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这两首诗,我从小背到现在,常常激励自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原始森林中,有如阿里山的神木,一个人抱不了,要许多人联手合围才能环抱。这样的大树如何长大的?“生于毫末”,也是从一株秋毫小苗长起来的。初生婴儿身上的毛,若有若无,叫做毫毛,在毛的顶巅上一点点,显微镜才看得见的,叫做“毫末”。树苗刚刚生出来的,也是毫末一样。

讲到这里,我也经常引用古人这首诗,鼓励青年们要注意,这首诗可以背起来:

自少齐埋于小草,而今渐却出蓬蒿。

世人不识凌云干,直到凌云始道高。

人不要动不动想去自杀,我一点都不同情这种人,没出息嘛!父母给你一个身体,不能做顶天立地的事情,想不开有什么用呢?看了古人这首诗,就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一首诗是哲学,所以中国的哲学都在诗里,虽是写一棵松树,实际的意思是要我们懂得人生。山上一棵大松树,大陆上有些古松,在空中看来像一条龙一样。这棵松树在小的时候,“自少齐埋于小草”,如老子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它与一般草一样,种在那里。它缓缓慢慢地长出来了,渐渐出蓬蒿,顶天立地,像阿里山那棵神木一样,许多人对它还要烧香顶礼膜拜呢!

可是,当这棵树小的时候,看它很平凡。“直到凌云始道高”。一般人只是看成果,不晓得看前因;等到树木长到天一样高,仰头来看,头上的帽子都因仰头掉下来,这时才说:哦!好高啊!绝不会在幼小的时候看出它的高,这就是人生。所以,青年同学们要注意,人贵自立,要自己站起来,不要刚刚出头,就想要别人赞美你高,那是高不起来的;等自己真的长高了,别人自然会说,好高啊!

这说明了人生的道理,也是解释“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道理。另外一首诗,我也经常引用,要青年同学们注意:

雨后山中蔓草荣,沿溪漫谷可怜生。

寻常岂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

这些都要背熟,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高歌一曲,困难所产生的苦闷就化解了,也得到无比的鼓励;这和祈祷上帝或跪在菩萨前面一样的好。一阵大雨过后,到山中一看,沿着山谷流水边,蔓草已经长出来了。这些草也不靠人浇肥料,无人帮忙,是靠它自己的生命力,满山满谷在生长,那是自得天机,自然得到天地生命的力量,自我站起来的。一个人的成功,也须具备这样大的勇气。

这两首诗,我从小几岁背到现在。有时候,自己碰到真正困难的事情,念佛、祷告上帝仍无法定下来的时候,“寻常岂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要有这个勇气,要有这个魄力,这才真是懂得中国文化的精神。人不必希望别人的恭维,要自己站起来;能站起来,自然有人仰头看,叫好拍掌的都来了。可是到那时候,千万不要受到掌声的影响,试看那大树旁有人又唱歌,又跳舞,又烧香膜拜,大树也是置之不理啊!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所谓“九层”,中国文化古代就是指高楼。九层并不代表“九”,代表的是数的极点,从一开始,最后的数字是九;到十又是另外一位数的一,所以数的最高是九。《易经》的数理哲学,最初是“零”,零代表了没有数,也代表了无数、不可知之数、无比、无量,所以零代表的是“空”,也代表了万有充满其中。而数的极点就是“九”,“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最高的建筑也是从地上开始建造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也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本文转自南怀瑾先生敦众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