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PE发生了什么
在未来,如果我们不努力,没有不断地自我更新,那么有很大一部分VC/PE机构都会被淘汰掉。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2021年10月20-22日,由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的第21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创投的年度盛会,现场集结了1000+行业头部力量,共同探讨「科技·预见·未来」这一主题,助力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场《PE——做有价值的投资》影响力对话,由联新资本创始合伙人曲列锋主持,对话嘉宾为:
CMC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陈弦,
平安资本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刘东,
方源资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唐葵,
华平投资中国区联席总裁、董事总经理魏臻,
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董事总经理周宏斌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曲列锋:非常高兴来参加一年一度的老朋友聚会,也是非常好的机会,让各位同行把过去一年的事,坐在一起对对表。按照惯例,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和所在的机构,先从陈总开始。
陈弦:我是CMC资本的陈弦,2013年进入CMC,现担任CMC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CMC资本由创始合伙人黎瑞刚先生于2010年成立,起初是专注做文化娱乐投资的基金,到今年已经做了十年,是一家处于上升期的平台,资金管理体量约300亿人民币等值。从投资的阶段来讲,我们专注成长期企业。
CMC资本从最早期做文娱开始,到今天已经经历多次扩张,第一次是在消费互联网兴起时,我们投资了诸如B站、快手、爱奇艺、芒果TV等一系列互联网媒体平台,还有饿了么、叮咚买菜、猿辅导等消费互联网公司,以及满帮、美菜、小胖熊等产业互联网公司。最近我们加大了消费和科技领域的布局,在消费这块,投资了完美日记、KK集团、十月稻田、泰山原浆啤酒、M Stand咖啡及和府捞面;在科技领域,我们在企业服务、自动驾驶等赛道也做了一些布局。
刘东:非常感谢清科的邀请,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论坛,我简单介绍一下平安资本。平安资本是做私募股权投资,我们管理的资金超过1000亿元,现在投资的项目超过100个,关注的行业包括消费、现代服务和科技,还有医疗健康、节能环保和高端制造。
我们做投资的核心模式,就是利用集团的资源,为被投企业提供各个方面的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加速企业成长,从而使投资人获得更好的回报。这些资源包括哪些?最明显的就是资金,除了资金以外,我们有客户、有渠道、有科技,还有健康医疗、出行以及智慧城市这一系列的服务。
我们最近关注的一些行业、投资的一些项目,聚集在科技领域,医疗健康,还有节能环保等,都有一些比较大的投入。
唐葵:今天很高兴能够来参加论坛。我是唐葵,2007年创立方源资本,主要是做以中国市场为中心的,国内内需为主题的PE投资。我们现在60%-70%的投资是并购,30%-40%是成长型投资。在成长型投资方面,我们以医疗健康、消费和高端制造为主。过去12个月,我们有7、8家公司上市,包括抗癌新药公司德琪医药,中国领先的眼科连锁医院朝聚眼科,从事肺癌诊断的堃博医疗,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公司归创通桥,还有不少的公司陆续都将上市。
最近的市场机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有意思的收购,最新的投资包括国内领先的以钙片为主的OTC药片公司朗迪,中国前三大的冷链物流公司荣庆物流,西南地区领先的眼科连锁医院爱迪眼科。我们每年的股权投资步伐在60-70亿人民币,而且在不断加码。
魏臻:非常高兴今天见到很多的同行,我是华平投资中国区联席总裁魏臻,华平是世界上最悠久的PE,1966年在纽约成立,也是首批来到中国的全球PE投资机构。今年是华平进入中国的第27年,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进入第八个基金周期了。在过去的27年,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PE行业的巨变,以及新模式的涌现。
华平目前在中国管理1400亿元资产,目前在投企业超过50家,覆盖5个不同的行业,包括科技、消费、医疗、金融服务,还有新基建。过去一年,我重点关注的一个新的领域是先进制造和硬科技。
作为一家PE,我们的投资阶段相对比较灵活,对一些比较看好的公司,从B轮、C轮就会投入,一直到上市以后的投资,包括一些并购类型的投资。我们过去两年做了两个并购类的投资,一个是医疗方面的,一个是化妆品方面的,希望今天有机会和唐总多学习和交流这方面的经验。
周宏斌:特别谢谢清科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君联资本是成立20年的投资机构,我们20年以来,就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创业企业的少数股权投资,20年下来,我们确实还是有很多的沉淀,我们还保持着年轻化和富有活力。
目前整个君联有三块的基金业务,其中有两个偏早期的VC基金,一个是医疗专业基金,一个是TMT专业基金,还有第三块是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企业的成长期阶段的少数股权投资,是多行业策略的基金。我们通过两支早期的偏VC的专业团队,在前沿技术领域完成了很好的积累布局,然后跟成长期偏PE的基金,稍微大一点的业务进行分工协同,我们对外保持相当高的活力和较高的决策效率。一个项目可以做两年,也可以一个礼拜完成一个投资。
总体来说,我们非常注重两件事情,第一,我们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注重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为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赋能,并且不收费,完全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坚持做了20多年。我们大概有20多个内部顾问在做这件事情。
第二,两年前我们在内部建立了ESG体系,加入了联合国支持的PRI,很希望君联投资的这些公司能够可持续发展,也要求我们投的项目本身也要对可持续做出贡献。谢谢!
曲列锋:各位嘉宾把各自的机构都做了非常完整的介绍。过去一年里,中国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一定感兴趣,各位所在的机构聚焦的行业是哪些行业?也可以分享一下,你认为在这个行业里相对比较经典的案例,给大家做下介绍。先从陈总开始。
陈弦:过去12个月,我们看的大方向还是消费和科技,投资的主题也比较符合“十四五”计划,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根本目的。
我分享一个最近在消费领域的投资案例——和府捞面,是做连锁面馆的企业。这个赛道最近被大家谈论得比较多,炒得也比较热,有很多做拉面的企业和做米粉的公司涌现。
这个项目秉承了我们一贯的风格。因为CMC资本主要是做PE阶段的投资,所以我们除了会看创新的成分,也会看重项目所在的大的产业趋势和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大的方向来讲,连锁餐饮对于PE投资而言,五年前大家会觉得它是一个充满了坑的赛道,我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经常听人说不要投连锁餐饮,这里面有太多的坑,店面运营无法标准化、现金收款、账都算不清楚,还有各种不合规,所以不要投。
过去这几年,行业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从前端店面角度来讲,随着商场越建越多,在商场里面开连锁可以实现快速、规范化的扩张,而且从证照合规和风险控制的角度也做得很好。另一方面在前端店面的运营上,随着科技手段的提升,尤其是一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比如说线上支付的普及,如今消费者已经很少使用现金支付,都是扫码支付,财务管控水平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从后端的角度来讲,随着供应链发展得越来越好,以及食品科技的进步,可以做到中央工厂生产出来的食品,在保鲜和质量上同现场制作的产品没有多少差别,出餐速度快、质量高,从而降低了前店对店员操作的要求,也是一个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另外,外资餐饮集团在中国做了几十年,培养了很多的职业经理人,人才的供给也是这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以上这几个外部环境因素都有助于这个风口的形成。
第二点,从公司的角度来说,自创立之初,和府就坚定要做标准化,所以这是一个以此为初心和目标的团队。他们在2014年成立,发展至今已经七年。创始人李总在开设第一家店之前,用自己之前创业赚到的资金,花费数千万投资建立了一个中央工厂,又上线了一条信息化的系统,然后才开出第一家和府店面,可以看出标准化是创始人从第一天开始就坚持的东西。今天的和府已经发展拥有了400家门店,相信这样连锁式、快餐式的中式餐饮消费企业在中国未来会有几千家,甚至上万家店的可能性。
曲列锋:其实在今天会议前,我们也简单的聊了一下,认为这些传统的PE机构,这两年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选择。除去消费等一些传统行业以外,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就是传统行业科技赋能化。无论是几年前讲企业的互联网化,到最近几年,数据化转型,以及这两年AI赋能,所以传统企业也是面临着两次升级,PE进去了以后,怎么更好的发挥作用,值得思考。
我和平安资本沟通得知,今年投资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碳中和,也请平安的刘总讲一讲过去一年你们聚焦的行业,和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投资案例是什么?
刘东:我先说一下碳中和,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我们首先觉得碳中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平安资本团队在这个行业深耕已经有十多年了,我们统计了一下,在碳中和这个领域我们的投资已经超过250亿。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会倒逼一些行业升级换代,在这个过程中间,需要很多新科技的一些手段和技术。所以我们在这个行业的投资,实际上是“两条腿”。我们既会投碳中和直接相关的这些企业,比如说新能源企业。同时,我们也会寻找那些为传统行业带来技术升级换代的新科技企业,这是两个方向。
在过去几年,我们越来越关注科技领域,因为科技对中国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包括大幅度提高企业效率,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竞争边界。另一方面,这也导致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竞争方式,竞争的核心优势、核心资源,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同时,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之一,我认为就是科技驱动。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特别有兴趣。我们的科技投资也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我们看新科技的企业,今年投资了一家医疗方面的器械新科技企业。以前装心脏支架,医生都愿意装很多,但装几个是一个特别模糊的概念。我们现在投资的这家企业有一个技术,它采用的算法使得医生不需要做结论就能得出一个数值,这个数值以下就不需要装,这个数值以上就需要装。
另一方面,我们芯片领域也做了一些投资。我们关注的都是细分行业龙头,它们不仅有收入,还有利润,我们进去的估值也特别合理,大概都是20倍或者低于20倍。从发展前景来看,也都是细分行业的龙头,未来还有很长的赛道。这些是我们最近特别专注的一些企业和行业。
曲列锋:拥有险资背景、投资规模比较大的平安资本,过去这两年在科技方面,也下了重注,也在大胆的创新,令人非常敬佩。君联作为成长性的基金,你们在这个领域有什么考虑,我希望听到您一些独特的见解。
周宏斌:刘东总刚才说到的是一个客观事实,对我们创新成长的基金而言,90%的资金都配在科技主题。在成长期,医院没有太好的投资机会,除非是控股型的交易。创新有三种,从最初期的管理创新,到前几年的模式创新,现在必须是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
关于碳中和主题,在两年前,我们内部的叫法是可持续投资,可持续发展,现在有了碳中和主题就更加明确。所以我们在今年做了不少投资,例如之前在锂电池领域投得特别好,像宁德时代,中伟股份等企业。而储能电池五年就得回收,存在较大的环境负担,其中还有很多贵金属。所以我们最近投了一个项目,是做锂电池的梯度利用和回收处理的公司,这不是简单的碳中和讲的社会责任,它还有很好的产业价值和商业价值。这样的公司,以及这个公司所在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但是长期价值投资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还关注做生物合成的项目,因为食品和药品的很多原料,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石化上游的原料项目,对石化的依赖比较大,未来在物品处理的时候,对环境也不友好。目前全球范围内兴起的生物合成,替代了原来化学的办法,这样的做法非常有意义,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
但这个行业前面十年为什么没有做起来,是因为成本没有降低,而现在由于基因工程和细胞技术的进步,使得生物合成的技术,到了突破临界点,我们已经看到目前在个别领域一些企业已具备成本有优势了,在大多数的领域还需要技术的突破。所以我们成长期的投资,在行业拐点偏前面时点先进去,通过五年或者更长的一些时间的发展,期待一些相应政策的推动。本身在模型上,也许未来有了碳交易之后,使得它会有额外的一部分的相关收益补偿,使得商业模式更加强。
曲列锋:华平的投资规模也比较大,请魏臻总讲讲过去一年里的行业目标,分享一下心目中比较经典的案例。
魏臻:大家谈到了很多碳中和、科技创新,我们也刚刚交割了一个投资,我觉得是一个挺好的代表案例,是一家中国领先的高科技新材料企业。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行业认同的未来趋势,这是一个高科技集中度很高的产业,其中一个未来需求很大的科技应用场景是汽车的玻璃天窗,采用整块玻璃天窗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设计一个大趋势。
新能源汽车为了增加续航里程,底座的电池会比较厚,车顶比较低,如果做成玻璃会降低压抑感,一个大的、曲面的车顶就需要新的科技,来解决遮蔽太阳光的难题,就像给车配上一个大的变色眼镜。在这项技术处理上,国际方面一直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直到有两位中国非常优秀的创业者,找到了一个方案。
两位创始人分别是EC电致变色薄膜核心原料“固态电解质” 与“电致变色材料” 的全球顶级专家,之前在清华念的化学博士,又到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后。他们最早希望在美国创业,但是在美国缺乏中国这样优良的产业生态链和供应链,于是他们决定在中国创业。一开始公司在深圳,最近搬到了长三角,融入进发达的产业链中,而这给他们市场拓展和产能扩张都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研发和业务均快速增长。
EC电致变色薄膜接下来还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就是楼宇节能减排。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推进和全社会对节能减排意识的形成,他们的核心技术将在助力建筑节能减排上做出突出贡献。中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相当于每年燃烧5亿吨标准煤,而30%-50%的建筑能耗流失是通过玻璃,因此智能玻璃是节约建筑能耗的关键。EC电致变色薄膜能通过智能调节光热进入,减少空调使用,降低建筑能耗,且自身能耗极低,效果已经欧美国家验证,这是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目前看,楼宇节能市场还有成本上的考量,未来可以首先去探索国际市场,比如中东的沙特。众所周知沙特夏天温度高达50度,大家也了解迪拜,他们最喜欢大的购物中心,国家总体也很富裕,这可以是产业的一个突破口。
曲列锋:方源资本这两年在医疗健康赛道布局非常多,能否请唐总分享一下最近在医疗健康领域感兴趣或者比较满意的案例,以及您对该领域投资机会的分享?
唐葵:现在有很多不同的行业切入点和热点,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医疗健康领域,我们之前关注诊断和专业特色医疗服务比较多,最近我们会多看一些跟消费医疗相关的产品公司。
比如最近收购的朗迪,是中国领先的钙片公司。中国人普遍缺钙,而且还不喜欢晒太阳,缺乏促进钙质吸收的维生素D,就更缺钙了。所以我们觉得这一块大众的消费需求强,同时购买的频次相当之高和规律,而且沿着它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有益于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等群体身体健康的产品。跟消费相关,并能大家更加健康这个事情,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以前的重点都在说生了病怎么治,现在我们会再往前看,例如医疗保健是让大家尽量保持健康,最好不要生病。除此之外,我们这两年在运动、健身方面的投资也非常多的。比如投资的亚玛芬体育,是我们跟安踏体育联合去收购的芬兰最大的户外运动公司,旗下品牌大家可能很多都用过,始祖鸟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大家滑雪的话也会知道萨洛蒙、Atomic,还有网球的Wilson,今年Wilson的篮球也取代了斯伯丁,成为NBA的官方用球。
运动、健身、走向户外,当这些方面的潮流越来越大,身体健康是自然的结果。以前我们穿一件老棉袄很重,还是觉得哆哆嗦嗦的,而现在这些户外的衣服,如果只穿两层,基本上零度至零下5度都不冷;穿三层,零下20度都不怕。而且衣服很薄,三件衣服加起来还没有以前一件毛衣重,是极其高科技的,并且还在不断的研发。它同时又走向新零售,现在我们大量地进入电商和粉丝互动,更多的是通过直营模式。同时它又有绿色环保的理念,因为我们要把这些物料实现可循环,这也是消费者关注的事情。凡是喜欢户外运动的人,一定是喜欢大自然的,一定是不希望造成污染的,一定是会非常珍惜、不浪费的人。怎么能够让我们的产品更加的可循环、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是决定很多人买还是不买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从并购的角度而言,把这些方面都做好了,才能实现投资回报与社会价值。
曲列锋:听了几位嘉宾的分享,包含了聚焦科技、紧跟市场需求、紧跟国家战略,大家对整个形势和趋势把握得不错。请平安的刘总分享下,平安资本这两年投资医疗,有什么视角,或者是你们觉得有什么机会?
刘东:我们特别重视医疗,原因之一,是未来的发展空间特别大,因为这可能是中国难得的一个行业,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第二个原因,从平安的角度来看,医疗和保险有密切的协同效应,所以医疗也是平安特别关注的一个战略领域。从保险的角度来说,以前保险是在医疗的最后一个环节——支付才出现。但实际上我们现在会参与到前端,在人还没有生病的时候,我们就会给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从预防到治疗,提供健康管理、就医服务等一系列的全方位服务。
所以保险就不仅仅是支付,而是“有温暖的保单”。平安集团会有一系列的医疗方面的投资,平安资本除了支持集团在医疗方面做战略投资,主要还是从财务的角度为我们的财务投资人,获取更好的回报。
医疗方面,我们关注几个细分行业。例如,我们在生物医药方面做了一些布局,也在看一些特别有意思的项目。在医疗服务方面,我们会看一些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医疗服务、医院、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等,都是我们现在特别关注的领域。它们的赛道特别长,也是非常长远的投资。
但是我想补充一点,医疗投资里面的挑战也是特别多的。因为医疗不完全是财务属性,还有社会属性,投资人要把握好边界。
曲列锋:感谢刘总从险资和社会责任的角度谈了医疗。请周总讲讲,从科技的角度,怎么看医疗科技和生物科技投资?
周宏斌:医疗领域很大一部分都跟科技相关,大都也是偏早期投资,特别符合专精特新。医疗各细分领域都很有特色。偏PE的投资,在医疗服务领域和医疗的上游还有一些机会。例如生物医药的原料、耗材,还有一些设备,这些领域里面有很多的机会。
我们投了一个临床CRO公司,是很不错的一个项目。这家公司是国际布局,会匹配中国创新药研发的2.0,以国际市场为主,非常需要国际CRO的支持。同时有大量的上游原料和设备,确实是有很多的市场机会。
曲列锋:感谢周总的分享,最后再探讨一个主题。因为今天的主题是《PE——做有价值的投资》,而PE这两年的做法跟十年前有很大的差别,今天在座的各位,有美元基金PE,也有人民币PE,也有成长型和做并购的,请每一位嘉宾分享一下你们对中国未来几年做PE,如何能做好价值投资?或者针对投资阶段,是并购的机会多,还是成长型的机会多,亦或是早期的机会多?对某些行业还有什么建议?大家分享一下。
陈弦:PE其实分很多阶段,CMC资本是偏成长期的基金,从C轮开始到Pre-IPO都做,方源和华平做很多后期的项目,甚至买断型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生态。
我自己近两年感受比较深刻的,第一点是整个市场运行的机制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我是从2003年、2004年开始做投资的,那个时候做一个项目,少则6个月,长则一年,这里面有很多具体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基础,行业里的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以及一部分企业的诚信等方面都不是很成熟。我记得当年做投资的时候,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确保企业的诚信。
现在整个生态成熟了,我们有幸参与了中国一级市场的投资,作为一个融资工具,一级市场变得越来越高效,相应的作为行业参与者,该如何去适配这种高效?我们刚才讲了很多赛道的企业都在做创新,PE行业也需要找到创新的机会,无论是人才培养机制,还是做决策的方式,都需要我们内部快速迭代。还有如何利用信息化的科技技术手段,去提高内部信息的收集、同步研究和做决策的效率?在CMC内部有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在做这件事情。
做个总结:首先大方向上,我们长期看好一级市场;其次,这是一个巨大的生态,需要所有人一起去配合,才能增加这个市场的深度、有效性和流动性。第三,从机构自身的角度来讲,需要有一个创新的思考。
刘东:什么是有价值的PE投资?有价值的PE投资应该是对企业、对投资人、还有对社会,都是有价值的。这样的投资才是有价值的投资。
就PE行业来说,中国PE市场至少还有两到三倍的发展空间,但是从数字上看,我们发现中国活跃的VC/PE机构数量,已经是美国的十倍。所以我觉得在未来,如果我们不努力,没有不断地自我更新,那么有很大一部分VC/PE机构都会被淘汰掉。
我们未来看好几个趋势:第一,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强,这会给我们带来重复投资头部企业的机会。我们投资的特别一些优秀的企业,会投资两次或者三次。
第二,中国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完善,其中有很多分拆的机会,还有中概股回归A股的机会等。
第三,降杠杆还在深化,而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给我们带来了特殊资产的投资机会,我们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
第四,碳中和和碳达峰的背景下,我们也持续看好ESG和碳中和这方面的机会。
曲列锋:唐总在成长阶段也有配置,并购也占了很大比例,您觉得未来中国的PE,哪一块的机会更多?您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投资?
唐葵:从数量上来说,成长期的机会会继续很大。从规模上来说,我们单个并购可能就是几亿美金,几十亿人民币的规模,所以从金额的比例来看,并购会越来越大,但是数量可能不会那么多。
我觉得打法还是有点不一样,将来如果是参照一个成熟经济体的最终发展形态,可能确实就是在两头:一头是大量的创新企业在蓬勃兴起,不断地在想颠覆性创新;另外一头,就是这些老企业如何通过重组,通过分拆,通过进一步的数字化,能够让他们继续增长,保持他们的护城河。这两头里都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关于价值投资的问题,现在如果想买的便宜的角度寻找机会,已经很难了。原来巴菲特说“捡烟头”,后来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不是一个最主要的投资业态,芒格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所以价值本身包含几点:第一是作为投资人,对这个行业和这家公司,你能否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价值;第二就是我们能不能为它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后者可能是我们这些年在想办法一直做的事情。如果这些企业需要一些赋能,我们能不能在供应链的优势上、在数字化上给它赋能,或者在并购整合方面给它赋能,使得这个公司在静态看可能不便宜;但是动态来看,我们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赋能措施,使得它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曲列锋:一头是创新和早期,另外一头是科技赋能,管理赋能和提升价值。魏总作为外资基金的代表谈一谈,这两年在国内,外资基金做PE是什么样的打法?
魏臻: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外资投资人,华平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PE机构,我们55年的历史中,一半的时间都在中国,现在在全球大概一共管理超过4200亿元资产,其中约三分之一也在中国。我们问自己更多的问题是,在中国市场下,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么样的PE投资人?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十几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时是以美元为主,以海外上市为主,互联网大概占了一半的投资,Pre-IPO是主要的打法。
现在整体环境变化太多,所以我非常赞同唐总刚才说的观点。我们现在在看任何项目的时候,我经常问团队:是什么让华平成为被投企业更好的股东?我觉得在纯行业投资和纯财务投资人当中,是一个非常宽的区间,我们要选好自己的定位。现在正好快11月份了,我们在做每年年底的评估,看看团队的资源和配置,我们发现过去几年,增长最快的团队是投后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投入,投后团队和投资团队的配合日趋流畅,投后团队正在我们被投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包括财务管理、数字化、市场公关、人才招聘、融资、法务合规等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和咨询,给我们的企业带去大量增值服务。
中国股票市场未来将有巨大的扩容空间。中国目前整体的股票市场证券化率为87%,与当下主要发达经济体差距明显,伴随着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成为国家战略,以及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假设中国证券化率提升到100%这样发达国家中位数水平,中国股票市场总容量将翻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国股票市场。
在并购领域,未来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很多优秀企业上市后,会通过并购来做大做强,例如安踏会通过并购去增加它的市值,这对于有巨大资金体量的PE是一个机遇,如何跟这些行业的领头羊合作,去帮他们做得更大,包括并购在内等各种不同的手段,也是我们接下来应该认真探讨的方向。
曲列锋:华平这两年的本土化做得非常出色,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打法。唐总讲了聚焦两头,那么作为成长期的PE,君联的投资策略和打法,或者该阶段的PE的机会在哪里?有请周总分享。
周宏斌:会前我跟华平的魏总也聊了几句,他们之前投了一个很早期的机器人公司,比VC还早,下手很猛,现在发展得也很好。VC PE化,PE VC化是现状,投资机构很难区分界限。目前投资的项目还是一个梯型结构,很多项目在早期,中间是成长期项目,大的PE项目相对较少,特别是控股型交易的操作模式和少数股权交易完全不同、数量上还比较少。我们判断,后面的趋势是走向哑铃形,早期机会仍然会很多,控股型的大PE交易会越来越多,中间成长期的少数股权投资机会将愈来愈少,这个进程可能在十年左右完成。
作为君联来说,虽然现在发展的还不错,但是往后必须要跟华平、方源这些PE机构去借鉴经验。君联内部有20多个人的顾问团队,对投后管理非常重视,所以我们对企业和产业有很好的理解。第二个方面,我们过去几年,是从我们能做的事情开始做。PE交易是一个大股比的交易,只是我们还不敢扮演那个大股东,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跟PE的前辈们好好学习怎么做控股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