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刀没剪,这部异形我肯定给满分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有一部续集电影,让派爷足足期待了五年。
今天它终于上映了;
爷二话没说,买了票就撸了一遍。
这部电影的前作中那些科幻怪兽,无疑是影史最经典的角色之一。
估计婊婊们都猜到了,爷说的是哪部电影。
爷就不卖关子了,直接开撸——
《异形:契约》
Alien: Covenant (2017)
作为《异形》的第二部前传;
《契约》让包括派爷在内的一干“异形粉”们苦等了好久。
可是从影院走出来,爷并没有觉得一本满足。
原因并不是影片本身的质量有什么问题。
雷德利老爷子亲自操刀指导,还是自己的经典作品;
自然是十拿九稳。
而且不论从飞船的外形还是人物的造型来看;
《契约》要更加贴近第一部《异形》中的硬科幻风格。
可是广电那把大剪刀,却剪掉了影片中最精华的那一部分。
7分钟的暴力情色镜头,说多不多。
说少,也不少。
一部R级片,硬生生被剪成了PG-13的普通级。
而且部分被剪掉的画面,对观影的流畅度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即便如此,《契约》在豆瓣上的评分依然有7.5分。
如果不是被“阉割”,说不定分数会更高一点。
作为《普罗米修斯》的续集,《契约》的故事架构也延续了前作。
爷友情提醒一下;
想看《契约》的婊婊们可以先温习一遍前作;
这样对理解故事会更有帮助。
爷前几天也写过《普罗米修斯》;
懒得看片的婊婊也可以回顾一番。
故事发生在普罗米修斯号飞船出事的十年后。
一艘名叫“契约”的飞船再度飞往宇宙。
不过这一次人类不再是为了科学研究,而是为了殖民。
(这帽子看着就像殖民者的样子)
船上载着的,不止有船员;
还有2000名打算移民外星球的乘客,以及数个二代人类胚胎。
就连船员们都是成双入对的。
在飞船行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一颗比目的地更宜居的星球。
而且那里还传来了外星的电波信号。
万万没想到,竟然是约翰·丹佛的歌曲:
《Take me home,Country road》。
外星人肯定是不听英文歌的。
所以,那个星球上一定有过人类的痕迹。
于是,他们决定去那个星球考(zuo)察(si)一番。
然后几位船员就被在空气中变成粉末形态的“黑水”感染了。
然后就当弱化版白异形即将破背而出的时候!
婊婊们不要怕;
咔嚓,广电的“剪刀”就帮大家护眼了。
就当异形想要袭击正在秀恩爱嘿嘿嘿的小情侣时!
咔嚓,广电又挡下一箭。
整部影片看下来;
《契约》中的异形长什么样,派爷几乎都没看清楚。
而且有些剪掉的部分,还是对剧情有些影响的。
比如影片中有一段异形吃人的画面,有着明显的跳接痕迹。
只留下了船员的惨叫声,让这一段看着有些突兀。
吃的是谁,怎么吃的?
全没看清。
再比如,影片开始阶段飞船遭到撞击。
导致睡眠中的船长被活活烧死。
如果没看主演名单;
爷都没看出来这个开场就领便当的船长,竟然是付兰兰。
但其实在此之前,影片中有一段大家趁船长睡觉的时候开派对的桥段。
虽然之于整体剧情来说,这段戏无关紧要;
但是这段戏会更有利于观众们进入状态,理清人物关系。
就算是被剪了很多内容,但是影片的宏观架构依然是震撼人心的。
婊婊们还记不记得《普罗米修斯》中被先知拔下脑袋的仿生人大卫?
那个试图用科学家做实验、培养异形的大卫,在《契约》中复活了。
而契约号上本来也有一个“法鲨”型仿生人,名为瓦尔特。
两个法鲨在这个星球相遇了。
虽然同为机器人,但是大卫和瓦尔特是截然不同的。
虽然是10年前的过气数码产品;
但是大卫通过学习,逐渐地开始有了独立意识。
而像“瓦尔特”这样的新产品,是经过人类系统修复的;
它们被去除了那部分独立的意识。
大卫更加偏像人类;
而瓦尔特更加偏像产品。
为了培养瓦尔特的创造能力,大卫手把手地教他“吹箫”。
这也是本片中尺度最大的场面!
(夭寿啦!法鲨在帮自己吹箫!)
言归正传。
大卫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想策反自己的“兄弟”。
大卫觉得,人类之所以要寻找新的家园;
是因为人类这种生物已经走到了生物链的尽头,人类本应该灭绝。
而仿生人既然强于人类,那么人类就应该被强者取代。
这也是大卫不断试验,想要培养出最强生物——异形的原因。
这么想,是不是细思极恐。
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正是雷德利·斯科特在影片中试图传达的观点之一。
当年雷德利·斯科特另一部闻名遐迩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
也是围绕着人造人和人类之间的杀戮展开的。
人造人是以受害者的面貌出现,被人类主宰和奴役。
斯科特对于人造人以及人工智能的思考,也是对于我们人类自身的一次审视。
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我们应该怎样存在?
我们该如何面对被替代的命运?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可怕的不只是异形,还有我们人类自己。