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文/沉吟先生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日子,北方人比较重视扫墓,而南方人则更侧重于踏青。
与清明节关系最密切的,大概应该算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了。
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史记·晋世家》)
但还有一种说法,五贤士变成了狐偃(咎犯)、赵衰、魏犨(武子)、司空季子、介子推,贾佗和先轸靠边站了。而且这个说法还更流行一些。
从《吕氏春秋》所载“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来看,介子推是其中一蛇的说法好像更靠谱一些。而且还是在《史记·晋世家》里,司马迁自己又说: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不管是不是五蛇之一,介子推是重耳的随从之一,这个大概是没跑的。
公元前656年,重耳被后妈骊姬陷害,踏上了长达十九年的逃亡之旅,先后奔狄、卫、齐、曹、宋、郑、楚、秦,一路颠簸,历经风霜,公元前636年,终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复国,是为晋文公。
据说在逃亡过程中,经过卫国的时候,卫国老板文公不尿重耳,卫文公不尿也罢了,在五鹿这个地方,“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还是赵衰会拍马屁,赶紧说:这是给您老人家献土地嘛,兆头大大滴好(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眼瞅着老板快饿死了,介子推一咬牙,从自己大腿上割了块肉熬汤,这叫割股奉君。重耳一边剔着牙缝,一边拍着介子推的肩膀说“子推是个好同志”。
这一吃,重耳吃人肉吃上瘾了。
后来重耳又跑到齐国,齐桓公将其宗女嫁给重耳,重耳乐不思晋(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於此,不能去),就想着在齐国混吃等死算了。狐偃咎犯和赵衰灌醉重耳,扔上马车,趁这个货没醒,赶紧打包带走。重耳醒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我特么吃了汝(我食舅氏之肉)!
不仅重耳吃人肉吃上瘾了,介休孝义这一带的人,割肉也割上瘾了。
一千年二百年后,距介子推故乡介休仅数十里的永安县,有个穷家孩子叫郑兴,无钱买肉奉母,也一咬牙,从自己大腿上割了块肉熬汤,这叫割股奉亲。知县报于朝,唐太宗李世民诏政永安为孝义,即今孝义市。(真假不好说,本人未考证)
回头再说介子推。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懟?”推曰:“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隐,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此乎?与女偕隐。”至死不复见。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上面是《史记》所载。
(文公)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或遇之山中,负釜盖簦,问焉,曰:“请问介子推安在?”应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
上面是《吕氏春秋》所载。
下面说的是传说。
传说介子推与老母退隐后,文公遍寻不获,打听得介子推隐入绵山,遂放火烧山,欲逼之出山。也不知是介子推誓死不从,还是背着老母没跑赢山火,反正是没出来。后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母子二人的尸骨,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成天叹息:“悲哉足下!”
据说介子推在树洞中还留下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因介子推休于此,遂名介休。为纪念介子推,禁生明火,食寒食一月。后逐渐演变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距冬至一百零五日,当地称“一百五”。
晋文公求贤烧山, 设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故事,确曾有不少文献记载。但关于血诗这一段,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完全是扯淡。
中国最早的七言诗,是张衡的《四愁诗》及曹丕的《燕歌行》,而这首所谓的“血诗”,不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跟春秋时期拉不上半张粮票的关系,毫无疑问是后人所伪托。
而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在农耕文化里,作为一个节气可能更为农民所重视。
《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寒食上坟的习俗具体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唐玄宗曾下诏:“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编入五礼,永为恒式。”
明《帝京景物略》:“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母亲去世十一个年头了,每年的一百五,我们兄弟俩除了去祖坟祭祖,还要去母亲寄埋的坟头去扫墓烧纸(当地习俗,父在母亡,则母不入祖坟,待父百年后合葬入祖坟),不过今年可能没办法烧纸了,因为今年天干物燥,山火到处闹,祝融在丛中笑。
北京密云、山西沁源、四川凉山……祖国山河一片红,穿着橙色战衣的勇士们,有的已经将生命交付于这片火红的田野,有的还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他们真的在赴汤蹈火,真的在悲哉足下。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诚可悲也!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愿逝者不孤单。
谨以此文,献给介子推。
谨以此文,献给离世的母亲。
谨以此文,献给火场中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