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检验检测数据造假”的新闻词条频频被推倒大众的视野当中,不禁让很多看客心里产生疑问,这种“行业乱象”会如此猖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第三方检测机构到底怎么了?准确的说,检验检测行业的数据造假行为大致被分为两种:一种是篡改数据,即将检测出的真实数据改为“想要别人看到的数据”;另一种则是伪造数据,即虚构出“根本不存在的”检测数据。而这两种形式的“虚假数据”不仅成为一些人牟利的手段,也成为了一些人躲避检查的“法宝”。但是对于实验室的从业人员和政府抽查人员来说,如何能保证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可靠,如何能保证抽查结果可靠,成为最让人“头大”的问题!有位曾在检测机构任职过的网友是这样说的:不改数据就不付钱。。。。看起来的一句随口吐槽,可读起来确实让人寒心。什么时候一个真实的数据报告已经变成了“不值钱”的东西?对于经常接触检测数据的人来说,这可能也是很难得一个问题。遇到政府的抽检,可能一个指标不合格就需要再次检测;遇到客户想要产品“稳妥”上架,可能就需要“昧着良心”产出数据。日子久了,心中的愤慨也就渐渐被行业的不正之风吹息不少。为了整顿行业乱象和数据造假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今年出台了不少的文件。其目的就是为了纠正这些“不正之风”。
在10月28日发布的这篇文章中,直接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管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造、拆迁、停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擅自停用的计量技术机构,要给予及时纠正,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计量授权证书。”并且还指出“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高风险领域的抽查比例,严厉打击虚假计量检定测试等违法行为。推进“互联网+监管”“大数据”等智慧监管手段和计量比对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创新,提升监管效能。”这份文件严肃的强调的造假行为的处罚,算是对于行业乱象整治的一个良好开端。可是,这样的情况究竟还要持续多久呢?想要保障每一份数据的准确和可靠又需要我们每一位“检测人”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