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为人称道的计策或谋划,最妙莫过于孙权的博弈!
中国历史上战略高度的大谋划,不胜枚举。但凡能提出这种战略的,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战略家。
先秦时,有管仲【尊王攘夷策】、张仪【连横策】、范睢【远交近攻策】、白起【伐赵对】【平楚策】、
两汉时,有韩信【汉中对】、李左车【胁燕迫齐策】、耿弇【决策河北、定计南阳】、
隋唐五代时,有长孙晟【间突厥疏 】、李泌【平乱诀】【平蕃策】、王朴【平边策】、
宋元明清时,有岳飞【伐金策】、伯颜【征宋策】、朱元璋【伐元令】、范文程【南伐中原疏】……
而汉末三国时期, 除了荀彧的【奉天子令不臣议】【平四方策】、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无不青史留名,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基础,羊祜【伐吴疏】更是西晋得以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战略总纲。其实还有一位大战略家,被历史有意无意忽略了,他就是东吴开国君主,吴大帝孙权。
从白衣渡江、袭杀关羽,到和诸葛亮重立同盟,实现【二帝并尊】这十年间,孙权的一系列外交和军事手段,将博弈和制衡之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是一手缔造三国鼎足局面的灵魂工程师。
当刘备逼退曹操亲征大军, 夺占汉中、上庸,关羽水淹七军,兵困襄樊。 曹魏南线的夏侯渊和于禁两大军团覆灭,曹仁军团只剩下千余残兵。
此时刘备势力全据益州,加上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而且相比于曹操控制的北方各州,益州受汉末战乱破坏损害较小,不但地域辽阔,同时户口众多,因此刘备此时麾下兵马不下于15万人(荆州军团野战精锐3万、地方留守军2万,益州军团野战精锐6万、地方留守军3万),可动员总兵力超过20万人,达到其实力最巅峰。
眼见几年前在公安时还是自己附庸, “进退狼跋” 的刘备,如今已经是“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在孙刘联盟中即将居于主导地位,更大有席卷江山,一统天下之势,孙权果断出手, 联合曹魏,共制刘备。
吕蒙白衣渡江,夺占江陵;陆逊截断三峡,歼灭荆州留守军数万。关羽军前方有强敌,后路被截断,士卒家眷尽落敌手,近三万人马未经与吴军交手便已溃散,关羽仅带数百亲信退守麦城,终于被东吴擒杀。
刘备卧薪尝胆数年,动员七万大军东征复仇。然而在相持经年后,被陆逊“火烧连营”,再遭一场惨败,刘备四万中军精锐全军覆没,冯习、张南、傅肜等军中一线骨干战死,沙摩柯率领的一万武陵蛮军同样全灭,黄权率领的江北军团万余人叛投曹魏。此后,又有孟达率上庸郡叛投曹魏,刘备既愧且恨,焦头烂额,无颜面返回成都,就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短短几年,蜀汉政权的两次惨败,前后折损兵马超过十万人,大将重臣和军中骨干损失无数,不论疆域、兵员、人才,和巅峰时期相比,均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确已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此刻,孙权又改弦更张,绝交魏国。曹丕大怒,三路大军大举南侵,结果,吴将朱桓于羡溪之战,只用五千人就大破曹仁数万大军;吴将朱然于江陵之战,面对曹真、夏侯尚、张郃等众多魏国名将,坚守半年,名震中夏。
将三路魏军尽数击退后,孙权派遣使者拜谒病重的刘备,向四面楚歌的蜀汉重新示好。刘备就算心中再如何痛恨,作为一个政治家,为着本政权的长远利益,也不得不强咽苦果,实际上从此默认了 东吴对荆州的所有权。
刘备一死, 诸葛亮执政, 孙权又趁蜀汉人心不稳, 鼓动 南中豪强雍闿孟获等人起兵,席卷南中三郡, 杀建宁太守正昂, 越嶲郡将焦璜,牂柯从事常颀, 将益州太守张裔绑缚至吴国。
诸葛亮不得不遣使访吴,请求孙权放还张裔,并停止对南中叛军的支持。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讨价还价,当诸葛亮挥军南征, 杀雍闿,降孟获,收复南中后,也不得不为了维系和孙权的盟约,放弃自称“汉室正统”的大义名分,并最终承认孙权的帝位合法性,两国实现空前但非绝后的“二帝并尊”。
得到了自称继承两汉法统的蜀汉政权的认可后,孙权从“吴王”变“吴帝”,就不再只是自说自话的闹剧,因而也具有了相对的合法性。
在石亭之战,陆逊率军重创魏国曹休军团,斩首万人,令曹魏数十年兵锋不敢南进后,孙权终于可以安心称帝,也终于能放心将都城从武昌迁回建邺。
东吴大都督:陆逊
而整个时间线中, 雍闿孟获等南中豪强,很明显只是被孙权当做蜀吴同盟的棋子,卖了个好价钱。
孙权在这十年间的战略操作,近乎出神入化!他不断示弱,却又狠下煞手,将刘备、曹操、曹丕等天下枭雄尽数戏耍,迫使千古奇才诸葛亮也不得不妥协,不但成功称帝,更获得了一个持续整整四十年的稳定吴蜀联盟,还让东吴的国力兵力和版图始终保持了对蜀汉两倍以上的优势,因而在吴蜀同盟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不至于重蹈赤壁之战后被刘备“反客为主”的覆辙。
而最让笔者叹服的,就是孙权完美体现了:【如果希望得到一个为己能所用的坚定盟友,就要先想方设法削弱他、重创他,来保障自己在联盟中的主导地位】的战略思想。类似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不落帝国的【远东大战略】,也可说是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的沙皇俄国,一心要吞并中国的东北地区,让旅顺和大连永久成为其太平洋舰队的不冻港,因此对欧洲争霸并不上心,而将帝国重心放在了修建和维护其西伯利亚大铁路。
而已经控制了长江流域的英国,则希望沙俄数百万计的“灰色牲口”,能够留在东欧,以遏制德国扩张。
因此英国就先是选择扶植满清,从海关到舰队方面,都给予了很多有力支持,待得发现腐朽的满清体制完全是”烂泥扶不上墙“后,又去竭力扶植经历明治维新,初步近代化的日本,甲午之战后更组建英日同盟,在日俄战争中重创了俄国,也使沙俄吞并中国东北地区,建立“黄俄罗斯”的美梦彻底破灭;最终不得不如英国所愿,将战略重心移回欧洲,去充当英法两国牵制德国的炮灰。
事实上,英国本土只是一个孤悬欧陆之外的小岛,竟能压制欧陆列强数百年,建立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除了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便在于其类似孙权这样的战略大师数不胜数。
写文不易,若您喜欢,请轻轻一点下方栏,支持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