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捕后,父亲坦言:儿女多,不怕少一个!枪决时,她拜托打准一些
1937年11月11日,晚6时左右,天还没黑透,门外传来熟悉的敲门声。郑苹如放下手中的抗日剧本,从窗户瞧过去,是一个熟悉高大的男人——她的未婚夫王汉勋。
王汉勋是来告别的,他接到命令,航空作战大队需在午夜紧急西撤,特来见郑苹如最后一面。
今年初春时,他写过两封信给郑苹如,打算秋天与她一起到香港结婚。但出于时局紧张,郑苹如拒绝了,结婚的事一再推迟。接着,他们迎来了分别的场面。
王汉勋摸出一张新近拍的全身照,照片背面写着:“送给我最亲爱的人,苹如...你!”
离开时,在吉普车的大灯前,王汉勋与郑苹如紧紧拥抱,约定抗战胜利后结婚。
图 | 飞行员王汉勋
一
郑苹如,1914年生于日本名古屋的一个“中日联姻”的家庭。父亲郑钺(chéng)是一个忠诚的抗日爱国志士,早年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后来结识国民政府元老于右任一起做事。
深感敬佩的是郑苹如的母亲,一位正义的日本人,反战人士。出生于没落的日本贵族,嫁给中国人后被家族开除户籍。从此只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一直协助丈夫从事革命活动。别人问她中国正跟日本打仗,你站哪边?她会严肃告诉别人:“我嫁的是中国人,姓中国姓,孩子也是中国姓,姓什么,就是什么地方的人,也是中国人。”
1932年一・二八上海战起,郑苹如全家都投入到了淞沪抗战运动中。父亲有高层的机要工作,郑苹如则带着弟弟们一起写壁报、发传单,以学生身份到乡间宣传抗日,还带动了同学为伤兵做衣服。但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直面交锋的时刻,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
图 | 郑苹如抱着大姐的孩子
1938年1月,郑苹如受陈果夫特邀,在法租界内秘密接受特工训练,包括收发电报、射击、密写、匿藏等必备技能。出师后,郑苹如正式成为一名地下抗日组织人员。而在没多久前,她还是一位抱有明星梦的新女性,甚至登上了第130期《良友》杂志封面。谁能料到,“不知亡国恨”的女士摇身一变,就是“磨刀霍霍向日寇”的女巾帼。
想要在沦陷区打入敌人的心脏,郑苹如是能找到的人选中最为合适不过。年轻、漂亮、有文化、从小生长在日本,有一口流利的日语,这些都是她靠近日本高层的有利因素。
短时间内,通过中统的安排调度,以及自身的亲和力,郑苹如已经能够自由出入日寇的诸多机关部门,周璇于日方高层的军官与文职之间,成为了表面上的“私人秘书”。不单如此,她还凭借流利的日语成功当上了日寇小野寺机关的翻译和播音员,窃取了大量的高层机密往重庆方面输送。故此,郑苹如有情报奇才之称。
图 郑苹如登上良友画报
二
“交际花身份”是郑苹如掩盖其谍报身份的一副重要面具,长久以来,她都以“风流女子”的负面名声付出代价,但这却是贴近日本人的好手段。姑且举两段事迹,就已足够证明郑苹如作为罕见的女性特工在谍报任务中确实有诸多便利。
第一件事是在1938年的时候,总部发来密电,要求郑苹如利用与日本高层的特殊关系绑架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学习的儿子近卫文隆。
近卫文隆跟“阿斗”近无区别,喜好吃喝玩乐。但其身边有日本人看管,想要靠近他,郑苹如只能以“情人身份”委身。这招一试即灵,近卫文隆倾慕于郑苹如的高雅美丽,加之郑苹如本身也有日本女性的气质,很快就被近卫文隆视为“未婚妻”,口无遮拦地向她透露耳边风听回来的重要情报。
郑苹如把握机会,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将手到擒来的近卫文隆软禁于巴拿马夜总会“谈情说爱”,还将他灌得酩酊大醉。
人已经得手,本预备由地下组织派人将近卫文隆从水路转移出上海,但不料此时总部却复电“马上放人。”且回电言辞十分紧急。
原来,日本方面得知近卫文隆“失踪”后,沪西日本宪兵队已经紧急出动,封锁了所有交通要道,特务机构也派出人员在租界内乱窜。总部感悉这将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的搜查逮捕,致使大量无辜者受到拷问杀害,所以即刻令郑苹如停止这场危险的行动。
其实这次的绑架是有点“乌龙”的。起初绑架目的是想要借近卫文隆作为筹码谈判停战,但是显然不切实际,日军并不会因为一个“阿斗”而停止侵略。
图 | 坐在汽车里的郑苹如
前边提到郑苹如是情报奇才,那么她最为出色的一次情报递交也是发生在1938年的时候。
8月底,郑苹如应日本和谈代表早水亲重之邀参加日本在沪的政、商、军界舞会,无意中得到一个重要情报——二号人物汪将有“异动”。
翌日上午,郑苹如立即将汪精卫叛变的消息密保重庆,遗憾的是这一重要情报被略过了。但接下来仍有回转的机会。
12月初,郑苹如再次于舞会中从日方驻沪人员口中获得“可靠情报”——汪将于“近日”异动。
郑苹如二次发出绝密加急电报,告知重庆方面:“务必迅即采取行动!”
可惜这一次,重庆高层仍旧没有重视。直到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经昆明出逃河内,并发出艳电投降日本,才想起那个小女特工的加急电报,一切如梦初醒,但已晚矣。
迄今为止,郑苹如都被认为是预报汪精卫叛逃的第一人。
图 | 女性特工形象
三
1939年冬,郑苹如接到新的任务,中统局驻沪专员嵇希宗传达密令——伺机不惜一切代价干掉这个死对头。而这个“死对头”,就是血腥镇压众多爱国志士的76号伪特工总部主任丁默村。
自从丁默村受汪伪政府任命为特工头子后,公开鼓吹“与日军并肩作战”,大批抗日志士和抗日群众遭到全面性的肃清暗杀。丁贼不除,众怒难消。
然而,丁默村是一个极度危险人物,心狠手辣、机敏奸诈。日本记者报道他是“婴儿见之都不敢出声的恐怖主义者”;群众骇其为闻之色变的“丁屠夫”;就连CC头子陈立夫都将其恨入三分:“丁这个人很聪明而狡猾,他把许多原来上海调查统计局的人都抓去了,又早把上海秘密通信的地方都记下来,所以我们吃了他的亏。”
临危受命,郑苹如是有顾虑的,对于丁默村这个人,唯一能突入的破绽就是他好色,简直是色中饿鬼。那么,自己面对这样的人,又要付出何种代价,迎来何种命运?她不得不把担心袒露给了年迈的老父亲。
图 | 老先生郑钺
郑铖与女儿的抗日工作是各自独立的,但他对丁默村的怒火,已恨不得将其抽骨剥筋。就在早前,他的老友——坚持抗日爱国立场的刑庭庭长郁华被暗杀了,丁默村给他带话,这是“杀鸡给猴看”,劝他识时务,乖乖出任伪职。郑铖不屑恐吓,狠狠回击:“在这黑暗的社会,我已早活够了!”
如今一听女儿要刺杀丁贼,郑铖立马拍板:“抗日锄奸,对国家民族有利,对四万万同胞有利,这事非做不可!”
老先生对孩子庭训极严,凡冒生命危险之事都不准碰不准干。唯独抗日一如既往的支持。“为了国家,什么都可以牺牲!”这是他一直教勉给孩子的话。
有了父亲的鼓励,郑苹如笃定了决心,做好了觉悟。
“接近目标”对于郑苹如来说,从来都是轻而易举。丁默村曾当过郑苹如的中学校长,郑苹如以“师生友谊”靠近他。一名特工的所有演技——恃宠撒娇,装纯卖乖,虚与委蛇,全都使在了丁贼身上,关系很快拉近。不久,她已经能以秘书身份自由出入76号特工总部。
但在交往中,郑苹如真正领教了丁默村的狡猾,行踪从来都是口不对心,前脚说好去巴拿马舞厅跳舞,后脚却去了大华舞厅;本来说要去咖啡馆喝咖啡,但是到了门口,忽然就让司机掉头走人。郑苹如问他为什么,他摆手一笑,“习惯了,就是想走。”
图 | 丁默村
出于丁默村落脚地点飘忽不定的考虑,上级禁止郑苹如独自刺杀,但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开展了第一次暗杀部署。
1939年12月10日晚,郑苹如费煞心思,终于将丁默村邀至家中作客。但没料到,郑苹如在家门口刚下车,丁默村就关上了车门,说突然有急事要走,任凭郑苹如怎样请他“上楼坐坐”都不肯,甚至连郑苹如撒娇讨要“再见”的亲热,丁默村也不愿,狡猾的狐狸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迈下车门一步。
紧接着,车轱辘一转,暗中伏击的嵇希宗、刘彬等人直接看傻眼,到嘴的肉就这么跑了。第一次暗杀失败。
图 | 郑苹如
四
万幸之至,郑苹如身份没有暴露,失败了还有机会。但重庆方面焦怒不安,再次发出指令:“务必抓紧时间剪除丁默村!”接着,又有了第二次暗杀行动。
12月21日,丁默村到朋友家中吃饭,临时电话郑苹如,邀她一同参加。得知消息,上海中统紧急策划了第二次刺杀行动,特别交代郑苹如,西伯利亚皮货店就是暗杀地点,一切时机掌握于此,所以一定要诱引丁贼在此地下车。
饭局结束后,郑苹如与丁默村同车回家。途径静安寺路时,郑苹如提出下车买皮大衣,以作提前赠她的圣诞礼物。丁默村听后,出于只是稍作停留的考虑,并未起疑心。于是,一切如计,丁默村陪同郑苹如走进了西伯利亚皮货店。
但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丁默村突然掏出一沓钞票拍在柜台上,“你挑吧,我有事先走。”
郑苹如刚想拉住他,丁默村却已两步并作三步,纵身俯入防弹车内,伏击人员见状立马开枪。一阵枪林弹雨,追着丁默村的车尾消失在黑夜中。再一次,这个大魔头逃走了。
劫后余惊之后,丁默村接到了一个电话,那一头的人咬牙说:“这家伙如果没有被捕就会一次次将我们哄骗。”这一刻,丁默村的疑心一切明了,“这家伙”指的就是郑苹如。
原来,郑苹如的身份远没她自己自信的隐秘,她的一举一动,已然长期在特高课的密切监视中,就连她的上级也漠然不觉。
图 | 郑苹如与母亲
事后,丁默村给郑苹如打来了恐吓电话:“不自首,杀你全家!”
郑苹如仍想做最后挣扎,梨花带雨指责丁默村:“你冤枉我!”
然,其实郑苹如一听到“杀你全家”的威吓时,已经吓住了,也吓哭了。
身份暴露后,中统局主张郑苹如马上逃亡,离开上海,但是郑苹如却走了另一条路——以死相拼的自首。
12月25日,吃过饭,郑苹如藏了一把勃郎宁手枪,直奔76号特工总部,打算在与丁默村见面时完成最后的任务,但她还没见到丁默村,人已经身陷囹圄。
郑苹如被捕后,父亲郑铖旋即接到通知,允许以出任伪职换取女儿释放之自由。结果老先生劈头就是一句话——“我儿女甚多,不在乎少一个!”
这意味着,郑苹如不可能成为76号走出来的第一个活人。
1940年2月,26岁的郑苹如被三枪毙于荒野,最后的遗言从容壮烈:“帮帮忙,打得准一些,不要毁坏了我自己一向所十分珍惜的容颜。”
不久后,父亲郑铖抱恨而终,弟弟郑海澄也于1944年1月19日在保卫重庆的空战中牺牲。
图 | 弟弟郑海澄
六
郑苹如这个人物,是真实的存在,而并非轻描淡写于某部电影之中。
国民政府的一则褒奖令中就描述道:“郑铖同志蛰居上海,暗中指挥地下工作,并令其长女苹如实行锄奸,后遭敌伪毒手。”可见,这是一对上阵父女兵。
后代世人没将她遗忘,在《情报典范人物》一书中,郑苹如是唯一一位被收录的女特工。同时,书中的评价也一扫张爱玲笔下满是“桃色新闻”,甚至是对汉奸动情的非议形象,
“为顺利执行情搜任务,镇日周旋于日寇高官之间,委身寇雠,曲意求欢,牺牲个人美色换取国家情资,不仅毫无名利,也因与日寇汉奸往来,致家庭遭乡里唾弃轻视,家族蒙羞,门楣无光,惟郑苹如无所悔恨,漠视蜚短流长,此等情操,绝非世俗人所能做到。”
后话:郑苹如牺牲后,妹妹郑天如来到了重庆,见到了姐姐的未婚夫王汉勋。他是空运队20大队大队长,因为讯息不畅,他还不知未婚妻已经牺牲的消息。郑天如告诉他,姐姐不在了。王汉勋不相信,觉得女朋友长得那么漂亮,在上海有很多人追,可能是她等不了了,所以才说这种假话提分手。一想到这,堂堂一个大男人,他忍不住抹眼泪问,“你姐姐是不是要嫁人了?”郑天如一时哽噎,答不上话。后来,王汉勋也在执行任务中牺牲了。
亲人、爱情、国家、生命,赋予一个人活着的意义,统统都无法舍弃,但什么都无法舍弃,就什么都改变不了。
那年岁月,战火纷飞,先辈们始终如一作出抉择,最终有了今天的国家、亲人、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