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影像研发”平台,产品横跨内窥镜、3D口扫设备,锐影医疗是如何思考的?

内窥镜领域的火热,或许可以从投资事件一窥全貌。

内窥镜领域部分融资事件,根据动脉橙及公开数据整理,动脉网制图

大量高达亿元的融资频频出现在内窥镜领域。并且,多家企业更是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多轮融资。其中,诸如新光维医疗则走到了递交招股书等待上市这一环节。

内窥镜领域的火热与当前市场需求有着密切关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是一个庞大并在急速增长的市场。在2020年,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价值为203亿美元,并估计于2030年将增至396亿美元。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相对来说增长更为迅速,预期将从2020年的231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624亿元。

庞大的市场促使大量企业押注内窥镜这一赛道。而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医院对院感更为重视,一次性内窥镜的发展也受到了资本的密切关注,企业纷纷推出了一次性内窥镜产品。

成立于2019年3月的锐影医疗,在今年8月份完成了由金鼎资本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在打造推出一次性内窥镜的同时,它走上了一条与其他企业不太相同的道路——选择向内窥镜领域上游探索,从底层算法、元器件出发打造属于自己的内窥镜主机模组,并以此拓展属于自己的内窥镜产品。

是什么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采访了锐影医疗创始人陈海华。

啃硬骨头,缘何发力内窥镜主机模组?

“在内窥镜设备中,最能体现水平的,其实是内窥镜图像主机。这也是为什么图像主机卖那么贵的原因。由于主机的研发、生产、制造涉及到较多跨学科领域,技术门槛较高,突破起来也较为困难,技术突破的价值也相对较大。”陈海华对动脉网指出。

锐影医疗图像主机产品,渲染图

既然如此,那么当前国内内窥镜厂商,在图像主机方面通常又是如何做的呢?

“目前国内企业大多采用松下或池上等公司生产的主板模组,再在其基础上组合、调试打造图像主机。”陈海华表示,由于系统并非来自原生厂商,内窥镜主机功能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采用同一主板模组的不同厂商,可能最终因为自身调优能力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图像结果。

让企业选择采用现成的主板模组打造自身的图像主机,原因显而易见——现成的进口主板模组,有着相对成熟的供应链条,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在内窥镜主机方面的研发投入,也可以更为迅速地通过整合产业链推出自身的内窥镜图像主机及配套内窥镜产品。

金鼎资本项目负责人就曾表示:“近几年微创手术以18%的速度增长,而内窥镜主机是在微创手术影像里面直接影响成像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目前中国90%的内窥镜主机都掌握在国外的几家大品牌手中,如德国STORZ和日本奥林巴斯等等,所以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机会。”

事实上,变化也在近些年开始发生。

据陈海华观察,在2018年以前,很少看到业内企业打造原研的图像主机。“无论是行业理解、人才结构、外部资金支持都较为薄弱,打造原研的图像主机相对比较困难。现在,大家逐渐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国内也逐渐有了人才基础和产业支撑允许内窥镜厂商往这个方向进行探索。”

在2015年一手缔造了另一家内窥镜公司的陈海华,也在产品迭代过程中意识到了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市面上不会缺乏质量平平的内窥镜设备,而要打造一流设备,就需要从图像主机入手,而主机模组则是其中的关键。也是基于此,在前期经验技术的积累下,2019年,锐影医疗诞生。在诞生初,锐影医疗便朝着从主板模组出发打造属于自己的图像主机这一领域迈进。

突围主机模组,锐影医疗有何凭靠?

为什么大厂不往这个方向探索?陈海华指出,国内大厂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是部分厂商最终做出的产品效果平平。对于大厂而言,有着更多的试错空间,在产品管线不行时可能会被“腰斩”。但对于创企来说,不成功便成仁,此外别无选择。锐影医疗,则抱着一往无前的信念,进行着探索。

有信心或许远远不够。在这个需要多学科交汇融合的领域中,拿主机模组下手“开刀”,本身也需要足够顶尖的跨学科领域团队成员。而内窥镜主机模组涉及到芯片、传感器等硬件,打造主机模组,也需要团队拥有产业链资源整合的能力。

锐影医疗内窥镜主机实拍图
锐影医疗的优势在于恰好融合了两者。

在团队成员方面,目前锐影医疗有着一支近30人的团队,成员大多有着相关领域大厂工作经验。

锐影医疗创始人陈海华,毕业于计算机专业。作为连续创业者,他早于2011年便开始自主创业,从事领域与边缘计算、机器视觉息息相关。在2015年,他进军到内窥镜领域,并于2019年推出了“锐影医疗”。锐影医疗并非是凭空出现,早前已有较为深厚的内窥镜领域经验积淀。

锐影医疗的CTO,是北航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在图像处理研究领域有着超过10年的经验。他在国家ART重点实验室负责图像处理方向,主要负责医学图像分割、器官建模、疾病量化等算法研发。他也曾在国内某知名实验室进行深度学习方面的工作,在某业内知名企业开发过2D和3D内窥镜成像算法,并且是3D内窥镜项目负责人,有着成熟的项目经验。

锐影医疗的硬件负责人,是中科院博士、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级讲师,曾负责工业相机、激光雷达、T-O-F相机、无人机机载任务光电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研发,也曾负责业内知名企业2D/3D手术视觉产品的电路设计和FPGA设计。

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方面,内窥镜主机要从底层解决问题,需要获得FPGA芯片厂家的技术支持,锐影医疗获得了全球FPGA芯片龙头赛灵思的芯片支持。而作为锐影医疗股东之一的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也为锐影医疗提供了内窥镜领域的其他相关支持,使得锐影医疗可以专注于内窥镜主机领域的研发。

最终,锐影医疗选用赛灵思芯片+微云智联边缘计算平台以及采用某大厂的图像传感器,通过更改底层系统算法,打造了符合自身需求的主机模组。陈海华指出,“相比采用池上或松下的模组打造的图像主机而言,采用锐影医疗主机模组打造的图像主机优势在于软硬件平台+系统集成”,高度集成带来的是图像主机成像质量的提升。


定位影像研发,内窥镜、3D口扫多管线并进

对陈海华来说,打造内窥镜图像主机十分关键。锐影医疗目前正在尝试打造支持4K、4K荧光、3D图像的主机设备。

“在有图像主机的情形下,再去做一次性内窥镜,图像能力可以自控,可以把图像成像效果做得更好。”对于锐影医疗,一次性内窥镜产品的打造更像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其一次性内窥镜产品,目前正在启动报证流程。

此外,锐影医疗也在打造3D口扫设备,目前正进行设备小型化探索,预期将于年底推出产品,并启动报证流程。

为何会从内窥镜产品跨越至3D口扫设备?

陈海华回答道,这与其连续创业者的身份以及早年布局有关。在他看来,内窥镜领域图像成像有望走向3D成像方向。“将来匹配手术机器人需要提供高精度的3D图像而非目前模拟的3D图像效果,需要有真实世界的测量数据。”

锐影医疗很早便开始布局3D影像算法。当前其选择落地的3D口扫领域,是因为其早年曾进行过3D口扫设备海外代工,本身有着一定资源优势。而其影像算法日后也将在其他领域落地。

整体而言,锐影医疗“内窥镜主机可以持续研发荧光、3D等产品;一次性内窥镜可以持续布局胃肠镜、气管镜等产品;3D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应用到医美、脑科扫描等领域,技术可延展性强”,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而锐影医疗的产品优势则表现在——

在图像主机方面,得益于自身资源,锐影医疗在大量临床数据基础上打造了产品,而非是基于实验室打造的产品。其试图实现的,是从服务到产品设计等全方位为临床医生提供支持,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非如当前市面上的产品,在价格高昂的同时,“大多产品连菜单都是英文的。”

在一次性内窥镜方面,锐影医疗通过打造图像主机进一步提高了配套产品的成像质量,同时通过供应链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内窥镜成本,以此改变以往进口一次性内窥镜产品动辄数万元的局面。

在3D口扫设备方面,目前其扫描精度达到了10微米。陈海华表示,对海外市场的熟悉,以及相比同类产品价格更低是锐影医疗在3D口扫设备方面的优势。

储备技术人才,积极布局海内外市场

在内窥镜领域,要想让一款产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有着丰富创业经验的陈海华,在采访中便指出,要在目前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需要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做好知识产权认证。其次是做好学术推广,增加医疗机构、医生对产品的认知。”

“提高医疗行业、医生群体对产品的接受度和认知度”的重要性不亚于产品本身的打造——只有医生采用设备进行手术,一块合作项目,在体验后才能真正地提供产品反馈,助力企业打造符合临床需求的产品。

对于产品拿证,陈海华有着自己的信心。甚至他已经在规划产品的销售市场——“我们的销售一定不是只面向中国。我们将依托于中国,在全球展开和当前一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我们对'锐影’的主营产品有着充分的信心。”

有着这样的信心,与他熟悉这个市场并在海外市场销售过相关器械设备有关。“欧美市场对中国产的一流设备是能够接受的,中国的优质医疗设备是可以销往欧美的。”在布局海内外市场的同时,锐影医疗也在加强自己的人才储备,构建复合型的人才团队,借以满足未来产品管线拓展的想象空间。

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