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之赞与辩
文/苏子门生 编辑/梅傲雪
“红”之赞与辩 ——品读龙腾世纪、一抹枫红“枫”作“遐想”
承接晚唐杜牧《山行》的千载余韵,感于红枫之美那非同一般的”诱惑“,“海云天”版主龙腾世纪先生匠心独运,挥毫写下了《七绝·咏红枫》:“秋君醉墨笔如龙,误抹丹砂染碧丛。霜叶惹怜诗客眼,任谁不羡此中红。”如果说,杜诗通过经霜的枫叶之红,歌颂了大自然的秋色之美,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蓬勃的的生命力,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那么,龙作则以“秋君醉墨”和“误抹丹砂”的浪漫,表达了诗人对红枫的倾心爱恋和油然而生的歆羡。当然,我们于此也领略了龙腾先生丰富的想象力,感受了龙作的”优美而不失豪气。“(诗人一抹枫红语) 和“海云天”结下很深韵缘、感情甚笃的“趣满诗楼”的一抹枫红常管,在细细品味了龙腾先生的妙咏雅韵之后,忽然“眼前一亮”,于是挥毫写下了《读龙腾世纪<七绝·咏红枫>》。很显然,两位诗人对枫的喜爱均超过了一般性的爱怜。那么,龙腾先生和枫红女史为何对红枫情有独钟呢?其在有限的绝句和篇幅简短的赏析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可能是一首短短的七绝、一篇有限的简评所难以承担的任务,也可能是龙腾世纪先生、一抹枫红女士故意为读者预留出了想象的空间。至此,这首《咏红枫》的内蕴、思想情感,这篇“读龙”主旨、心得体会等似乎已经充分揭示和表达,无需赘述了。然而,诗人一抹枫红在评点龙诗时,却似既不经意又颇意味深长地提到了”金秋时节渐红渐艳的红叶,在诗人心中的分量“问题。在我看来,一抹枫红这一“提到”很好,好就好在,她适时地提出了一个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窃以为,其无意中提出也好,有意地点到也罢,这都是应该引起读者注意并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搜百度了解到,“红色代表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龙腾先生所钟情的红色的代表意义到底属于哪一种和哪几种,我无从得知,也不便妄加猜测;枫红女史的网名中就带有“红”字,其对“红”的喜爱自不不必说。但其爱“红”之何种内涵和象征,其人未言,我焉知龙腾、枫红因何而恋枫爱“红”哉?我读杜牧先生《山行》,知其之所以“停车坐爱枫林晚”,是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无疑,这揭示了全诗的中心,当然更凸显了诗人对美的钟爱与追求。而龙腾先生、枫红评家均未明言的“爱红之原因”,无论是对于读者还是笔者来说,都确是一道难解之题。
由此,我的并不广阔敏捷几乎固化的思维方式,不禁发生了横向的回溯式“跳跃”,它让我从自然之枫的红叶,联想到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之枫”,“斗争之枫”,“激情之枫”,”坚韧之枫“,“奉献之枫”,“进取之枫”……,联想到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高昂枫树般骄傲的头颅,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英特纳雄耐尔的实现,而舍生忘死取义成仁所流的与枫叶颜色无异的鲜血;联想到了在雪山草地艰辛跋涉,长驱二万五千里,红星始终照耀征程,始终挺起像枫树一样耐寒的身姿的那支英雄部队所独具的钢铁般的信念和意志;联想到共和国初创特别是困难时期,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乃至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千百万共产党员,不改入党初衷,以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敢于担当,哪里艰苦哪里去,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勇做“枫树”傲寒霜,最终成就满山红叶般壮美事业的历史性贡献……这些“遐想”的涌现,使我不能不热爱红枫,不能不仰慕红枫,不能不向红枫投以崇高的敬意,不能不眷恋党领导人民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建设历程,探索历程。
多年来,我一直怀有一种浓浓的恋“红”情结,或可称之为“怀旧情绪”。我以为,“红”应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色调、“主旋律”。因为,她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密不可分,她不会,更不应该游离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之外。“红”,既是我们的根本所在,灵魂所在,力量所在,更是我们的希望所在。为千秋万代计,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罢,均应强壮自己的根本,守住自己的灵魄,决不能使其受到任何形式的损害。无论是推进改革开放,还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需要红色文化的支撑和激励。然而,我不得不说,由于种种原因,“红”,这一曾经的“骄容傲色”,现在,在不少人的心中,在我们的文化中,已渐趋淡化乃至黯然无光,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不解,感到遗憾,感到失望!概言之,道之衰,盖因欲之盛也!
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有人言“红”唱“红”赞“红”,难免会有人闻之色变,会被戴上“左”的帽子,会被斥之为“文革遗风”……。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一种不应发生的误解,一种简单思维方式的粗暴和武断。有些人畏“红”如虎,视“红”如敌,待“红”如“粕”,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对“红”,我们既应历史地看,现实地看,更应全面地看,完整地看,要给予其科学的正确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为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繁荣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其实,实事求是,视“红”如常,待之以善,取之以精,该是我们应取的明智态度。至此,读者已经了然,原来,我跟我非常尊敬的杜牧老前辈、龙腾先生、枫红女史是“一伙的”。所以,最后,我的话题仍要回归到红枫上来:“红叶英姿远胜兰,真情换得色如丹。牺牲原为秋山美,霜后方知我耐寒。”
附:一抹枫红《秋君醉墨笔如龙------ 读龙腾世纪<七绝·咏红枫>》原玉 秋天的红枫,因了它艳丽的色泽,因了它一醉成舞,因了它为秋而歌,成为了古今多少诗人描绘的美好景象。龙腾君的《七绝·咏红枫》,传承古韵,抒发现代人的感想,很接地气的描写了他心中的《红枫》。 “秋君醉墨笔如龙,误抹丹砂染碧丛。”是秋君,还是龙腾君,在笔走如龙?起笔入题,秋之红叶在诗人的眼里,案前,诗中,铺展开来,“丹砂”是大自然的造物,瑰丽而神奇,色彩美丽,然而对红枫来说是“误抹”的,可想而知那每到金秋时节渐红渐艳的红叶,在诗人心中的分量是何等的美好,所以有了这首《七绝》下面更加耐品的转结之句,“霜叶惹怜诗客眼,任谁不羡此中红。”霜叶虽怜更惹眼,红透经脉丝丝暖。所以才有了唐 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的红,原于成熟,原于岁月,原于自然,是天地造化赐予人类和地球的美丽礼物,可见,金秋枫叶它最美,只因心中那点红。龙腾君在这首诗的最后浓墨点题,送给大家一个阳光灿烂的红叶。
这首《七绝·咏红枫》,因了诗的别具一格,在我眼前一亮。正是龙腾君的风格,优美而不失豪气,洒脱的韵味尽在诗中。
作者简介:
常志英,网名苏子门生,孟小清,别名孟子丰,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6月6日生,辽宁葫芦岛人。分别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辽宁大学(自考)。先后供职于青岛远洋运输公司、中共锦西市(县级)委宣传部、中共葫芦岛市委宣传部、葫芦岛市社科。
多年来,在工作之余,始终坚持中华传统诗词的学习与创作,作品散见或偶发于《渤海文学》、《葫芦岛日报》、《光明日报》、《辽海诗词》、《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诗词论坛】、【东方诗书画论坛】[华夏诗词论坛]等书、报、刊、网。曾先后担任网络诗词论坛一些版块版主、特约版主、嘉宾、顾问等职。曾被中国艺术人物网授予“中国艺术传承人”称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