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医案精解》崩漏】
李某,女,32岁,2006年9月10日初诊。
近半年来月经前后不定期,且每次行经淋漓不尽15日左右,面色苍白,神疲懒言,夜梦纷纭,自诉工作压力较大,情绪急躁易怒,饮食不规律,大便稀溏。自觉两肋乳房胀痛不适,行经时更甚,月经色淡,口舌反复生疮,曾自服“乌鸡白凤丸”等,效果不明显,吞服“云南白药”后觉腹中胀闷不适,舌质淡,苔薄黄,脉弦。
陈老曰:百病生于气也,气机不调,则脏腑功能受制。
处方一:小柴胡加青黛乌梅汤
柴胡 20g 黄芩 10g 法半夏 15g
党参 20g 生姜 10g 炙甘草 15g
当归 15g 大枣 10g 乌梅 15g
青黛 10g
5剂,水煎服,1日1剂
9月23日二诊:患者服5剂后又自煎服5剂,诸症有所减轻,惟觉两肋胀痛不适。
处方二:于处方一加川芎 10g、青皮 10g,以增行气破结之力,继服5剂。
10月4日三诊,诉此次行经一周而停,两肋胀痛亦有明显减轻,睡眠有所改善。
处方三:同处方二,守方守法,连服3个月经周期,每周服3〜5剂,嘱患者劳逸结合,怡情易性。
1年后陪好友诊疾时得知月经期、量、色、质均复正常。
【侍诊心得】 患者阴道流血淋漓不尽15日左右,致使气血亏虚,故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藏神,肝藏魂。血虚则心神肝体失养,故夜梦纷纭,神魂不安。工作压力较大,性情急躁,每伤于肝,肝之体用失调,疏泄失职,肝郁化火,加之阴血亏虚,虚火自生,郁热虚火,扰于冲任,迫血妄行,则经血淋漓不尽。饮食不规律,脾胃受损,中焦脾胃气虚,统摄无权,亦致漏下不止。“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而今中焦乏力,气血生化乏源,又加重气血亏损,如此则迁延不愈。
可见,崩漏属于血病,尤其与肝脾二脏有密切关系。因为脾统血、肝藏血,血之能统,全赖于脾;血之能藏,全赖于肝。热迫血而妄行者,则宜清肝止血;气不摄血,宜益气摄血;无论何种原因导致之出血,皆可收敛止血。本案用药可谓一箭三雕,面面俱到。
方中黄芩、青黛为清肝要药,血因热而溢,得此可收清热止血之功;党参、大枣、炙甘草补气健脾,使元气充盛于脉外,阴血自能安守于脉中,血因气不统摄而溢者,得此可收益气摄血之功;乌梅酸敛,用之又能体现收敛止血之法。患者工作压力较大,性情急躁,且两肋乳房胀痛明显,为肝郁血滞之征,故以柴胡、青皮、川芎疏肝行血。当归补血,合参、草、枣补益气血;合柴胡构成体用并调之结构。
【按语】
(1) 治疗崩漏,古人有“塞流、澄源、复旧”之法。塞流一法,尤当审慎,非大出血,则不宜急补急止,而致壅塞之弊,宜详审气血阴阳之虚实而组方用药。
(2) 小柴胡汤属表里双解、寒热并用、补泻合剂之方,既是治少阳证代表方,也为调和胆胃、调和肝脾之常用方。本案用之主要取其调和肝脾(疏肝健脾)兼清肝热之功,辨证要点是情绪急躁易怒,两肋乳房胀痛,神疲懒言,便溏,舌质淡,苔薄黄,脉弦。
(3) 本案之选方实为陈老创制之参芩乌黛汤。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
——编辑整理:李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