著名的红学家例如任晓辉、马瑞芳、吴铭恩、方晓伟、宋庆中等人,为仪征“红迷会”的会员讲解《‹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版本问题漫谈》、《‹红楼梦›在台湾》和《淮扬菜和‹红楼梦›》等问题。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芹梦轩”为题,在相关微信公众号里撰写和转发了很多阅读《红楼梦》文学原典的心得,虽然不那么准确、不那么系统,但是已经涉及到举凡《红楼梦》作者家世、《红楼梦》版本问题、《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情节描写、人物塑造等等。

文学原典的自媒体传播和运营  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媒体的兴盛。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它既指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活动,又是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自媒体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传统的“点到面”的信息传播,是由前者转化为“点到点”的或者是新意义上的“点到面”的这样一种对等的信息传播模式。自媒体的兴盛,使得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加工信息和接受、消化信息,人人都是媒体工作者,人人都是“知本家”,甚至引发产生了一种叫“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和任何一种传统媒体一样,自媒体不过是一种传播模式,只是它更代表着时代潮流,符合了科技的发展趋势而已。

在和《红楼梦》相关的阅读活动中,自媒体不但以自己具时效性、交互性、信息海量性、全球性的传播把《红楼梦》的原典文本变成更易于被普通民众接受的艺术样式,更适应着现代社会数字化信息传输迅猛发展的趋势唤起人们传承中华的文化基因,守望民族的精神家园。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间所涉及到的琴、棋、书、画、酒、茶、园林、美食和服饰等等,可以说是集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美学之大成,在当今社会的条件下,重新唤醒这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积淀的因子,对于提高民众的文明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红迷会”不但有“雪芹南酒”、“片儿白”瓷片、“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金银纪念币”这样一些高端的成功实例,仪征“红迷会”所倡导的曹氏风筝、古风簪子的制作,应该具有更普罗化的典型意义。仪征“红迷会”的红迷们萃取《红楼梦》与曹雪芹有关传说中的相关信息,自己动手DIY,制作风筝和簪子,自己在劳动成功的境界里如痴如醉,并通过“芹梦轩”的公众微信号将自己的喜悦发布出去和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分享。仪征“红迷会”的成功事例,就像《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的作者们所说的那样,“大数据在实用层面的影响很广泛,解决了大量的日常问题。大数据更是利害攸关的,它将重塑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假以时日,投以资金,辅以自媒体营销的运营方式,很难说仪征“红迷会”的红迷们的DIY,不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新红学”兴起百多年来,尤其是当下以自媒体的传播和运营为中心的以《红楼梦》为信息源的对信息的解读、传播、分享和解构重组,不但可以使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深入国民心理,形成坚固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最大限度地得到传播、流通、分享和创造性的使用,从而有可能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丰富源泉。

(

(作者:方晓伟  江苏省扬州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0)

相关推荐

  • 新年新动向新观点

    17年前,他到处求钱救命无人理:如今他用16081亿拿下中国第一! 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消息,随着2016年股市的收盘,东方财富日前公布了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排名榜单.榜单显示:腾讯公司以1 ...

  • 新媒体研究参考书100本

    新媒体研究参考书100本

  • 数字媒体[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相关合集 适合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专业 共10个词条4756阅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 软件工程 计算机类专业 人工智能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查看更多 发展定位 数字媒体的发展不再是 ...

  • 《红楼梦》文本阅读与游学探访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以仪征市红楼梦学会的实践为例

    作者:张桂琴 曹雪芹将自身的生活阅历.离丧辛酸,化作了"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楼梦>.<红楼梦>已经成为显学,红学研究流派纷呈,成绩斐然.近来,红学研究开始 ...

  • 蒋勋:读红楼梦就是在读你自己

    <红楼梦>一读再读,慢慢地,看到的人物,可能不再是宝钗,不再是王熙凤,不再是风光亮丽的主角,而是作者用极悲悯的笔法写出的贾瑞,或薛蟠.他们陷溺在情欲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他 ...

  • 《再读红楼梦》 吴承运

       <再读红楼梦>(原创) 吴承运/广西 年少时 在乡下 偷读 <红楼梦> 煤油灯下 充满好奇 带着萌动 如今闲赋城里 一边品茗 一边重读 <红楼梦> 年轮更迭 ...

  • 读红楼梦

    读红楼梦  杨连山 春雨淅沥中,读红楼梦,躁动的心绪宁静了.红楼梦啥时间都可以读出禅意,读出佛经的通达,读出世态的炎凉. 红楼梦适合八岁至八十岁的人阅读,年轻时读故事看热闹.随着阅历的增多,就看出了世 ...

  • 曾建新║《读红楼梦》外一首(诗歌)

    <读红楼梦> 一堆词汇的接龙 接出了满园的佳丽 荷花菊花梅花 她们绽放的形式 各不相同 就像她们凋零的方式 各不相同一样 芬芳满园  泪水满园 描写她们的笔墨很残酷 残酷到几百年 甚至几千 ...

  • 读红楼梦:凤姐不能容忍小妾生子,这折射出她的歹毒?其实不然

    作者:韩雪丽 凤姐的短板,其实非常严重,就是无子. 但是,她一直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自己好不易怀孕的哥,也没保住,六七个月了,还没保住,这对凤姐自然是个打击,又伤身又伤心. 而且,估计长辈们,对她也失望 ...

  • 高中生读红楼梦,是浪费时间

    现在那些所谓的专家要求高中学生读红楼梦,并且还是列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愚以为,这是浪费时间.原因有以下几点: 阅读红楼梦需要大量的时间.而现在的高中生压根没有时间,因为他们课业繁重应接不暇,根本不可能 ...

  • 寒假:围炉抄读红楼梦,三皴四染藏玄机 | 诗画读书

    冷子兴的演说到最后,终于出现了<红楼梦>里几个主要的姑娘,待演说一结束,林妹妹就抛父进京都了. 冷子兴的演说和贾雨村的推理是很有层次的: 第一步,先拉出宁国府.荣国府的人物框架: 第二步, ...

  • 读红楼梦:为何说小尼姑智能儿别无出路,只能把尼姑庵当成牢坑?

    作者:韩雪丽 智能儿这个人物,只在秦钟故事里,惊鸿一现,就再没了消息,这个可怜的痴心的小尼姑,一片真心,托付给了秦家公子,在她眼中,秦公子就是神仙一样的人物. (一)秦公子是什么人? 秦钟是什么人,也 ...

  • 趣读红楼梦:假如薛宝钗遇见的是曾国藩,是什么情形呢

    闲下来读书,看到早期红楼梦点评家涂赢先生在点评王熙凤的时候,用的评语是"凤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这句话似曾相识,仔细一想,是把对曹操的评价直接搬到了王熙凤的头上. 而现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