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究竟是啥意思?真正含义少有人知
相信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都曾经看到过“上善若水”四个字。如果单从字面意义上去分析,可以得知“上善若水”,指的是最高级的善意、善念、善心,就像水一样既无形又广博。如果从其深意去诠释,恐怕就只有细读《老子》了。
大家都知道《老子》,是一部道家学派经典史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老子》又可以称为《道德经》、《五千言》。相传这是一部由道家创始人老子,创作的一部蕴含道家哲学思想的书籍。可以根据思想内容划分为,上篇《德经》、下篇《道经》。
道家思想十分深厚,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道家是唯一能与儒家学派相提并论的学术思想。这部以“道德”为核心的《道德经》,涉猎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上善若水”就是《德经》中的精髓,教导人们要培养高尚的品质。
“上善若水”内涵及通俗释义
一、《道德经》对“上善若水”的诠释
由于生活中有很多人不了解《道德经》,所以他们都会认为“上善若水”看起来十分高深。《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如果大家仔细分析老子对“上善若水”的诠释,就会发现其含义浅显易懂。
从思想角度去分析“上善若水”,可以得知老子想表达的含义,其实是高尚的品质就像流水一样。主要是因为水是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无色、无味、无形并随形就势。无论是高山、低谷还是平原,都可以无怨无悔的依地势而生存。
而作为一个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也应该像水一样,泽被万物不争名利。不应该因为山高而骄傲,也不应该因低谷而垂头丧气。做人、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要与世人一般见识。一定要培养以柔克刚的品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虚怀若谷。
实际上大家如果仔细分析,《老子》中对“上善若水”的诠释,“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会发现原来这才是它的真意。只有做到“不争”才能“故几于道”,这不仅是人生的大智慧,也是能够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
二、“上善若水”的另一层含义
相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以“上善若水”,作为人生的信条。但是却笔者认为真正能够,做到“上善若水”的又有几人呢?所以题目才会指出“上善若水”的含义,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复杂,简而言之就是“上善若水”也可以很通俗。
如果将“上善若水”诉求的品质, 放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它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变体。而这十六个字不仅浅显易懂,而且所表达的深意,也和“上善若水”几乎如出一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简而言之,就是大海之所以可以容纳众多河流,除了与它所处的位置较低有关系之外,最重要的是他的胸怀特别广大。不仅具有可以容忍之心,而且也可以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够遵守这种高贵的品质,那么“上善若水”所表达的深意,就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无论是黄发垂髫还是垂垂老矣,都可以很轻松的形成这种品质。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曾创作过一篇名扬千古的《岳阳楼记》。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事实上所表达的含义,其实与“上善若水” 如出一辙。在这种品德的奠基之下,才能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结 语
笔者认为“上善若水”既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准则。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培养高尚的品德,那么想要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不会太远。虽然“上善若水”看起来玄之又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非常简单。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平静如水,并且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多为他人着想。甚至在特别关键的时刻还能够舍小我为大我,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之下,才能真正成为古代人口中的君子。而作为一个君子最基础的品质,就是通俗易懂的“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